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举例分析老挝语常用陈述句句末语气的口气意义,以期对老挝语语气研究及对外汉语语气教学有所启示及帮助。

  • 标签: 老挝 陈述句 句末语气词
  • 简介:摘要:语气“了”不管是在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对于我们母语者来说,能够不假思索并且正确地使用语气“了”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其使用规则和意义却很难说清楚。由于很多留学生母语中并不存在类似的语气,所以语气“了”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难点。本文在总结前人对语气“了”的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语气“了”的运用以及留学生在使用语气“了”时存在的问题,由此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建议。

  • 标签: 语气词“了” 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普通话不存在语气“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 标签: 五寨方言 语气词“在” 用法
  • 简介:<正>在殷代的甲骨卜辞中,有些“唯”字出现于句首或句中,它的意义不实在。还有一个“惠”字也常出现于句首或句中,其含义也比较空虚。关于这种“唯”与“惠”字,前人说法很多,唐兰先生认为这种“唯”与“惠”字都是语气(唐兰《天壤阁甲骨文考释》三○至三四)。唐先生这种说法,已经被语言学界所承认。

  • 标签: 语气词 甲骨文 甲骨卜辞 使用场合 主体活动 卜问
  • 简介:本文认为先秦汉语句尾语气在匈中处于不同的结构层面,语气同现时,相互间并没有直接结构关系。文章进而对语气同现的层次地位加以分析,归纳出四种结构类型。最后尝试对语气同现的位序给予解释。

  • 标签: 先秦 语气词 结构层次
  • 简介:古诗词中有许多佳作。作者抓住某一意象,层层递进,起伏跌宕,回环照应,起到一唱三叹之效。如李商隐的“君间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现实到未来,从孤身一人到两人共窗,从巴山到故乡,作者抓住了“巴山夜雨”这特定的意象,反复运用,包含了人生多少的无奈和希望。最有名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悬挂——西斜——落下的过程。

  • 标签: 语气词 《春江花月夜》 随想 听课 古诗词 李商隐
  • 简介:内蒙古晋语有下列常用语气:了的来呀嘞哇么这些语气,有的和普通话差异较小,有的差异较大;有的使用范围较广,用于多种句类,有的较窄,只适用于某一种句类。本文描写其中的“的”、“呀”和“么”。一、的内蒙古晋浯的“的”来源不一,用法较复杂,可用于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1.1.“的”在陈述句中的用法,有的跟普通话相同,如在动词性谓语句末表“确实如此”,这里不赘述。而在形容谓语名末,则和普通话不同。在某些相互问答的场合,“的”在答话的谓语后表示肯定,所表口气跟“嘞”相同。试比较:(1)对不对——对(2)好不好——好嘞通不通——通的行不行——行嘞(3)白不白——白的/嘞明小明——明的/嘞袭人不袭人——袭人的/嘞其中,有的形容后只能用“的”,有的只能用“嘞”,有的可换用“的/嘞”,换用后语气

  • 标签: 内蒙古晋语 语气词 “的” “么” “呀” 普通话
  • 简介:晋语中有一种"×还"句子,其中"还"是表轻贬意义的句末语气。"还"作为句末语气,是从语气副词发展来的,其直接来源是表轻贬意义的带"还"的反问句,由于VP的独立或脱落,"还"位于分句或单句句末,因而成为句末语气

  • 标签: 晋语 轻贬意义 句末语气词
  • 简介:《西厢记》句末语气的共时描写及其它刘冬冰元代在汉语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与上古和中古相比,都呈现出一种比较显著的差别,对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做一个静态描写,或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时期的某些语言实际,从而...

  • 标签: 《西厢记》 句末语气词 共时描写 疑问语气 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
  • 简介:现代汉语句末语气"了"("了2")的研究发展状况呈现为逐步拓展深入的三个阶段:初步研究阶段、全面探索发展阶段和拓展应用研究及深入阶段。目前,对"了2"各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如:句式结构、功能意义、对外汉语教学等;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创新研究方法,与多学科研究相结合以推进"了2"的研究进程。

  • 标签: “了2” 语气词 语气助词 虚词 述评
  • 简介:“嘎”是昆明方言中-个很有特色的,可作句首语气“嘎1[ka44]”,无实义;作句中语气“嘎2[k53]/[ka53]”,表提醒、警告的语气意义;做句末语气“嘎3[k53]/[ka24/ka53]”,表祈使、不满、商量、催促、感叹的语气.能与语气“了”“呢”连用,有停顿照应、凸显焦点信息、缓和话语的语用功能.“嘎”的虚化、具体语境中对听说者心理认知因素的影响使得语气“嘎”凸显出主观性.

  • 标签: 昆明方言 语气词 “嘎”分类 语用功能 主观性
  • 简介:摘要语气是汉语表达语气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语气的教学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在对东南亚留学生使用语气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中介语和偏误分析理论,对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句子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讨论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对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避免这种偏误,习得正确的语言形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语气词 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通过感知实验、声学语音学实验和文本分析的对比,讨论南宁普通话语调的音高、音长和语气的读音等特征。

  • 标签: 南宁普通话 语调 音高 音长 语气词
  • 简介:否定语气He在句中可表示整体否定或局部否定。当其对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状态等各种关系意义表示否定时,既可用完成体动词,也可用未完成体动词,但不同的动词所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相同的。

  • 标签: 局部否定 中动词 语气词 HE 连用 关系意义
  • 简介:对于卜辞中“抑”和“执”的词性,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是名词,有些学者认为是句末语气。本文考察了“抑”和“执”前的动词及其后的名词,并分析了删掉两者后对句义的影响,认为后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标签: 卜辞 句末语气词
  • 简介:本文以CCL语料库为研究基础,讨论了“而已”和“罢了”作为语气使用时的差异.它们常和标记搭配使用.“而已”更倾向于出现在强调数量少、程度低或者等级低的语境中,也可以用到表达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语境里.“罢了”更倾向于出现在强调“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语境里.在句法位置上,“而已”的句法位置比“罢了”灵活.在话语功能上,“而已”的话语功能比较灵活,而“罢了”的话语功能比较稳定.“罢了”已经语法化为焦点标记.

  • 标签: “而已” “罢了” 语法功能 标记词
  • 简介:语气“也”是一个语用成分,句末“也’’的语用特征为[+强调],句中‘‘也’’的语用特征为[+对比]。二者本质上是同一的,基本功能是提醒听话人或读者特别注意话语的某一内容。

  • 标签: 强调 对比
  • 简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句末语气的来源及称谓,界定,分类,语气意义,语用功能以及连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通过替换、对比等方法,分析语料,以期进一步概括句末语气特点及其功能。

  • 标签: 语气词 语用功能 意义 连用
  • 简介:大荔方言“好我的+N+语气”格式有“好我+N+语气”和“好+N+语气”两种变体。作为话语标记时的话语功能侧重语用层面,主要体现在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两大方面。语篇功能方面,这些感叹小句具有引发话轮功能和联结话语功能;人际功能方面,有表达说话人某种语气或感情的功能。

  • 标签: “好我的+N+语气词” 话语标记 变体 语用功能
  • 简介:先简述语气“来”的历史来源,再统计分析描写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语气“来”的使用情况。“来”的语气意义是提示听话人注意并使语言舒缓。它主要出现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或在句中,分句的停顿处。“来”至《儿女英雄传》时期,使用已经非常少。认为语气“来”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

  • 标签: 语气词 《西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