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地层压力值石油勘探与开发各项工作必须掌握基础数据之一,文中介绍了国际检测地层压力方法中存在问题,并概述了地层压力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其发展方向。

  • 标签: 地层压力 研究方法 进展 检测 油气勘探 油气开发
  • 简介:多次波剩余时差分析法在CMP道集动校正基础上进行。根据工区多次波频率范围,要求多次波剩余正常时差必须遵循下列3个原则:(1)在最小炮检距处多次波剩余时差必须超过1/4甚至1/2氏频周期时间;(2)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大于一个低频周期时间;(3)最大炮检距与最小炮检距之间多次波剩余时差之差必须小于(n-4)倍高频周期时间。其中n为CMP道集覆盖次数。只要遵守上列3条原则,就可使多次波落入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压制区内。文中应用了精确多次波剩余时差式,并用双曲线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绘制出一套多次波叠加方向特性曲线。平均拟合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这一方法,在一个目的层段存在严重多次波干涉地区进行地震采集试验,获得了压制多次波很好效果,并在该区找到了一些新含油圈闭。

  • 标签: 衰减多次波 剩余时差分析法 叠加方向特性 多次波谐波分量 地震勘探
  • 简介:1综合勘探1980年代以来,随着地震、遥感、重磁、化探、测井和钻井等方法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综合勘探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国外采用综合勘探方法主要有应用遥感、重磁和化探等手段前期勘探组合;应用三维地震、测井、地球化学、数据库和计算机解释详查勘探组合;应用流体生产动态资料开发阶段研究组合。2油藏描述是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应用地震、测井、岩石试验、油藏工程及计算机技术描述油藏形状、岩性变化、物性参数,圈定含油气范围一项新技术。预探、评价和

  • 标签: 石油地质勘探 综合勘探 油藏描述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层序地层学
  • 简介:全世界石油资源量约有1/5分布在海上。在这些资源量中有4/5集中分布在特大油田内,其中海上油田储量与产量占了22%,且重油占有相当比例。据统计,不含极重油在内,全世界重油资源量约为950×10~8m~3、可采储量为70×10~8m~3,目前产量仅为

  • 标签: 国外 海上重油油田 开采 现状 分布特点
  • 简介:通过生产实践,针对海上油藏评价中存在几个值得注意问题,提出具体做法:油藏评价应有规划按程序进行;利用二维地震详查和三维地震精查资料编制较精确构造图;突破三维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关,确定储层分布状况;综合钻井、测井、测试(RFT、DST)、流体数据等资料确定油气、油水界面;进行DST延长测试提供油田开发方案基础资料;岩性(或断块)油藏评价;海上边际油藏开发要提高单井产能和降低工程和生产设施投入。如果能处理好上述问题,将会提高海上油藏评价工作水平。

  • 标签: 海上油藏评价 二维地震 三维地震 综合钻井 测井
  • 简介:1前言渤海勘探数据库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子项目之一,建立渤海勘探数据库目的,丰富并完善总公司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生产,并在数据库技术与国际接轨.勘探数据库渤海研究院多学科综合数据库中一个非常重要分支.渤海勘探数据库建立,经历了几代数据库人不懈努力,从早期VAX计算机到目前微机,从Access平台到Sybase多用户系统平台,目前勘探数据库已拥有渤海全海域探井资料电子化文档,并在科研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科研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渤海 勘探数据库 建立 应用 电子文档 查询系统
  • 简介:为寻求油田开发后期合理有效开发方式,充分利用油藏亲水特点和断块油藏陡构造特征,合理利用注水开发阶段积累下来能量,在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现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降压开采驱油机理、合理压力界限,以及降压开采适宜条件、时机和工艺要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降压开采实施阶段和发展方向,论证了开发后期实行降压开采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将降压开采成功地应用于王场油田潜三段北断块,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 标签: 油田开发 降压开采 开发方式 王场油田 采收率 压力界限
  • 简介:稠油油田大多数具有高渗透、易出砂特点。其生产压差较小,引起压力恢复曲线直线段斜率较小且长度较短,因此很容易受到其它因素干扰。本文讨论了'驼峰'现象和潮汐对海上稠油油田压力恢复曲线影响。指出稠油油田容易产生'驼峰'现象,并受潮汐影响。样板曲线解释方法不适合有'驼峰'现象压力恢复曲线.而用豪诺法解释为好。

  • 标签: 海上稠油油田 压力恢复曲线 研究 “驼峰”现象
  • 简介:油藏描述技术综合研究与评价油气田新技术。它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用地震地层学、测井地质学和计算机,定性和定量描述三维空间中油气藏类型、油藏内部结构、外部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变化和流体分布状况等;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自动绘制各方面的图件,掌握油气藏在三维空间中变化规律,从而对油气藏进行详细准确地描述和较全面地综合评价。这项技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物探、测并、钻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在油气田综合研究与评价中作用,而且为寻找

  • 标签: 油藏描述 技术发展 电缆测井 泥浆录井 岩心分析
  • 简介:确定油藏有效含油边界及预测油藏单井原油产能储量评价和合理确定井位基础.文中提出了一种用地球化学参数圈定油藏有效开采边界方法.该方法中地球化学参数根据单井油层有效厚度和抽提物含量求出,能反映单井含油程度.该方法只需通过分析岩心或岩屑抽提物含量,结合少量井试油成果,便可圈定出油层合理经济开采下限范围.以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为例介绍了这一方法基本思路、参数选取、运算步骤及应用成效.

