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纳帕海高原湿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沼泽和浅水沼泽草甸,排水疏干后用于放牧草甸、垦后湿地相比,土壤有机质分别减少了4.33%、7.32%和5.64%,全氮分别减少了0.1%、0.33%和0.16%,除垦后湿地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较高外,速效养分呈现和有机质、全氮一样变化趋势,均随人为活动干扰加剧而不断下降,土壤酶活性中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等肥力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垦后湿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较高,土壤质量改善,这与人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和周围山上水土流失带下土壤养分汇集有关,但其湿地环境已完全转化为旱生环境,湿地功能丧失.综合土壤性质10项指标计算土壤退化指数表明,与天然沼泽比较,沼泽草甸和草甸湿地均出现退化现象,垦后湿地环境完全改变,应及时进行保护和恢复,退耕还湿.

  • 标签: 纳帕海 利用方式 土壤质量 退化指数 高原湿地
  • 简介:从武夷山崖墓自然环境探讨其葬法甘本根(江西省抚州师范专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大、小藏峰一带,碧水丹岩,奇峰邃洞,丹霞地貌十分发育。在那陡峭山崖之上,散布着许多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崖墓。对于崖墓葬法,历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洪水说、地...

  • 标签: 众说纷坛 春秋战国时期 丹霞地貌 水丹 船棺 墓群
  • 简介:研究了盐城潮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蒿(Artemisiaschrenkiana)、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和淤泥光滩4种湿地对N、P营养物质截留效应.在所选取4种湿地中,分别采集了水、土壤和生物样;水样总氮(TN)、总磷(TP)用过硫酸氧化还原法测定,土壤和生物样TN、TP分别用凯氏定N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污染程度水源灌溉下芦苇湿地,其截留N、P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黄沙港不定期污水灌溉芦苇湿地每年平均可截留TN0.095t/hm^2、TP0.026t/hm^2;而采取三灌三排方式用河水灌溉新洋港芦苇湿地每年可分别截留TN0.030t/hm^2、TP0.001t/hm^2.比较盐蒿、互花米草和淤泥光滩3种湿地每年对湿地水中N、P截留效果,淤泥光滩效果最差,仅截留TN0.385kg/hm^2、TP0.042kg/hm^2;互花米草效果最好,分别截留TN220.660kg/hm^2、TP36.754kg/hm^2.尽管互花米草生物量大于芦苇,但其截留效果仍低于芦苇湿地(芦苇1a收割1次).

  • 标签: N、P营养物质 截留 盐城潮滩湿地
  • 简介:因素分析法在粮食增长量分析中运用李永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一、问题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基础。中国人口众多,“吃饭”大事历来受各级政府所重视,曾在多种重大会议上都强调了加强粮食生产战略意义并制定出相应粮食生产方针。从笼观调...

  • 标签: 增长量 因素分析法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生产方针 福建师范大学
  • 简介:该文简介分形理论,并讨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中价值和地位。针对地理信息科学发展趋势,结合相应实例,提出分形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中地理数据挖掘和空间决策支持、空间数据压缓和传递、制图概括、虚拟现实等方面目前主要研究进展和方向。

  • 标签: 分形理论 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数据挖掘 空间决策支持 空间数据压缓 虚拟现实
  • 简介:湿地是地球上独特自然综合体和水陆复合生态系统,而城市则为人类文明进步重要标志和成果.湿地为城市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核心资源,是城市立地最优条件.城市自出现以来,沿河流湿地建市便是普遍规律;在近代,城市沿河流推进到滨海湿地区.湿地类型与格局影响城市发展方向,制约城市景观结构.在河流与滨海或河流、湖泊与滨海等异质湿地结合部,城市因获得最优发展空间而具有高级发展形态,成为开放性更高现代国际都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蕴涵强大综合功能,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

  • 标签: 城市湿地 城市形成 城市可持续发展
  • 简介:闽东南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朱宇(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日益重要地位。许多事实表明,旅游业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闽东南地区在这方面也具...

  • 标签: 宗教旅游 闽东南地区 改革开放前沿 地区经济 清水岩 开发利用
  • 简介:政区和流域是两种不同性质区域,前者具有社会属性,后者具有自然属性。探讨二者多样性,集科学、政策、管理于一体进行生态区评价,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前沿课题。通过分析中国政区流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流域政区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机制,论证流域内水源区、流经区、河口区生态服务价值,探得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和云南,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优先区域。

  • 标签: 中国政区 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 流域
  • 简介:不同粒级土壤中碳有着不同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分配及碳浓度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趋势.

