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甘肃省武威市气象灾害短临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考虑了气象资料获取、阈值设定、气象灾害影响范围等因素,以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作为输入,从数据处理、数据监测、数据分析及结果输出等几方面进行设计,通过设定气象灾害监测阈值进行监测。利用ArcGIS分析功能与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气象数据收集、处理、输出于一体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功能,增强了气象灾害防御主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ARCGIS ENGINE 气象灾害 短临 监测 预警
  • 简介:利用平凉市7个气象站1965~2010年逐日、逐月气温、降水、蒸发等资料,分别采用K指数、PDSI、CI指数、Z指数等4种干旱指标计算了各站近46a逐月干旱指数,分析比较了这4种干旱指标在干旱变化、干旱程度和范围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K指数、CI指数和Z指数在多数情况下与降水对应关系密切,而PDSI对降水变化反映并不十分灵敏;各种干旱指标都能反映出区域内干旱发生,但反映程度和范围不同,无论在重旱年份或一般年份K指数计算干旱程度和范围明显要大于其他3种指数,Z指数则明显偏轻,PDSI和CI指数介于二者之间;重旱年份K指数对干旱程度及范围反映更为接近实际情况,Z指数最差;一般年份,PDSI、Z指数和CI指数更具有优势,但CI指数在冬季适用性较差。干旱是一个复杂累积过程,在业务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前期水分情况及旱情发生发展各类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干旱指标。

  • 标签: 干旱指标 平凉地区 适应性
  • 简介:ElNinoModoki是近年发现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新特征,主要表现为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为纬向"三极型"分布,与传统ElNino"偶极型"分布显著不同。本文利用1979~2010年冬季降水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ElNino和ElNinoModoki对我国华南地区冬季降水不同影响。结果表明,ElNino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我国华南地区受其西侧异常西南风影响,获得充足水汽供应。另外,高层抽吸作用增强,上升运动加强,对流发展,降水偏多;而ElNinoModoki年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华南地区受高压脊控制。华南地区高层抽吸作用减弱,上升运动减弱,对流减弱,并且水汽供应不足,导致降水偏少。

  • 标签: ELNINO ElNinoModoki 西太平洋副高 水汽输送
  • 简介:应用一个嵌套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太平洋环流碳循环模式,分析了1960~2000年太平洋不同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变化。模拟结果显示,赤道太平洋为大气CO2排放区,南、北太平洋(南、北纬15°至模式计算区域南、北边界)为吸收区。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随时间均存在显著波动,其中赤道太平洋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最显著。3个海区海气碳通量年际波动对气候事件响应并不一致,在ElNio年赤道太平洋冷舌强度和总溶解无机碳(DIC)浓度以及输出生产力均会受到上升流减弱影响而降低,LaNia年这些海气碳通量控制要素分布情况则正好相反,但在南北太平洋副热带以及高纬度海区,ElNio和LaNia对这些要素带来影响却并不一定相反,对输出生产力影响甚至是一致。以海表温度(SST)为例考察海气碳通量与物理场之间关系表明,在赤道太平洋上升流对DIC影响是控制海气碳通量变化主要因素,而在其他海区,尤其是副热带海区,由于垂直运动年际变化较小,且生物生产力水平较低,SST波动对海气碳通量年际变化影响更加重要。

  • 标签: 太平洋 海气碳通量 波动 海表温度 总溶解无机碳
  • 简介:利用1961—2012年中国西南地区86个气象站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引入一个新干旱指数——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等级划分指标,研究了1961—2012年该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12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云贵交界区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他区域变化不显著且不一致;少雨期(11—4月)6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全区显著增加,而在多雨期(5—10月)大部分区域干旱频率呈缓慢减少趋势,减少最明显区域在四川南部;3个月尺度干旱频率在春季变化不明显,在秋季和冬季显著增加,其中2000—2012年增加趋势尤为显著,干旱化趋势严重。

  • 标签: 西南地区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多时间尺度 干旱频率
  • 简介: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全国30000多个地面自动站降水与CMORPH(ClimatePredictionCenterMorphingtechniquel卫星反演降水融合而成融合降水产品,分析了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降水量级以及站点稀疏区和密集区融合效果,结果表明:融合降水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量值均较卫星反演降水有显著减小,随时间变化幅度不大且误差区域性差异减弱;融合降水不同量级降水日数分布接近于地面观测降水,虽高估了雨强小于等于4mm/d降水,低估了大于4mm/d高值降水,但同一量级下误差比卫星反演降水大幅减小,且随着降水强度增加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密集区融合降水值主要是取决于地面观测降水;站点稀疏区在没有站点分布时,融合降水值主要取决于卫星反演降水,但随着站点个数增加,地面观测降水在融合降水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且超过了卫星反演降水作用。可见融合降水充分有效利用了地面观测降水和卫星反演降水各自优势,融合效果明显。

