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3月北京,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又是一年好光景。3月3—15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国“两会”如期而至。在熙来攘往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道教界人士一袭蓝色道袍显得格外醒目。

  • 标签: 道教 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 声音 全国人大 人大代表
  • 简介:广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又是当今“一带一路”路线图中枢纽。作为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对外通商口岸和世界最著名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无疑在“一带一路”战略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广州随处可见阿拉伯商人,自然肩负着联结新丝路历史重任。

  • 标签: 对外通商口岸 新丝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伊协 阿拉伯世界 艾哈迈德
  • 简介:西哥特王国在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历史阶段里未能形成长久稳固王朝世袭统治,国王屡屡被贵族所弒以至形成传统。于是,国王希望通过膏立仪式,借助宗教神权力量维护自身安全。但从实践效果来看,膏立仪式并未对贵族构成某种精神上威慑,而且由于王权自身力量软弱,在借助宗教神权神化自身同时又因无法有效控制教会而加剧了政教之间矛盾。

  • 标签: 西哥特王国 膏立 瓦慕巴
  • 简介:道教延续先秦道家,尤其是庄子以来中国古典美学对于时间、空间思考,并与其长生久视、飞升成仙宗教目标联系起来,将对生命价值追寻落实到对道永恒探求之中。无论是“白日升天”还是“山林隐化”,无论是缩地装天道术还是文学瑰丽想象,都共同讲述着一个打破或者超越时空有限性梦想。在审美的时空里,修道者逍遥遨游,实现并完成了自我。在改变时间与空间努力,在实现从“人”到“仙”跨越,呈现出神圣超越无与伦比审美境界。

  • 标签: 道家 道教 审美时空
  • 简介:本文从陈景元美学思想析出其自然审美观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推演出陈景元以自然适度为美的审美原则,通过对陈景元自然审美思想探究和解读,对其彰显古老生态智慧和对当代现实意义予以阐释。

  • 标签: 陈景元 道教 美学 自然审美 生态智慧
  • 简介: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电影《我长征》里有一句令人印象最深刻台词——“跟着走”,既道出了红军心声,也浓缩了红军决心,还展现了红军意志。

  • 标签: 道教徒 信仰 长征胜利 红军 印象 意志
  • 简介:在讨论中唐儒家心性论渊源时候,学者多采用思想比较方法。洛阳地区近出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唐佛教'复性'一词。这提供从历史环境角度讨论儒佛二家心性观念关系可能。佛教复性观念延续了盛唐时期东山禅法教学内容和禅修方法。这一禅法与中唐知识人试图重整人伦秩序理性精神颇为契合。贞元后期,李翱、韩愈定居洛阳,他们亲知友朋直接接触禅法,不约而同地感知佛教复性观念。这是儒家知识人提出心性论知识环境。

  • 标签: 东山禅法 复性观念 中唐儒家 洛阳
  • 简介:序言笔者曾在叡山学院召开以'戒律与伦理'为主题日本佛教学会上,发表了关于禅宗'清规'成立经纬及其历史意义论文,并以《从戒律至清规——北宗禅律一致及其调和下清规诞生》为题,刊登于《日本佛教学会年报》淤。其要旨在该论文'结语'部分做了总结,在这里转载如下:1.作为山林佛教成立东山法门,继承了头陀行者价值观与传统,有着以'开悟'获得为目标的独自修行方法与生活规范。因此,他们并不关心得度或

  • 标签: 东山法门 山林佛教 北宗禅
  • 简介:本文立足于相关一手西方文献材料,对二战后ethnohistory在美国学界兴起与表现做了翔实细致历史考察,从国别的角度揭示了西方历史人类学兴起实然状态,为研究西方历史人类学及其兴起提供了新路径与窗口。本文要点和主要结论在于:ethnohistory不是一种新研究方法或研究领域,它与民族学学科本身历史一样久远。经历了半个多世纪(20世纪上半叶)长期孕育之后,ethnohistory逐渐兴起于美国学界,于20世纪50~70年代成为显学。在该阶段,组建了ethnohistory专业学会(AmericanSocietyforEthnohistory)、定期召开年会,还出版了其专业期刊ethnohistory,并一直延续至今。不少民族学家投身其中,一些历史学家也陆续加盟,并展开了初步合作。印第安纳大学成为战后ethnohistory凸显于美国学界第一个研究中心。印第安纳大学自身拥有的良好跨学科学术传统,尤其是沃格林(ErminieWheeler-Voegelin)等为代表教职人员诸多努力以及政府部门鼓励与合作密不可分。相对二战前而言,既有概念诠释新拓展,ethnohistory意味着'依靠档案、口述和考古学资源,以及社会人类学洞察力和概念框架,对一些非欧土著族群进行历史研究,这些研究试图重构土著族群与欧洲发生碰撞前与后历史';同时,也有经验研究新尝试。这些新拓展与新尝试,突出表现了以民族学为主但不局限于民族学、兼有民族学与历史学双重含义与互补特点,强调了由非土著提供档案证据重要性,强调了档案、田野等各种证据互参重要性,以及民族学文化过程理论重要性。兴起与凸显阶段ethnohistory,虽然组织机构、学科规范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具体做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但还是为20世纪70年代之后ethnohistory日渐兴盛打下了坚实基础,为ethnohistory得以进一步开拓发展空间提供了可能。�

