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并转染NT-3基因,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用预涂有10%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SD仔鼠雪旺细胞并用抗S-100多抗鉴定细胞性质,原代培养12小时后加入10-5M阿糖胞苷,72小时后换成100μg/ml的G-418,连续作用5天后加入2μM氟丝扣林继续培养。用脂质体法转染入质粒pIRES2—EGFP—NT—3,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T—3的表达并用图象分析法定量,观察转染NT—3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SD仔鼠雪旺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证实成功转染了NT-3基因,转染NT-3组有丝分裂期细胞数量较未转染组增高,但是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细胞转染NT-3基因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快,细胞增殖增快。

  • 标签: SD仔鼠 雪旺细胞 体外培养 基因转染 NT-3基因 生物学行为
  • 简介:采用连续流动系法对肝动脉栓塞用莪术油明胶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流速、介质、交联剂用量及交联时间和微球的粒径均对体外释放有影响,但灭菌对微球的体外释放无影响。12小时后,释放80%的药物。药物从微球中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释放机制为溶蚀加扩散。

  • 标签: 莪术油 莪术醇 明胶微球 体外释放
  • 简介:目的建立格列齐特缓释片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转蓝法,以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r·min^-1,照分光光度法检测,测定波长226nm。结果格列齐特2.04-20.40mg·L^-1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1.07%(n=12),与国外上市的同规格产品DiamicronMR一致。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格列齐特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格列齐特缓释片 DiamicronMR 释放度 分光光度法 制备 降糖药
  • 简介:目的探讨制备壳聚糖(CTS)-三七总皂苷(PNS)缓释微囊的工艺条件,确定微囊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学学交联技术,制备壳聚糖-三七总皂苷微囊,并考察微囊的基本特性及其体外溶出性能。结果微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壳聚糖溶液,壳聚糖/三七总皂苷为2:1,在60%下交联2h.结论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药物释放速度较缓慢,缓释效果明显。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壳聚糖 微囊 缓释
  • 简介:脉输液使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用途,由于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及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均可导致穿刺部位肿痛及液体外渗,临床中常用湿热敷,50%硫酸镁湿热敷来帮助吸收,促进消散,但操作繁琐,显效较慢,我科自2008年至今,对50例液体外渗采用马铃薯片给予局部湿热敷,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液体外渗 穿刺部位 马铃薯片 外敷治疗 硫酸镁湿热敷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体外吸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思密达混合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在(37±0.5)℃水浴恒温,每隔15min振摇1次,2h后过滤,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含量变化。结果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的吸附率分别为(99.73±0.1)%和(99.71±0.1)%。结论思密达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应避免两种药物同时服用。

  • 标签: 思密达 左氧氟沙星 吸附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 简介:所谓肿瘤热疗是指利用非电离辐射物理因子在生物组织中的热效应,使组织升温将肿瘤细胞消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与方法。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热疗可促进肿瘤转移,不宜实行热疗。但近年来随着理疗设备和方法的进展,新的物理治疗技术应用于治疗肿瘤,肿瘤病人对热疗的观念有所改变。

  • 标签: 肿瘤 微波加热治疗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红景天多糖对体外正常人T淋巴细胞活性和对体外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体外细胞培养计数法。结果红景天多糖对体外PHA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性促进作用(P〈0.05);红景天多糖对体外人胃癌细胞增殖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5),且红景天多糖作用强于香菇多糖(P〈0.05)。结论红景天多糖可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对胃癌可能有一定防治作用。

  • 标签: 红景天多糖 T淋巴细胞 胃癌 增殖 促进 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芩苷对Bcap-37细胞生长及TIMP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细胞培养、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芩苷对Bcap-37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RT-PCR、Westernblot方法研究不同浓度黄芩苷对Bcap-37细胞TIMP2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对Bcap-37细胞的生长抑制呈浓度依赖关系;黄芩苷对Bcap-37细胞TIMP2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呈浓度依赖关系,小剂量上调,高剂量下调.结论:黄芩苷对人乳腺癌Bcap-3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肿瘤细胞TIMP2的下调有关.