  • 标签: 高分辨率 融合降水 资料评估
  • 简介: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Ni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为了验证统计结果可靠性,利用MPI(MaxPlanckInstitutefor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Nio模态强迫增暖响应在0.5°C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增暖响应在0.6°C左右,增暖中心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C。对ElNi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C和0.45°C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Nio模共同强迫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 标签: 冬季气温异常 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 ECHAM5模式 SST 遥响应
  • 简介:利用2007--2010年南昌市空气污染监测资料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空气质量与天气形势关系,以及造成南昌市空气污染主要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1)南昌市空气污染具有明显季节性变化特征,冬季污染日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春、秋两季,夏季由于雨水冲刷稀释作用、热对流作用,极少出现空气污染日。(2)影响南昌市空气质量地面形势主要分为低压类(倒槽、锋前)和高压类(高压底部、高压后部、弱高压),而高空系统主要为槽后西北气流以及西南气流影响。(3)当出现空气污染时,地面至1000hPa近地层逆温非常明显,地面风速弱,基本在3m/s以下,且以偏东风出现频次最高。(4)污染物浓度与霾天气密切相关,霾日空气质量较差。

  • 标签: 空气污染 天气形势 逆温层
  • 简介:文章对GIS软件中几种常见插值方法原理进行了详述,剖析了插值过程中参数设置对插值结果产生影响。以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插值为例,对比了各种插值方法优劣,结果表明:普通克里金法插值结果最能反映内蒙古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138℃;反距离权重法可反映基本特征但等值线不够平滑、局部有"牛眼"现象,均方根误差为1.260℃;趋势面法不能反映基本特征,均方根误差为1.425℃;使用协同克里金法,将高程作为协同因子对普通克里金算法进行改善,未取得明显效果。

  • 标签: GIS 空间插值 普通克里金法 协同克里金法
  • 简介:用石家庄站和同纬度城镇站(深州、晋州)1957—2010年观测资料分析闷热日数、闷热指数年代际变化和两站间差异,以及14时气温、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1957—2010年,石家庄闷热天气呈增多趋势;城镇站则表现出多-少-多双峰型演变。石家庄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变化一致,闷热程度增强,气温起主要作用;深州闷热天气与14时气温和湿度变化有关,且湿度起主要作用。受城市化影响,石家庄热岛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强于深州,干岛效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明显加强。石家庄闷热天气主要由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引起,城市干岛效应引起湿度下降抵消了一部分闷热天气发生可能性。

  • 标签: 闷热指数 城市干岛效应 城市化
  • 简介:应用GPS探测大气可降水量(PWV)对2010年大连地区降水过程中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PS/PWV资料能反映大气中水汽时间和空间变化,其变化特征与降水有较好对应关系;不同性质降水过程PWV变化特征明显不同,稳定性降水过程PWV变化较为平缓,呈明显单峰结构,对流性降水过程水汽变化程度剧烈,呈震荡趋势,而混合型降水具有两种性质降水共同特征;降水过程中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降水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大气可降水量 稳定性降水 对流性降水 混合型降水
  • 简介:利用1961~2006年江淮地区80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数确定极端降水阈值方法,比较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区域降水强度分布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典型暖异常年份里,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占总降水日数比重比冷年增加30%以上,极端降水总量比重增加13%左右;而微量降水日数所占比重比冷年减少近60%,微量降水总量减少了80%,说明全球变暖后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呈现弱降水减少,强降水增多显著两极分化特征,且该特征在江淮地区基本一致。冬、夏季对比表明,冬季变化幅度比全年和夏季更大。可见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江淮地区降水强度分布结构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可能性增加。

  • 标签: 全球变暖 江淮 降水强度分布结构 微量降水 极端降水
  • 简介:介绍了Delaunay三角阀性质及其算法类型;根据1980~2009年全国2200个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将观测点和采集边界点共同进行普通Delaunay三角剖分,通过删除边界点及其区域外三角形以实现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得到了较理想全国陆地Delaunayj角例;随后对球面上三角片进行面积计算,在已知站点经纬度情况下,将大地世标系转换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应用平面三角余弦定理获得球面三角内角,从而求得三角片面积,并以面积大小确定各个站点降水量权重系数,得到全国平均降水鼙值。对比分析了30年伞吲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年)平均降水量,Delaunay三角法对应全国平均降水量均值和标准差都明显低于算术平均法,但是两种方法计算降水量值相关系数较高;通过Shapiro—Wilk方法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两种计算方法求得年平均降水量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在方差奇性F检验中,两者方差具有非奇性特点;使用t检验,在显著性a=0.05时,Delaunay三角剖分法计算企困平均降水量总体均值偏小。最后,根据欧洲和日本数值模式2009年降水预报,对于两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较大区域平均降水量计算中,较之于传统算术平均法,基于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史为合理;区域平均降水量不仅和计算方法有关,还和区域气候特点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区域Delaunay三角剖分法 算术平均法 全国平均降水量 统计检验
  • 简介:使用NASA/NCAR有限区域大气环流模型FvGCM结果驱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20km),进行1961~1990年当代气候模拟(控制试验)和2071~2100年[PCCA2排放情景下未来气候模拟(A2情景模拟试验)。将RegCM3径流模拟结果同大尺度汇流模型LRM[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1相连接,模拟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黄河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当代气候,未来黄河流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加(夏季7~8月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趋势,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造成河川径流在5~10月减少,加剧流域夏季水资源短缺;未来气温升高使得融雪径流增加,可能导致更早和更大春季径流,使径流过程发生季节性迁移,引起黄河流域水资源年内分配发生变化。