  • 标签: ETHNOHISTORY 美国学界 西方历史人类学
  • 简介: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该爱国爱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人施与慈悲和爱心,坚持团结进步、和平宽容,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和宗教暴力,防范邪教蔓延,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 标签: 统战工作会议 社会相 中国梦 时代化 基本教义 超越资本主义
  • 简介:民国时期宗喀巴大师在汉地佛教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包括对宗喀巴本人以及其佛学思想高度认可和对其著作翻译、出版、讲解。究其原因,其一,这是藏汉佛教交流必然产物;其二,这是汉地佛教界站在自身立场上,欲借宗喀巴佛学长处和优势,完善、发展汉地佛教结果。当时汉地佛教界有识之士认为宗喀巴改革精神、其佛学体系系统性、修学内容次第性、重视戒律精神等,对汉地佛教建设具有弥足珍贵借鉴价值。

  • 标签: 民国 宗喀巴 汉地佛教 影响
  • 简介:本文以马伯乐道教学术遗稿法文(两版)、日、美四个版本为线索,分析说明20世纪初至今海外道教学术观的确立、发展、争鸣以及变化趋势。认为20世纪初欧洲道教研究重要传统开始形成,但直到20世纪中叶,道教独立学术研究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世纪下半叶则有多种学术争鸣,海外主流道教学界重新找回并大力发展了20世纪初确立道教学术观,即一种整体、流动、发展、历史道教学术观。

  • 标签: 汉学 道教学术观 马伯乐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凭借"传统文化"与"宗教学"双重名义,佛教研究在中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在上世纪90年代,宗教学作为哲学分支学科,在中国取得博士学位授予点,佛教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得以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本世纪初十余年间,佛教研究在中国呈现出新趋势与新领域。首先是研究立场反思,以往主要是在中国语境里思考佛教历史与思想,现在还从世界史角度研究佛教,跨学科、跨区域佛教研究变得越来越常见。其次,文献学研究全面升级换代,从关注敦煌遗书等汉文写本,到关注梵语、藏语或中亚古代语言等佛教资料;在汉传佛教研究方面,开始尝试"解经学"研究方法,关注印度佛典汉译与注释、讲经传统,剖析中国佛教宗派典籍文本结构与时代特色。

  • 标签: 佛教研究 当代中国 佛教文献学 解经学
  • 简介:雷慕沙是法国首位经院汉学家,他道教研究基本沿袭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对于道教贬斥态度,体现了19世纪欧洲人面对异质宗教时“基督教至上”和“欧洲中心论”时代偏见。然而他又在欧洲首译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率先选译《道德经》,在19世纪欧洲开启了道经译介和道教研究序幕。本文尝试通过梳理雷慕沙对于《太上感应篇》及《道德经》译介与诠释,以及其对于法、英、德等国道教研究所产生深远影响,揭示雷慕沙在道家和道教思想于欧洲传播过程中所扮演中介角色,再现19世纪前后欧洲对于道教认识及研究特色。

  • 标签: 雷慕沙 道经译介 道教研究
  • 简介:本文以宗教社会学理论为基本依据,结合神话—原型批评研究方法,解读中国古代黄帝故事神话学和宗教学内涵。我们认为,通过研究与黄帝信仰相关图腾在古代神话和仪式表现和演变,可以较为清晰地解读出黄帝作为部落领袖和巫师在古代巫术—仪式活动情况,以及黄帝从古代部落领袖、巫师演变为部落最高神以及古代神祇被纳入到早期神仙群体完整过程。同时,这样研究也将为古代黄帝神话诠释、整理和重构提供一种新思路。

  • 标签: 黄帝 神话 图腾 仪式 神仙
  • 简介:前言基督教中国化最早由张志刚、卓新平等学者提出,([1])中国基督教全国两会做出积极回应和支持。[2]2015年5月18-20日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宗教要坚定地走中国化道路。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再次指出中国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一锤定音。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多次指出中国宗教要坚持中国化方向,这就说明坚持'中国化'是新时期中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道路,也是中国宗教界自身努力方向,是一个不可逆转大方向,是宗教工作方向标。

  • 标签: 中国化思考 基督教中国化 思考维度
  • 简介: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崛起,武当山独特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

  • 标签: 建筑艺术 道教文化 武当山 武当武术 十堰市 湖北省
  • 简介:祭山仪式是岷江上游羌族传统信仰中极具代表性古老文化遗存,存在南部区域由释比主祭、北部区域由长老主祭南、北差异。羌区南、北部祭山仪式主祭人身份差异现象,与羌族语言和其他诸多文化现象所呈现南、北区域差异一致,反映了羌族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由南、北两大区域文化类型构成。羌族祭山仪式释比主祭和长老主祭两种祭祀形式,对研究羌族传统信仰和羌族文化生态及藏羌彝走廊区域传统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羌族 祭山 传统信仰 区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