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吴祖自20岁时写出第一个剧本后,在文化界就富有文名。《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慕其盛名,请他来上海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专制祸国殃民,现在有了阵地,自然不会放过揭露国民党的机会。1947年2月上旬,吴祖光收到一封署名“愚者”的讽刺诗。诗是根据国民党党歌(也是中华民国的代国歌)改编的,题为《冥国国歌》,诗云:战神土地,污党所宗;以建冥国,以进“大同”。兹尔多事,惟民前锋,昔也非观,主义是出祟(原注:别读为崇,以谐其音)。世人似蛹,毕毕终。异心亿得,动辄死终。(作者注:中华民国国歌亦即国民党党歌,歌词如下: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 标签: 吴祖光 国民党统治 国歌 讽刺诗 夜光杯 中华民
  • 简介:“朱同志是广州人民的好市长”。这是老一代广州人民普遍称赞他的口碑。今年11月22日,是朱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广州人民永远怀念他。

  • 标签: 广州 朱光 市长 诞辰100周年 关怀 人民
  • 简介:甫(1881—1976年),原名辉祖.后改辉德,字甫,人们习惯直呼其字日光甫先生。江苏丹徒人。他十二岁开始做学徒,勤备好学。后到美国留学,在著名的沃顿商学院获商学学士学位,1909年归国。曾担任江苏财政司副司长.并改组裕苏钱庄,任江苏银行总经理。但他不屑于担任政府官职.于1915年6月以10万元注册,与庄得之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自任总经理。成立之初.上海银行只有10万资金和七个员工.是当时上海资金最少的银行,被同行讥称为“小小银行”。但陈甫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将上海银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私营银行之一,资产逾3亿元.并开创了数个第一:第一个提供银元、银两并用账户,方便顾客的银行:第一个提供礼券业务,为开此风气之先的银行;

  • 标签: 陈光甫 货币思想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上海银行 沃顿商学院 金融
  • 简介:甫因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而成为中国著名的金融家。陈甫十分注重对行员的教育。从1916年起,他每年都坚持从赢余项中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行员教育开支。1923年,他又正式在行内成立实习学校,由他和银行的高级职员授课,还将一些优秀行员送到国外留学,上海银行的高级行员多在海外学习过。为了造成一种时时读新书,人人读新书的气氛,他还在行内设置图书馆,并于1929年创办《海》杂志,还经常结合业务亲自在行员中命题征文,中选者给以奖励。上海银行自办的学校先后为自己培养了几百名学生,不少人后来成了上海银行的业务骨干。更值得一提的是陈甫对社会教育事业的关注。他一直希望多方借助一些

  • 标签: 上海银行 陈光甫 教育事业 金陵大学 抗战胜利 办事处
  • 简介:近几年,金属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作用愈来愈引起了纸张保护领域的关注。特别是铁离子和铜离子,不仅引起纸张的腐蚀,而且引起特殊的问题如墨水锈迹和狐斑。1988年,制备了FeCl3和CuCl2涂布的纤维素样品,欲通过加速老化、DP(聚合体平均黏度)和FTIR研究这些离子对纸张降解的影响。

  • 标签: FECL3 自然老化 FTIR 纤维素 纸张 铁离子
  • 简介:甫,名辉德,江苏镇江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并使这家开办资本仅10万元、行员7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达2亿元、职员达2000余人的第一流大银行,居当时全国私营银行首位,陈甫亦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时上海金融界的头面人物。不过,陈甫除了成功创办上海银行外,还成功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并将上海银行、中国旅行社、海图书馆看作是他平生三大得意之作,由此可见,中国旅行社在他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起创立旅行社的动机,陈甫自己有这样一段叙述:“数年前,余自香港往云南,至西人经营之某旅行机关购买船票。入门,见柜内少年西人正与一女子

  • 标签: 中国旅行社 陈光甫 上海银行 招待所 国民政府 人事制度
  • 简介:摄影离不开光,因为影是的产物,没有就没有影,没有光和影就看不到物象的立体、空间、形态、颜色以及质量和数量,又何谈摄取影像.

  • 标签: 摄影造型 字法 影像
  • 简介:己丑寒冬,风雨中宵,在柔暖晶莹的台灯下,秉性耿直、宁折不曲的武进才子,剧作名家吴祖的回忆录《一辈子》,又一次勾起我对吴祖与新凤霞一对“神仙美眷”的怀念……

  • 标签: 吴祖光 新凤霞 书画 回忆录 神仙
  • 简介:第(1861-1898年),字德星,号裴村(培村),四川富顺县赵化镇人,祖籍闽西武平县湘湖村。清光绪九年(1883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受光绪帝召见,赏加四品卿衔并参预新政。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时,与谭嗣同等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 标签: 刘光第 客家祖地 福建 清朝 “戊戌六君子” 祖地遗迹
  • 简介:归有评点《史记》几十次,自以为得《史记》之神,史家也多强调其文章与《史记》之渊源关系,但这重判断总体说来停留于表面化的关联,且颇多误读,事实上,相当一部分论著对归有与《史记》相似性的强调,往往言过其实;归有与司马迁在精神气质、生存体验、眼光见识等方面,相去甚远;归有的文章,即使是刻意学《史记》的《马政志》、《书张贞女死事》等,也最多只是句法、章法或题材上相似。

