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关中地区有人口约2000万,耕地2700万亩。是我国大西北门户、是国家经济向中西部转移的纽带,又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区内工农业生产不仅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国家重点布局生产力的地区之一,区内尚有旱地600~700万亩,

  • 标签: 关中地区 中西部 耕地 国民经济 国家经济 重要途径
  • 简介:后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和经济集中于城镇,地表水漫灌导致了土壤盐渍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评价地下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下水可持续性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利用程度,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后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来选择评价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评价单元上的地下水可持续性水平.结果显示,黄河南岸和东北部地区可持续性最差,中部北部地区可持续较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的行政区位于杭锦后旗和五原县北部,而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持续性差,荒漠化严重,不宜再继续发展耗水产业.

  • 标签: 地下水 可持续性 后套平原 评价 层次分析 信息熵
  • 简介:人类活动对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显著削弱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经三江平原江段的洪泛过程,减少了三江平原获得过境水资源的天然补给机会与补给量;②大量排水沟的修建,提高区域排水水文梯度,加速了地表径流的集散过程;③旱田改成水稻田,提高了有效降水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区域地表径流深,增大了区域蒸散量;④井灌水稻田大面积发展驱动了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导致地下水采补平衡打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贮存量减少;⑤流域源头森林植被破坏,冬季降雪量转变成地表径流量的比例在减少,森林土壤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人类活动作用在三江平原水循环过程的结果是导致水输入项减少。而水的输出项在增大。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区域降水总量呈减少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②区域温度上升,蒸发潜力增大;③三江平原地温上升最为显著,冻土层变薄,冻土融通时间提前并缩短55-62d左右,且冻土层融通后土壤水分的含水量较50年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耕地土壤含水量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均不利于地表径流的形成以及降水入渗补充地下水;基于水循环过程分析,三江平原正在朝旱化趋势发展。加强农业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开发与应用,以及加快湿地水资源的恢复,提高区域蓄水能力和农业节水水平是确保未来三江平原水安全的重要努力方向。

  • 标签: 水循环 水资源 生态水文过程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三江平原
  • 简介: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为例,用干旱区平原绿洲耗散型水文模型对水循环要素进行定量模拟,分析水循环特征,进行定量的耗水分析,旨在为该地区节水改造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参考。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研究区补给水量主要是黄河引水,消耗水量主要是作物腾发;地下水补给主要是渠道渗漏,应继续加大渠道衬砌力度,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随着补给水量的减少,消耗水量也跟着减少;消耗水量中作物腾发受补给水量的影响较大,其它水量消耗要素受补给水量影响不明显,在进行节水改造时要充分考虑作物生理和生态的基本需水要求。

  • 标签: 水文模型 解放闸灌域 水循环模拟 水循环特征 耗水分析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朱镕基总理强调南水北调"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这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前提,是南水北调前期工作的核心.黄淮海平原东部属有咸水区,是水资源最缺、旱涝碱咸灾害俱存、深层地下水超采最多、生态环境最为恶化的地区,是南水北调受水的重点地区,也是黄淮海平原中最难治理的地区.

  • 标签: 东部平原 优化配置 南水北调受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