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很多人了解一代宗师李叔,都是从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的。在民国时期的那一拨群峰矗立的大师之中,李叔绝对算得上是凤毛麟角。

  • 标签: 民国时期 李叔同 才子 长亭 大师
  • 简介:与晚清时期的其他史料相比,《翁龢日记》中的戏曲史料具有三个方面的独特价值:一是其中的宫廷演剧资料不独在集中完整方面远超他人所记,而且有些内容足可弥补升平署档案之缺憾;二是其中的王公大臣演剧不仅点多面广,形式多样,而且从中可见宫廷戏曲之影响,于同类史料中殊显珍贵;三是其中的观剧感受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文人学士与官方高层对戏曲的看法和态度,是考察清代戏曲文化的重要史料。

  • 标签: 《翁同龢日记》 清代 戏曲 史料
  • 简介:电影的催眠力量一直引起电影评论家的注意,但是这种直觉很难确定,因为催眠本身还是一种无法解释的现象。雷蒙·贝卢尔很久以来就研究电影与催眠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先不谈他关心的其他领域,而把这次谈话的主题集中在他第一次提出的形式化的可行方式这一问题上来。

  • 标签: 贝卢尔 雷蒙 马布斯博士 精神分析 卢米埃尔兄弟 德吕克
  • 简介:清末驻欧洲的外交官陈季同是第一个用西方文字把中国戏曲介绍给西方人的中国人。他用法文撰写的《中国人的戏剧》,全方位、多层次地阐释中国戏曲文化。涉及了中国传统古典戏曲的思想主流、剧目内容、演剧习俗、舞台观念、剧诗特色、戏剧结构、角色行当等。陈季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展开中西戏剧文化的对话,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陈季同用法文著书立说,目的是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理论阐述,让欧洲人消除对中国的偏见,正确地认识中国人和中华文化。

  • 标签: 陈季同 《中国人的戏剧》 中国戏曲 比较研究
  • 简介:以一种缄默的姿势.或者倾听、或者诘问、或者冥想、或者形容枯槁、或者青春健壮。其实.看小的画,我的心是往下沉的,每个人都以赤身裸体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剥离了地位、身份的外在标识.没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表达.只有男人和女人。抑或.在造物主眼里.在生活面前.不管你的际遇与性别,对于生命本身来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都要归去!

  • 标签: 生活 画作 情绪表达
  • 简介:汉代草书家张芝一直以来都是当代草书书家内心向往的一个高度,或是一种模糊并神化了的幻想。在进行草书系统研究临摹中,张芝应该是个重要人物。但是,由于《冠军帖》的争议不定,决定不选《冠军帖》作为研究范本。

  • 标签:
  • 简介:《淮南子》是继《管子》、《吕氏春秋》之后有律记载的又一重要文献,受到历代乐律学家的重视。本文在数理研究基础上,通过考察秦汉时期人文、科技、地域等文化背景,认为淮南律的产生存在两种相互联系的可能,实质是以古琴实践为基础,反映出与先秦钟律的某种内在联系。

  • 标签: 律数 古琴 钟律
  • 简介:北宋沈括在前人律之积实的词语基础上,针对汉代管积数式的一体两用现象,首次提出了实积之概念,并以其为核心,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个对管律律进行了多项分类;同时又以其为钥匙,解开了《史记·律书》“律”段落中两组律之间的内隐关系以及后一组律究竞为何之谜。

  • 标签: 沈括 《梦溪笔谈》 实积之数 《史记》律数
  • 简介:李叔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天津时期、上海时期、留学日本、音乐教育时期、出家时期.其一生的音乐贡献,主要是首创《音乐小杂志》、学堂乐歌创作、佛教歌曲创作和启蒙音乐教育.