  • 标签: 归有光 《史记》 辨析 散文 句法 题材
  • 简介:清朝末年,泉州出了一位传奇式人物杨山。他曾考人当时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后又出洋留学,在日本明治大学攻读法律,回国后参与辛亥革命,出任中华民国众议院议员,又因“国事日非”,“且拙于逢迎,

  • 标签: 中华民国 杨山 议员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清朝末年
  • 简介:南朝时期,宋的开创者刘裕(363-422年),小名寄奴,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年轻时种过地,捕过鱼,做过小买卖。东晋末年,司马王朝风雨飘摇之际,参加北府兵,成为刘牢之的部下。当刘牢之在王朝内争中人头落地的时候,刘裕却扶摇直上,成为权臣桓玄的膀臂。一反手,他又诛杀桓玄,垄断东晋军权。后来,率军北伐,

  • 标签: 永光钱 南朝时期 开创者 镇江市 北府兵 刘裕
  • 简介:正,1945年4月生,浙江东阳人,师从“雕花状元”楼水明,1965年赴浙江美术学院深造,曾任东阳县木雕厂东阳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东阳木雕总厂厂长。被文化部评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 标签: 木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品选 美术研究所 先进工作者
  • 简介:姚锡与镇江江防快炮台戴志恭姚锡,字石泉,又号石荃,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东乡滨江人(即今之丹徒镇),生于咸丰七年(1857)确切卒年不详。少时聪敏好学,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十四年(1888)举人,时当鸦片战争败后,外侮日趋严重,国力日趋衰弱,一...

  • 标签: 张之洞 江防 镇江府 丹徒县 石混凝土 洋务派
  • 简介:分析了三种测量方法──多次激活、加剂量法和钉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细粒石英前剂量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五英前剂量方法测量简便,减少了来自多次激活、试验剂量和归一引起的误差,最小可测年龄能达到几十年。

  • 标签: 热释光测定年代 前剂量技术 细粒石英
  • 简介:村,位于山西省吕梁山脉姑射山东南麓的运城市新绛县泽掌镇。上世纪五十年代文物普查,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村遗址,表明至少在3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聚居并形成一定的文明,元代以前形成村落。经过历代村贤志士的不断修葺与创建,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村已经形成以宗教建筑为景点、护村城池为屏障、豪宅大院为核心、传统技艺为特色的村居文化。

  • 标签: 光村 新绛县 吕梁山脉 人类聚居 宗教建筑 仰韶文化时期
  • 简介:甫,江苏镇江人,原名辉祖,后改名辉德,字甫,以字行世。1881年12月17日(清光绪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出生于一个小商人之家。在95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勤学、求进、办银行、创旅行社,周旋于政局内外、中美之间,是民国时期业绩巨大、名声显赫的大银行家。一、从报关行学徒到留学美国陈市的父亲叫陈仲蘅,是一位精明的、略通英文的商人。他共有子女8人,陈甫是他的次子。陈市幼时身体较弱,经常闹病,可能是因为身体虚弱,陈市到七八岁时才渐渐学会讲话,大人们戏谑地说,“说话迟者是贵人”,并以此掩饰隐隐的忧虑。陈市10岁以后,其父的生意越益艰难,由于经营不利,陈仲蘅最终不得不下决心歇业转向。为谋出路并养家

  • 标签: 陈光甫 上海商业 储蓄银行 孙中山 中国旅行社 银行家
  • 简介:很多人知道梅迪的大名,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那时,他在东南大学和胡先骕、吴宓诸位教授办了一份杂志《学衡》,与胡适积极推行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唱对台戏。论战的结果自然无损于新文化与新文学前行的脚步,《学衡》一帮人从此落下了文化"保守主义"的诟名。而事实上,《学衡》主将梅迪与新文化主将胡适是有一段曲折的交往历程的。

  • 标签: 梅光迪 胡适 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东南大学 吴宓
  • 简介:作为一位老艺术家,陈余的大名在观众中知道的人不多,或者说知名度并不很高,可你要说是“王二公”,贵州的老百姓就颇为熟悉了。“哦,不就是那个搞笑的干巴老者吗?”是的,陈余是一个给人们带来欢笑的人。他虽然在1999年5月19日就辞别人世,但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大众传媒塑造的贵州方言喜剧形象——王二公,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心里。

  • 标签: 贵州方言 喜剧形象 大众传媒 艺术家 陈光余
  • 简介:<正>父亲潘旦教授百年诞辰时,人们在称道他学贯中西的学术功力、不避艰险的求实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时候,每每谈到他在土家族的民族识别工作中功不可没。父亲的土家族研究历经坎坷,但最终还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在九泉之下是可以感到欣慰的。1991年,我们在黔江参加了湘鄂川黔毗邻地区民委

  • 标签: 民族识别 潘光旦 民族学家 民族研究 费孝通教授 武陵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