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材鉴定中应用传统经验鉴定法的效果,希望给中药材的有效鉴定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柴胡、车前子、麝香、黄柏、杜仲等14味中药材进行研究,将中药材等分成两等分,对应现代组与传统组,现代组主要应用显微理化法、粉末鉴定法、组织鉴定法等对所选药材进行鉴定,传统组则采取味觉、视觉、触觉、水试、火烧等方法进行药材鉴定,观察两种鉴定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传统组鉴定准确率为92.86%,现代组鉴定准确率为78.57%,两组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传统经验鉴定法的鉴定结果同现代技术的鉴定价值相似,但传统经验鉴定法的操作更简单且鉴定成本也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 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显微性状鉴定在中药材真伪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半显微性状鉴定技术对中药进行真伪鉴定鉴定方法以扫描仪和半显微性状鉴定两种方法为主。结果扫描仪具有使用方便和应用广泛的优势,半显微镜具有观察结果清晰以及记录结果准确等优点。结论半显微镜鉴定法与扫描仪鉴定方法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该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高于扫描仪鉴定法,该鉴定技术不仅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类别,还提高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该鉴定方法值得在医学领域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材真伪 半显微性状 鉴定
  • 简介:摘要:法医类司法最终鉴定结论作为案件审判非常关键和核心依据,对于案件审理、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条款具有的公平公正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在针对法医类司法案件展开科学鉴定时,关于司法重复鉴定问题逐渐引发研究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的重视与关注。文章以法医类司法重复鉴定为切入点,通过全面分析法医类司法鉴定存在重复鉴定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原因,探索高效针对司法鉴定重复问题进行合理改善的措施和方法。

  • 标签: 法医 司法鉴定 重复鉴定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总结在中药材鉴定工作中采取传统经验鉴定法的价值。方法 抽选常见的38味中药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传统经验鉴别与现代科技鉴别,对比不同鉴定方式的准确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中药材鉴定准确率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运用传统经验鉴定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现代科技鉴别 中药材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中药饮片的鉴定中实施传统经验鉴定法。方法:将2020年01月到202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采购的2000份中药饮片样本进行鉴定,将仪器鉴定结果列为对照组,将经验鉴定结果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鉴定结果差异。结果:仪器检出造假方式主要为形态掺伪、重量掺伪、同源掺伪、染色掺伪、失效掺伪、非药用掺伪。经验鉴定法检出与仪器检出具有较高相似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鉴别准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但观察组的鉴别成本、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中药饮片的鉴定中,传统经验鉴定相较于仪器鉴定有所差异,但是其的假药筛查率高达95%,而且其具有鉴定速度快、成本低等特征,具有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基础。

  • 标签: 1经验鉴定 中药饮片 仪器鉴定
  • 简介:近日,精神卫生法立法有了新的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二次审议。其中明确精神障碍鉴定性质为医学鉴定,确定了临床诊断中医学的鉴定地位。除此之外,《草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和复诊程序,还做出两项修改:删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以要求复诊、鉴定的相关规定;复诊程序由二次鉴定改为一次鉴定,即如果对复诊结论有异议,患者或负有监护职责的近亲属,无权提起重新鉴定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卫生法 医学鉴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社会鉴定机构的法医临床司法鉴定人在出庭作证是促进审判体系完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鉴定人业务素质的一次挑战,只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将鉴定结论完美呈现。

  • 标签: 社会鉴定机构 法医临床 司法鉴定人 出庭作证
  • 简介:摘要:中药材是中医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药物类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不同的中草药性状不同、药性不同,临床应用中的质量也不一样。因此,为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材鉴定十分重要。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鉴定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中药材鉴定临床应用中运用传统经验鉴定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松贝、枸杞子、柴胡等13种常见的中药材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种中药材分为等量的两份,一份采用传统经验鉴定法进行鉴定,设置为观察组;另一份采用现代鉴定方式进行鉴定,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鉴定准确率。结果:经鉴定完成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的鉴定准确率无明显差异,其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传统经验鉴定法对中药材进行鉴定,能够达到与现代鉴定方式同样的效果,同时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势,在实际应用种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药材鉴定 传统经验鉴定法 鉴定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找出影响血型鉴定的因素,避免血型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为目前通用的玻片法和试管法.结果影响血型鉴定的因素:(1)冷凝集;(2)假凝集;(3)自身凝集;(4)正定型时抗原减弱;(5)极易误判为冷凝集的定型现象.结论采用科学的血型鉴定方法,血型差错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血型抗原 血凝集试验
  • 简介:【摘要】法医,是司法鉴定工作人员,其临床鉴定结果直接关系到民事案件的结果,特别是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需要基于法医临床鉴定结果进行经济赔偿。然而,在法医临床鉴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若不注重这些问题,且及时进行纠正,会对鉴定结果公正性、科学性造成较大影响。下文对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法医和临床鉴定相关概述,然后介绍了法医临床鉴定细节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法医细节意识、注重法医专业训练、鉴定报告的细节处理、加强技术指导工作这几个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法医 临床鉴定 细节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BO疑难血型产生原因和正确血型鉴定方法,意在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纳入研究,经微孔板法开展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选出疑问标本并开展试管法复检,并实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球蛋白试验、特异性鉴定工作,鉴别患者血型。结果:本组45例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后,无标本差错例数35例,1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包括4例(40.00%)抗体减弱,2例(20.00%)抗原减弱,2例(20.00%)冷自身抗体,1例(10.00%)同种抗体,1例(10.00%)亚型。结论:ABO疑难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比较复杂,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开展科学检验和分析,可保证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疑难血型 鉴定 原因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研究,微生物鉴定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在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如环境菌种库的建立,微生物污染溯源分析,细胞库或种子批的基因测序,微生物污染预警。鉴于此,本文章介绍了微生物鉴定技术进行分析,促进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发展。

  • 标签: 微生物 鉴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BO疑难血型产生原因和正确血型鉴定方法,意在提高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收集的献血者45例纳入研究,经微孔板法开展ABO血型正反定型检测,选出疑问标本并开展试管法复检,并实行吸收放散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球蛋白试验、特异性鉴定工作,鉴别患者血型。结果:本组45例患者进行血型鉴定后,无标本差错例数35例,1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样本,包括4例(40.00%)抗体减弱,2例(20.00%)抗原减弱,2例(20.00%)冷自身抗体,1例(10.00%)同种抗体,1例(10.00%)亚型。结论:ABO疑难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原因比较复杂,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开展科学检验和分析,可保证疑难血型鉴定准确性,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 标签: 疑难血型 鉴定 原因
  • 简介:摘要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错误的血型鉴定会危及患者生命。对工作中血型鉴定错误的原因与结果加以分析,用以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血型鉴定常见错误,阐述全程质量控制在血型鉴定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血型鉴定错误常见原因。结果:血型鉴定错误与技术因素、疾病、年龄以及输血等有关,以技术因素最常见。结论:技术因素是血型鉴定错误的主要原因,加强血型鉴定全程质量控制是减少血型错误的关键。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医疗差错
  • 简介:摘要在ABO血型鉴定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质疑,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供同仁参考

  • 标签: ABO血型鉴定实验 改进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