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联合中医护理预防妇科肿瘤术后DVT的护理观察。方法:收治妇科肿瘤术后患者78例,常规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对研究组3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空气波压力联合中医护理护理模式;最后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DVT发生率方面都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联合中医护理模式临床应用范围广、护理价值高,针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能起到更好的疗效,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空气波压力 中医护理 DVT 妇科肿瘤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根本原因(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对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7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指导,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指导联合基于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情况、护理方案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基于RCA分析的预见性护理 妇科术后DVT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且患者多伴有神经、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血液循环效果差,从而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发生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使得患者致残率升高,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率。因此,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预防下肢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脑卒中并发DVT发病机制、脑卒中DVT高危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对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DVT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3年1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骨科术后患者为调研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传统管理模式,研究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评估两组DVT发生情况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DVT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DVT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骨科术后 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当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50例。分别接受常规骨科手术DVT护理、DVT集束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指标、下肢周径、下肢血流速度、DVT、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2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1 d、3 d、5 d、7 d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DVT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VT集束化护理对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患肢血流速度、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DVT 集束化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下肢重大手术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祛瘀通脉汤外洗加足底按摩预防DVT(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同低分子肝素及足底静脉泵进行对比,来验证下肢重大手术术后患者早期应用祛瘀通脉汤外洗加足底按摩预防DVT的有效性。方法187例病例为下肢重大手术术后患者,按照入院次序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用祛瘀通脉汤加足底按摩,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加足底静脉泵(VFP)。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肿胀消除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重大手术术后早期应用祛瘀通脉汤外洗加足底按摩能够有效预防DVT

  • 标签: 祛瘀通脉汤 低分子肝素 足底静脉泵 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护理(全程护理联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和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DVT预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模式结合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患肢与正常肢体腿围差值、功能锻炼正确性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DVT 1例,对照组发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膝上10 cm患肢与正常肢体腿围差值为(3.32±0.76)cm,对照组为(3.71±0.8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P<0.05)。术后7 d,观察组功能锻炼正确患者80例,相关知识掌握79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72、4.604;P<0.05)。结论多模式护理对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DVT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可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正确程度。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深静脉血栓 健康教育 协同护理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防治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共收治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40例,入院第2d均行下肢深静脉彩色血管多普勒检测与静脉凝血检查,排除已存在血栓或凝血异常患者。按照组间因素有可比性原则,均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协同功能锻炼方案,比较评估两组患者DVT症状及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DVT发病病例,与对照组的20.00%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运动功能协同康复锻炼方案可显著降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运动协同化康复锻炼方案 高龄股骨颈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在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运用康复护理。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7.89%,P<0.05;患肢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63%,对照组为13.16%,P<0.05;护理后Fib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APTT、PT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并可预防DVT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DVT 康复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方法:病例选取2019-2020年我院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与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预防中标准化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我院选取行关节置换术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标准化护理管理,观察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改善显著,下肢周径明显减小,DVT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管理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下肢周径变化,降低DVT发生率。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管理 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剖宫产的产妇术中术后采取多种护理措施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加强术中术后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并观察其预防下肢DVT的效果。方法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分娩的160例产妇,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DVT发生率、下肢肿胀疼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DVT,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妇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利用循证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预防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1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高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防止DVT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髋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VT针对性预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发生下肢DVT及未发生下肢DVT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影响患者术后发生DVT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发生下肢DVT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0.00%(12/30)、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下肢DVT组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血栓史、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1 000 ml、术中输血量≥600 ml、术后卧床时间≥4 d以及无针对性护理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发生下肢DVT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卧床时间≥4 d及无针对性护理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85、2.077、3.114、3.328;P<0.05)。结论针对性预防护理可有效减少脊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其中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术后卧床时间≥4 d及无针对性护理是影响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脊柱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胸外科术后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对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结果 观察组术后1周DVT发生率2.50%(1/40)较对照组20.00%(8/40)低(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后,两组SF-36评分较护理前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整体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胸外科手术 整体护理模式 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科室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未落实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予以实施改进。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我科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执行率由改善前的85.3%上升为改善后的93.9%。结论:此次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DVT基本预防措施的执行率,提高了组员综合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深静脉血栓 基本预防
  • 简介:摘要对孕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我们体会到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下,对围产期孕产妇的筛查及预防产后并发DVT早期护理干预也不容忽视。通过对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栓塞 护理干预
  • 作者: 孟萌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济宁    272100)  【摘    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妇科肿瘤的并发症。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起肺栓塞。诱发因素主要以高凝血、手术创伤大、卧床休息长、疼痛、压力等。妇科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导致妇科肿瘤患者DVT风险较高。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并发症较为严重,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预防和治疗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妇科肿瘤临床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和分析护士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