  • 标签: 李叔同 生命轨迹 《音乐小杂志》 学堂乐歌 佛教歌曲 音乐教育
  • 简介:<正>《焦裕禄》的确是一部相当成功的影片。许多人因之潸然泪下。我的一位同学曾对我说,他看台湾第一大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没有流泪,却为王冀邢的《焦裕禄》而泣不成声。关于《焦裕禄》的成功,我曾专门写了一篇影评。这里,我想仅就它的结尾谈点个人的看法,以与王冀邢同志商榷。《焦裕禄》在强烈写实的同时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其中沙丘上那株剪影似的泡桐就是一例。

  • 标签: 台湾 结尾 商榷 句号 泡桐 人因
  • 简介:忆起80年代中国的文学环境,作家们都会有多少的惜春感觉。时值百废俱兴,现代艺术如强劲的风,使我们都陶醉在它的沐浴之中。穿着草原的靴子、冻疤尚未褪尽的我,那时对自己教养中的欠缺,有一种很强的补足愿望。回到都市我觉得力气单薄,我希望捕捉住“现代”,以求获得新的坐骑。

  • 标签: 解说 文学环境 80年代 现代艺术 “现代”
  • 简介:<正>学堂乐歌《祖国颂》的作者,自黄炎培先生一九五七年发表文章,并披露其所藏手稿后,一直被认为是李叔作词、配曲。此前这首歌从未在李叔同音乐作品集中出现过,也不见之于研究李叔的专著(如1943年林子青著《弘一大师年谱》)和其它回忆文章中。黄炎培先生的文章说:“我至今还保存着叔亲笔

  • 标签: 李叔同 祖国歌 手稿 学堂乐歌 黄炎培 文章
  • 简介:声乐与戏曲,作为民族艺术的两大瑰宝,并立于民族艺术之林。声乐与戏曲作为同宗异族的两种艺术,有共通之处,亦有差异之处。笔者将之归纳为“四五异”。“四”,即渊源相同、演唱方法有相通之处、曲作旋律的和鸣、美学精神相同;同时具有“五异”,即概念有别、艺术追求有别、练声方法有别、风格表现形式有别、音乐体制有别。正是这些相通相异之处,让民族声乐与戏曲能够“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互相借鉴,融合。

  • 标签: 民族声乐 戏曲唱腔 相通 相异
  • 简介:今年是吴昌顾诞辰170周年,江浙、上海地区的重要美术馆纷纷推出有关吴昌硕的展览。西泠印社、浙江省美术馆共同推出的“缶门辉——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暨弟子作品展”以及中国美术馆推出的“大道传薪·金石为开——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与20世纪写意花鸟画名家展”以吴昌硕为源点,汇集其亲传弟子、再传影响以及隔代呼应的诸位大师名家这一思路展开展览,尤为新颖。

  • 标签: 吴昌硕 书画市场 弟子 中国美术馆 西泠印社
  • 简介:龢,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他出身官宦世家,自小受传统儒家教育,饱读经史,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他一生从政,为国效力,书法是其政务之余静心养气的一种闲余方式。他无意为家却成晚清书法大家,只是其在书画上的成就以及与书法家、篆刻家之间的交游都被其显赫的政治地位和迷离的政治活动所掩盖。

  • 标签: 篆刻家 翁同龢 交游 书法家 儒家教育 政治活动
  • 简介:凡·高与黄宾虹的绘画在情感的表达、笔触的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凡·高的画面中充溢着自我牺牲的热情和强烈的悲剧色彩,而黄宾虹的绘画却平淡安适、超凡脱俗,开创了“浑厚华滋”的国画山水画的新境界。

  • 标签: 凡·高 黄宾虹 绘画风格
  • 简介:<正>有幸参加了江苏大学与连云港市、镇江市合办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诸多教育专家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多位专家在讲座中都提到了"课异构",这引起了我的进一步思考。"课异构"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研究形式。笔者是市音乐学科名师,常年担任指导青年教师任务。在指导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课异构这种形式。实践证明,音乐教学中课异构,可以使教学形式更为丰富,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更有效。课异构,能使课堂绽放异彩。一、对"课异构"的理解所谓"课异构",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

  • 标签: 同课异构 音乐课堂 省特级教师 青年教师 音乐学科 教学效果
  • 简介:<正>1993年9月1日,对于我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全体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它是美院附中40周年校庆。这一年正值她的创始人丁井文老校长八秩大寿。然而,这个日子对于附中63级的全体同学就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我们入学30周年,毕业20周年的日子。美院附中办学40年来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出色的美术人才,但她也有着一部饱经磨难的历史。美院附中40年的历程如果以“文化大革命”为界,正好划分成“老”、

  • 标签: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人才 创始人 校庆 校长 毕业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