  • 标签: 大气CO2浓度 田间培养 土壤碳固定 土壤颗粒 稻麦轮作
  • 简介:福建闽侯十八重溪旅游资源特色与开发设想王绍鸿,曾从盛,吴学忠,俞鸣同,杨建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1991年10月至1993年9月,我们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未定稿)”,对福建省闽侯十八重溪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评价,提出开发...

  • 标签: 十八重溪 旅游资源特色 旅游资源类型 人文景观 开发设想 中学地理教学
  • 简介:为探讨温州三垟湿地底泥中氮、磷营养盐含量及其对水质影响,测定了三蛘湿地水体、底泥中氮、磷含量.结果表明,三垟湿地底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盐,当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可成为水体主要污染源;底泥中全氮、全磷若有1%释放,则会使水体中总氮增加0.63~3.10mg/L,总磷增加0.94~4.70mg/L;若一次释放,则会使水体中总氮增加62.50~310.00mg/L,总磷增加94.13~470.00mg/L;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即便切断外源污染,三烊湿地水体仍将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 标签: 底泥 水体 湿地 总磷 总氮 水质
  • 简介:一部成功地图作品──评《湖南省经济地图集》刘惠英(福建省地图出版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地图市场也越来越繁荣兴旺,全国各省市不断有各种地图集《册》、单张图问世,旅游图、经济图、交通图、城市图……,许多地图编辑设计水平、...

  • 标签: 经济地图集 湖南省 地图出版社 图组 农业综合开发区 自然条件
  • 简介:赛博空间是一种崭新的人类生活和交往空间,它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应用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经济活动场所,本文讨论了赛博空间概念,以及支撑赛博空间关键技术,即信息高速公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兹术、数据库管理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并就其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商业布局及城市旅游中若干应用进行探讨。

  • 标签: 赛博空间技术 城市地理 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经济活动
  • 简介: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两个方面,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才能实现一定耕地保有量下土地利用资源场均衡。而这种均衡正是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得以实现前提。在生态位势理论与系统边界理论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并以江苏省锡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强度。研究显示,经济发达区非农用地与农用地生态位差较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耕地更易损失。从资源流动场论分析角度。探讨了建立耕地保护机制途径和方法。在目前水平上,把土地利用生态位作为土地利用/覆被研究中一种新方法论更有意义。

  • 标签: 土地利用 经济生态位分析 耕地保护机制 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强度 城市化
  • 简介: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悠久传统,也是一门符合现代科学原理新兴学科。由于中国拥有长期延续文献记载.涉及时间和空间范围很广,包括多样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现,在中国发展历史地理学有举世无双优势。在气候和环境变迁长时段观察等方面,中国历史地理学可望对人类未来作出独特贡献。已在进行”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项目,将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本文还对历史地理研究如何为现实服务,如何提高研究水平发表了看法。

  • 标签: 中国历史地理学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景现 气候 环境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 简介: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问题,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生产力.

  • 标签: 湿地保护 流域 生态管理 长江中下游
  • 简介:关于建设枋洋溪──厦门引水工程并进行梯级开发建议郑达贤(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前言厦门特区是我省、我国重点建设区域之一,十几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也迅速增加,因而用水量激增。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给厦门供水量为12m3/s,虽然尚能满足当...

  • 标签: 北溪引水工程 梯级开发 水库 供水能力 厦门 九龙江北溪
  • 简介:三江平原是我国沼泽湿地重要分布区.在20世纪后50a中,三江平原在经过几次大规模开荒后,其下垫面发生了明显阶段性变化,湿地大面积消失,农田面积不断增加.为了认识20世纪下半叶不同时期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拟采用第三代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来开展研究.而目前被广泛用于RegCM3GL-CC数据,所反映研究区下垫面几乎不存在沼泽湿地,这与事实严重不符,所以必须获取三江平原有沼泽湿地存在真实下垫面数据,才能得到可靠湿地气候效应模拟结果.分别选择了4期(1954年、1985年、1996年和2000年)有阶段代表性航片、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ERDAS8.7和Arcview3.2等软件,首先得到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然后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类型向模式数据类型转换,从4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中提取出了三江平原下垫面的模式数据.经过误差分析,认为获取4期三江平原下垫面模式数据准确反映出研究区几个时期湿地下垫面实况,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效应模拟基础数据.

  • 标签: 湿地 REGCM3 下垫面 数据 三江平原
  • 简介:厦门海沧投资区优势自然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陈居成(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一、区域概述1.概述海沧投资区位于九龙江河口北侧,隔厦门西港与厦门岛相望,海沧大桥一旦竣工,它将与厦门连为一体,因此,厦门与海沧区位优势是共同。本区地处E117°55’3...

  • 标签: 海沧投资区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合理开发利用 深水岸线 厦门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