  • 标签: 油藏地球化学 抽提物 油藏 含油边界 油层 开采边界
  • 简介:我国大规模海上油气勘探已进行了二十余年,特别是近十年来,一方面对外开放招标,一方坚持自营勘探,取得了巨大成绩。完成了各海域地球物理普查或概查,至1989年,发现了近500个圈闭,对其中148个进行钻探,发现含油气构造97个;共打井211口,其中92口井发现油气;探明或初步探明油气田十多个,已有三个油气田投入开发,预计五年左右还可有十多个油气田投产。1990年海上油气产量可达1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0.7%)。在十年对外开放中吸收了20多亿美元风险勘探投资,我国以作

  • 标签: 勘探战略 战略地位 海上油气地质 海上油气勘探 中国
  • 简介:反转构造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一种复合构造样式。伸展盆地发育3套层序和控制性断层零点认识反转构造基本参数;此导出反转率、位移-距离曲线和生长指数可用于运动学分析。含油气盆地中2大类4亚类反转构造分别形成于状断层扩展褶皱作用和铲状断层弯曲褶皱作用。构造反转可对油气聚集和油气勘探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运动学 形态类型 油气地质 反转构造 张性断层 同位张层序
  • 简介:重磁电勘探在寻找油气资源方面有其独特优点。近年在仪器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进步,基本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数字化,增强了解决地质问题能力和手段。尤其在一些工作条件困难,需要经费很多地区,重磁电为主体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勘探前或钻探前评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勘探成功率。

  • 标签: 油气资源评价 应用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 简介:沿方向井钻井轨迹投影切割出地震剖面,并将方向井测井资料转直后伪直井数据集做坐标转换,形成一套新沿方向井轨迹显示测井曲线数据集;将斜井测井曲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统一组合在IES解释站上显示,从而为地震资料解释和钻前预测提供分析手段。本文以W10-3油田为例,探讨该油田速度场基本特征及时深转换方法。方向井测井资料显示与就用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地震解释 油气勘探 方向井测井资料 座标转换 时深转换
  • 简介:将油田开发全过程作为经济评价期,根据谢尔卡切夫公式计算最终累计采出油量及相应伴生气产量,从而求出总产值、总经营成本,并依据新税收制度考虑销售税金、资源税、原油商品率、固定投资贷款利率等经济指标,导出了随井网密度变化总利润计算公式,进而导出了计算合理井网密度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公式,并对长庆油田两个含油区块进行了实例计算。

  • 标签: 水驱 砂岩油藏 井网密度 计算方法 经济分析
  • 简介:针对莺歌海盆地纵波地震模糊带、中深层及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问题,试用海上多波地震方法,采集多波地震资料132km,研制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批海上多波地震资料,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试生产资料证实,现有多波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可行,多波地震能解决地震模糊带问题,并能辨别真假亮点,提供直接找油,找气可靠标志,海上多波地震展示了广阔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在市场。

  • 标签: 海上多波地震 莺歌海盆地 应用 转换波 CCP道集 亮点
  • 简介:莺歌海盆地具有烃类水相运移特征:它生成并聚集油气(崖13-1气田)有高含量联苯系列,具水相运移化学组成特征:经物质平衡计算有足够烃类水相运移效率。烃类水相运移机制必须具备特定地质条件:以充裕水源和气源;存在一个温度、压力和渗透率骤降物理界面;有一垂直断层或裂缝带,起“垂向高速”运移作用。崖13-1气田诸多地质和地化异常,如油气化学组成、温度、压力和有机质成熟度等资料都是水相运移佐证.饱含天然气地质水从盆地高温高压深部通过断层向上运移,抵崖13-1气田储层时有大规模气水分离,烃类在储层聚集,地层水继续沿上倾方向运移。

  • 标签: 莺歌海盆地 烃类 水相运移 物质平衡 计算
  • 简介:这篇考察报告,主要介绍了北美地区地压气和深盆气形成、特点及勘探开发状况。本刊对原报告做了删节,予以发表。希望能对从事研究天然气工作者有所裨益。

  • 标签: 北美地区 地压气 深盆气 考察报告
  • 简介:南海北部卫滩海区浅层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W-NWW、NEE和近EW向三组,它们一般切穿中更新统一更新统,距离海底深度仅20-50m;有的切穿第四系,直达海底,具有明显新生活活性,反映了区内剧烈新构造运动。浅断层形成,与来自海洋方向热沉降效应有关,并统一调整于周缘构造应力场变动。浅断层活动以断块垂直差异升降为主,促使了大陆边缘伸张沉降,并严重破坏浅层沉积或引起位移,造成不稳定工程地质条件。

  • 标签: 南海北部 卫滩区 特征 油气地质 浅层断层 新构造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