  • 标签: 黄芩 黄芩苷 人乳腺癌Bcap-37细胞株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2(TIMP2)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分离菌株对中药黄连素、鱼腥草和大蒜素体外抗菌活性。方法:1,菌种鉴定采用常规方法或用API试条和VITEK自动细菌分析仪:2,药敏试验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MIC);3,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WHONET5软件。结果:黄连素、鱼腥草素(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原料即合成鱼腥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大蒜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不强。黄连素、鱼腥草素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中介的肠球菌也有抗菌活性。结论:目前中药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的判定尚无标准可以遵循,中药学工作者应加强临床疗效与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 标签: 黄连素 鱼腥草素 大蒜素 体外抗菌活性 琼脂平板稀释法 菌种鉴定
  • 简介:目的了解在体外受精时服用中草药是否会影响妊娠率,并封卵母细胞修复阶段和胚胎转移阶段服用中草药後的妊娠率加以比较。方法为了分析妊娠率的差异,封90例患者的年龄、不孕原因、服中草药时间以及体外受精的结果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是否服草药治疗以及服药时间都会影响妊娠率。我们对在本院治疗的子宫正常并实施体外受精且受孕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①病人的平均年龄为34.022±4.757岁。②体外受精的平均次数为3.36±1.93。③首次成功率最高(38%),第2、3次妊娠率达29%,第4次为28%,第5次为20%,第6次为0,第7次为33.3%,第8次为25%,第10次为0(P=0.941)。④在全部体外受精患者中卵母细胞修复后妊娠率达27.8%。第1组在卵母细胞修复后服用温胞汤,妊娠率为26.9%;第2组在体外受精胚胎转移後服用温胞汤,妊娠率为28.6%。

  • 标签: 体外受精 温胞汤 妊娠率
  • 简介:随着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不断完善,妊娠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面临较高流产率下降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105例新鲜周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病例,其妊娠结局和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等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后妊娠者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因素.

  • 标签: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流产 移植后 2009年 体质量指数
  • 简介:呃逆在临床并不常见,多见于健康人,少数可发生于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一般呃逆发作时间短,很易自行缓解,不影响人的健康。但是反复频繁发作的顽固性呃逆是难以缓解的,并导致患者机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的症状,使患者感到很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我院曾收治1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体外反搏(ECP)治疗痊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体外反搏 顽固性呃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用于研究体外冲击波对于患者身体疼痛的治疗效用。方法:本文选择我院于2022年04月至2023年05月收治的320例患有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髌腱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腱鞘炎、骨关节炎等疼痛的患者各40例,按照患者疼痛部位随机编码的方式将这320患者逐一编码,偶数编码患者为实验组八组,奇数编码患者为对照组八组,每组各有20名患者,对所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康复疗法改善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髌腱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腱鞘炎、骨关节炎等患者的身体疼痛,而对所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体外冲击波进行肱骨内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炎、肩周炎、髌腱炎、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腱鞘炎、骨关节炎等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身体的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传统的缓解身体疼痛的康复疗法来说,采用体外冲击波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使患者在相同治疗周期内身体疼痛大大减轻,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是十分值得广泛推广的疼痛缓解方式。

  • 标签: 疼痛治疗 体外冲击波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对血根碱离子对化合物、白屈菜红碱离子对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寻找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抗菌药物。方法将血根碱、白屈菜红碱与多种有机酸制备成离子对化合物,采用试管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合抑菌圈实验,比较制备前后化合物的抗菌效果。结果血根碱与苯甲酸、乳酸、富马酸等有机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白屈菜红碱与乙酸、丙酸形成离子对化合物之后抗菌活性增强。结论一些结合小分子有机酸形成的离子对化合物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效果,将生物碱制备为离子对化合物的方法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种思路。

  • 标签: 离子对化合物 体外抗菌活性 血根碱 白屈菜红碱
  • 简介: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mRNA的表达。以了解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试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min至3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原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hPI’N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14d融合。第5~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6439±0.07)%、MAP-2(60.05±0.09)%,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有NSEmRNA的表达(O.66±O.15)。实验组诱导后12h细胞有PrNmRNA的表达(0.689+0.017)。结论建立了稳定的成人MSCs培养增殖体系,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有外观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物NSE和MAP-2的表达,同时有PINmRNA的表达。提示PTN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