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围绕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作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提升争优创先活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明确"两学一做"目标、坚持党建带动团建等自身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尚未完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校应当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新形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创新学生党组织发展的路径和过程,提高基层党建水平,筑牢高校党建根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基本目标。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学生党组织 立德树人
  • 简介:十月革命爆发后,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对十月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经历了旁观和关注思考、逐步认识并进行热情宣传和颂扬、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等三个过程。经过一番比较与思考,李大钊、陈独秀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并驳斥了关于十月革命的错误认识。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标签: 李大钊 陈独秀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马克思主义宗教既是一种世界也是一种方法论,它对宗教和宗教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释.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的思想指导,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向心力和影响力;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力;有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实践主体的能动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重要作用
  • 简介:本文以公众的价值变迁及其与政治信任关系为核心议题,旨在考察当代中国公众在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其价值是否出现转型?这种转型是否以及在哪些领域对公众的政治信任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世界价值调查(WVS)中中国大陆的五波数据(1989—2014)为样本,以"后物质主义价值"以及"代际差异"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不同世代群体的政治价值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于其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众价值的"后物质主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代际递增"与"时代递增"的趋势;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则呈现出"代际递减"的特征;伦理价值的"后物质主义"对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群体的政治信任具有一定意义的侵蚀作用。本文的研究证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的变迁可以作为解释当代中国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政治信任下降的文化变量,这一发现将扩大政治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视域。然而,由于研究视角集中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变迁,本文并未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与全面政治动员对公众价值以及政治信任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这一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 标签: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政治信任 代际差异
  • 简介:作为民主决策的一种实现方式,协商式决策以“理由更佳的观点”而非自利个体的理性计算为基础,强调意见包容、相互论理、真诚理性、自由平等和尊重认同的决策观念,是深化协商民主实践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亟需在全社会塑造协商式决策的观念与文化,特别是领导干部协商式决策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协商民主的实施力度与实践成效.深化协商式决策,需要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缩短理论主张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努力提升协商民主实施的满意度,增强领导干部协商民主意识的普及性;多途径开展协商民主,强化决策取向的协商民主实践.

  • 标签: 协商民主 协商式决策观 领导干部 公共决策 政策过程
  • 简介: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惠民举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和反映的各个层面的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反映,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一个实践。然而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还存在着宣传能力不强、彰显社会价值不明及个人行为准则践行不力的问题。对此需统筹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规范其运行程序,坚持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在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标签: 国家助学贷款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马克思主义权威的主要内容包括T权威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越社会化权威越重要;权威与义务是统一的;讲权威要着眼于人民的利益、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马克思主义权威的特征是客观性、阶级性、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权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政治统治、经济管理和文化引领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权威的当代意义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权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权威观 内容特征 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