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3 个结果
  • 简介:比较效果研究(CER)作为在真实复杂医疗环境中进行临床决策的重要研究方法,其结局指标的选择有着灵活、贴近现实、以患者为中心等特点。首先简要介绍比较效果研究的概念特点,分析研究中各要素,并着重解释结局指标的特点,最后应用实例呈现生存质量、健康状况、患者报告结局、卫生经济学指标、长期随访结局、定性研究结局等比较效果研究中常用指标的适用情况及意义。

  • 标签: 比较效果研究 研究方法学 循证医学 结局指标 医疗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测中枢神经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免疫指标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从我院2013年09月~2015年09月间收治的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抽取66例,将其中确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A组,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B组,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的22例患者编入研究C组,另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2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脑脊液CRP水平、NSE和IFN-γ的含量。结果研究B组、研究C组的脑脊液CRP含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A组、研究B组、研究C组的NSE均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A、B组的IFN-γ含量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感染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观察脑脊液CRP水平、NSE和IFN-γ的含量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测定NSE指标有助于准确判断脑损害的程度,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中枢神经感染 脑脊液 免疫指标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医院信息统计服务工作的措施。方法回顾2012年-2014年,医院信息统计服务工作的具体做法,即提高信息工作人员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统计范围,提高主动服务意识;PDCA循环管理法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医院信息统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为医院工作的需求提供了真实、客观的信息资源,突出了医疗信息化在建设中的重要重要。结论信息化是医院发展的支撑,做好信息统计服务工作至关重要。信息工作人员较高信息素养、专业技能(医疗、管理、计算机)主动服务意识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信息统计 工作 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自然分娩中实施优质接生以降低会阴切开率的研究。方法引进外院优质接生登记表,选择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自然分娩者中优质接生1153例。对会阴切开例数及概率进行统计。结果在引进优质接生登记表实施三个月与未实施登记表的前三个月进行对比,会阴切开率降低28.77%。结论实施优质接生登记表后会阴切开率及裂伤程度明显下降,助产技术得以提高,促进了产妇产后更好的康复,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其优点十分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1)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2)统计学符号:按GB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采用斜体排印。(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P25,P75)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4)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当P0.05、P〈0.05和P〈0.013种表达方式,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 标签: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方法 直线回归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定量资料 统计分析方法
  • 简介:1一组样本资料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t检验;若来自非正态总体或总体分布无法确定,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2配对设计资料二分类变量,可用McNemar检验;有序多分类变量,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连续型变量,若来自正态总体,可用配对t检验,否则可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 标签: 分类变量 正态总体 秩和检验 配对设计 Wilcoxon 连续型
  • 简介:摘要医学统计是指通过统计学方法将医学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医学统计的信息质量主要指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当前的医学统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这与信息特征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的,因此若想提高医学统计信息的质量,应当对其特征予以有效的分析。文中将对医学统计信息特征进行探究,并以此分析提高医学统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医学统计 信息特征 质量保证
  • 简介:为满足医改对卫生计生统计提出的新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5年8月启动修订《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为做好修订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于2015年10月9-10日在重庆市召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制度修订讨论会。委机关主管司局及承担调查制度修订任务的有关单位,天津、辽宁、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市、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部分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国家统计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医疗卫生机构 统计调查 制度修订 信息中心 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居民健康状况。目的通过对我市部分成人血清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胱抑素C、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等七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随年龄增长,成人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四项指标血清浓度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且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血尿酸在60岁以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峰值在Ⅳ组(50~59)岁,≥60岁后下降,但均值仍高于Ⅰ、Ⅱ、Ⅲ组;谷丙转氨酶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峰值在Ⅲ组(40~49)岁,≥50岁后下降;甲胎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定期检测成人健康体检七项生化指标,便于掌握我市成人健康状况,有利于相关疾病的预防。

  • 标签: 成人健康体检 生化指标 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综合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进修的某三甲医院在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接收的80例白血病初诊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白血病初诊患者均与正常人存在差异,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在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指标方面,急性白血病显著低于慢性白血病(P<0.05),在血红蛋白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白血病初诊患者血常规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相比较,在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通过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白血病的诊断。

  • 标签: 白血病 血常规 综合指标 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科学、合理的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监管评价体系,建立医疗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提高医疗机构自身管理水平;方法Delphi法;结果经过三轮咨询,建立了4大类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评价体系。专家构成结构合理,积极程度、权威程度较高,意见较集中;结论该评价体系以医疗机构相关法律要求作为指标框架,易被医疗机构接受,能有效促进医疗机构监管效率。

  • 标签: 量化分级 DELPHI法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产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方法,为产科护理效果评估、产科护理质量提高等方面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科住院孕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综合理论研究、临床调查、专家咨询、出院追踪、病历回顾等方法对指标系统框架进行拟定,并结合理论进行指标筛选及论证。结果产科护理质量另加指标体系应设置为3级结构,1级指标设置3个,2级指标设置7个,3级指标设置为27个。结论设置产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有助于促进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 标签: 产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市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3023位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血液检测,进而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源性传染疾病进行检测对我国临床治疗以及医患矛盾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指标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凝指标变化情况。方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4例为观察组,根据子痫程度分两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41例为A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73例为B组;正常妊娠孕妇111例为对照组,均行血凝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小于对照组,B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小于A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子痫程度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血凝指标 子痫前期
  • 简介: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护理质量指标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出现的20例不良护理事件,根据护理质量指标对这20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主要的不良护理事件包括了用药错误、跌倒以及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等,而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职称等都会对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产生影响。结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质量指标能够科学分析和管理护理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保证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 护理管理 不良事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