  • 标签: 气候变化 A2情景 黄河流域 径流
  • 简介:通过总结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ETS)实践经验,提出了碳市场运行过程中潜在碳排放权价格过度波动问题,深入剖析了碳市场过度波动性根源及其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引入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必要性.文章系统分析了几种主要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相应实施手段及可能存在问题.根据EUETS等国际碳市场经验,建议中国在碳市场建立之初,应该考虑设计一套系统灵活、简单易行且实施成本较低碳市场价格稳定方案,包括整个试点期内价格暴涨预防机制、价格暴跌预防机制以及试点期内各年份之间价格波动平抑机制,使得碳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较低成本达成既定减排目标.

  • 标签: 碳市场价格稳定机制 配额调整 存储借贷 抵消信用机制 碳交易试点
  • 简介:利用江苏南京、安徽宣城两地水稻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对ORYZA2000模型基本作物参数进行调整,包括不同发育阶段发育速率、干物质分配系数、比叶面积等。两试验点作物营养生长参数(DVRJ)和生殖生长参数(DVRR)差异很大,反应了模型区域差异性。模拟效果均能准确反应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动态变化过程,在地上部生物量模拟准确度最高。两试验点叶面积指数、地上部生物量、绿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穗生物量归一化均方根NSMSE值分别为9%、19%、18%、13%、25%和16%、25%、17%、19%、24%,因而南京试验点模拟效果比宣城好,参数更具区域适应性。

  • 标签: ORYZA2000模型 田间试验 区域化 参数调整
  • 简介:根据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在1993年发生严重变化事实,将1981--2010年分为前后两段,对气温、地温、降水、风速等主要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并与气象要素相关性明显且观测环境变化不大邻站——华阴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潼关县气象站周边环境变化对气象要素影响最大是风、气温和地温,其次是蒸发;对降水、水汽压影响不大。

  • 标签: 气象 观测环境 气象要素 影响
  • 简介:1概况2013年4月8-11日,WM0天气、气候和水服务社会经济应用和效益论坛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参加会议代表有2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巴巴多斯、加拿大、中国、捷克、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印度、爱尔兰、挪威、萨摩亚、南非、西班牙、瑞士、美国、乌拉圭等多个国家和世界银行业务、咨询、科研和高校等机构。

  • 标签: 经济应用 论坛会 天气 效益 社会 服务
  • 简介:利用中国地面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研究了1978~2007年影响我国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变化及其对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变化影响。近30年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盛夏热带气旋降水增加是导致我国东南沿海盛夏降水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仅从热带气旋降水来看,东南沿海和内陆(包括江西、湖南东部和湖北南部)热带气旋降水强度显著增加,而影响热带气旋降水频次略有增加。通过对雨量站与引起降水热带气旋中心距离变化分析发现:内陆地区影响热带气旋距离显著下降,近距离热带气旋引起降水增加,是该区域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来源;而东南沿海地区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不明显,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主要由于同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强度增加。热带气旋经过频次空间变化结果证实,近30年经过中国沿海TC个数变化不大,仅福建沿海一带略有增加,而内陆地区则增加明显,且经过该区域时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变慢,这均与该区域近距离热带气旋降水增加一致。

  • 标签: 东南沿海 热带气旋 降水强度
  • 简介:基于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已有研究,探讨清单定位、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清单范围4个关键问题.根据中国垂直行政管理特点,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应该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保持一致;同时,中国与国外城市温室气体清单要具有可比性;根据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建立涵盖城市、中心城区、镇3种类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方法、流程等清单框架;清单边界按照行政管辖区进行界定,既利于地方政府切实掌握辖区温室气体排放整体状况,又有助于对城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分解和考核;清单范围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有利于突出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并且实现国际城市之间可比.

  • 标签: 城市 温室气体清单 清单定位 清单框架 清单边界 清单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