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译自《新左翼评论》第72期(2011年11/12月号),原文标题为《乍暖还寒》(SpringConfrontsWinter),作者迈克·戴维斯(MikeDavis)系美国马克思主义社会评论家、历史学家及政治活动家,同时还担任《新左翼评论》的编辑,著有《布满贫民窟的星球》。在本文中,

  • 标签: 左翼 社会评论家 中东 危机 《乍暖还寒》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波兰危机对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苏联当局对此采取了以下各种不同对策:(一)企图切断本国人民与波兰事件的联系;(二)对持不同政见者团体及据说是他们的西方支持者进行攻击;(三)试图纠正一些不公正的做法,减少对持不同政见者的刺激。总的说来,措施的重点是放在“防范”上,但一旦遇有必要就采取镇压和惩罚手段。“防范”为主是苏联内部公安政策的特点,至少1967年以来安德罗波夫当上克格勃首脑以后都是这样做的。

  • 标签: 危机 安德罗波夫 苏联 克格勃 拉脱维亚人 公安政策
  • 简介: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逐渐表现出对经济危机的相当程度的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成为资本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希特勒式反危机模式的被唾弃最终使新政式的渐进改良成为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进行自我调节的首要选择.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促使资本主义适时改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宏观调控理论的不断完善有效地指导了资本主义克服危机的政策选择.

  • 标签: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政府调控 资本主义 调节能力 民主制度
  • 简介:《亚洲时报》2008年12月23日刊登了美国华裔学者廖子光题为《从全球金融危机中拯救中国经济》的文章,认为中国必须摆脱出口依赖,建立高工资、充分就业的经济。而使用就业创造凭证,是在政府财政预算之外创造信贷,不构成任何通胀威胁,将为早日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经济 金融危机 政府财政预算 美国华裔 充分就业 就业创造
  • 简介:“核不扩散条约”是迄今所有国际裁军协定中最具普遍性的一个,也是巩固国际安全和实现核裁军的基础。新世纪美国战略政策的转变对本来具有权利义务平衡内涵的“核不扩散条约”形成强烈冲击。目前仍在继续升温的朝鲜半岛核危机的本质是美朝之间的政治问题,要化解这一危机,必须本着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公正合理的态度、真心诚意的政治意愿和建立有效的信任措施,由此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很有可能通过政治外交途径来解决的。

  • 标签: 核不扩散条约 朝鲜半岛核危机 美国 国际安全 无核化 信任措施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应对危机的制度变革方式。通过缓慢而痛苦的干预和摸索,欧洲央行为濒临崩溃的欧洲金融和银行创造了新的政策空间。但是,实施紧缩和大幅削减政府支出的承诺,使得实现更强大联盟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渺茫。尽管欧洲资本主义通过不断的巨额公款紧急救助得以继续生存下去,但是欧元区经济在不久的将来会面临某种崩溃的局面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欧洲一体化 全球金融危机 治理公共政策 欧洲战略选项
  • 简介:自2008年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左翼学者纷纷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危机进行研究,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本文对这些日益庞大的马克思主义著述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关注了戴维·麦克纳利的《全球衰退》一书。在肯定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的基础上,本文对书中的许多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自由主义蓬勃发展的动力、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制度性根源和周期性演变以及金融资本主义兴起所带来的许多重要变化。最后,本文还就近年来日益高涨的反资本主义运动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经济危机盈利能力
  • 简介:在采访开始前,秘鲁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纳伊会见了本刊记者。在听过杂志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后,大使表示秘鲁和中国于2013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上,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了秘鲁,使秘中关系又上了一个台阶;经济上,中国是秘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文化上,两国都是有着悠久灿烂文明的古国,同时秘鲁的华人社区在拉美也是最大的。鉴于

  • 标签: 专访秘鲁 古斯塔沃阿罗约 并进专访
  • 简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南非经济形势陷入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劳资纠纷难以解决,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层出不穷的经济社会问题为南非政党政治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南非最大反对党民主联盟的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精英阶层缺乏共识与利益分化导致新党纷纷成立,二者使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占主导地位的政党政治格局面临自种族隔离制度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 标签: 政党政治 金融危机 南非 经济社会问题 种族隔离制度 2008年
  • 简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大多也反映出社会现象的哲理。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于1917年,巍然屹立74年,其间曾经两次打败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即1918—1920年的十四国入侵和1941—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入侵)...

  • 标签: 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剧变 苏联解体 党政领导体制 官僚特权集团 大俄罗斯主义
  • 简介:英刊《社会主义评论》于2009年4月发表了对著名左翼学者大卫·哈维题为《探索资本的逻辑》的访谈录。哈维在访谈中谈到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还谈到他组织的《资本论》在线阅读小组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这本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逻辑 大卫 《资本论》 社会主义
  • 简介:香港回归以来,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性运动频发折射出相应的思想危机。本文透过特定性和弥散性二重视角管窥香港青年学生思想危机的症候,这种症候除了青年学生自身的原因外,特定性思想危机的根源在于对现实的考量,而弥散性思想危机的根源则既有对历史的折射,又有对未来的幻象。在此归因的基础上,建议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重合作的协调治理模式规避香港青年学生思想危机,维护香港社会的健康稳定。

  • 标签: 青年学生 思想危机 症候 成因
  • 简介:1998年12月16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美国驻新加坡大使、美国ASTRUM国际公司原董事长斯蒂芬·格林的文章,题目为《只有进行重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使东亚走出危机》。文章主要观点如下。在不到90天的时间里,东亚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了令人振奋...

  • 标签: 结构性改革 东亚经济体 东亚危机 投资者 市场波动情况 私人资本
  • 简介:冷战结束后,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国家治理危机,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总体乏力、民主政治体制失范和社会矛盾日趋激化。这些危机的产生和持续,既有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自身的弊端,也有具体国家内部机制、结构、政策等存在的不足或失误,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民主政治体制的秩序性衰微和社会文化秩序的认同性危机。为缓解治理危机,西方主要国家从深化宏观经济调控、推动民主政治改革、规范调整社会秩序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危机及其应对也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留下了许多深刻启示。

  • 标签: 资本主义 治理危机 国家能力 国家治理 全球治理
  • 简介: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从国际、国内形势出发,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国家安全问题,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战略与策略,成功地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危机。其战略与策略思想包括:处理重大危机,必须时刻牢记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和独立;善于利用战争的间隙——和平和国际力量的均势,来发展自己;处理重大危机,不仅要学会进攻,有时还要学会正确的"退却";处理重大危机,对广大干部和人民必须坚持行政强制与耐心而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相结合,必须坚决与各种错误的思想和倾向作斗争。列宁应对重大危机的战略与策略思想,有其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列宁 应对危机 战略 策略
  • 简介:人物简介斯克莱庞迪少将现任意大利经济和财政警察学校总司令。他曾就读于意大利经济和财政警察学院,先后获得了法学学士、金融与经济安全学硕士和政治学博士学位。在他三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曾担任拉文那市和巴勒莫市的税务警察(经济和财政警察的前身)省级指挥官,以及意大利税警总指挥部三部的主任。

  • 标签: 经济安全 警察学校 意大利 财政 警务改革 司令
  • 简介:英刊《反潮流》杂志2006年12月号刊登了洛仁·戈尔德纳题为《以美元为中心的积累体系的危机:1973年重来?》的文章,认为1973年以来的30多年美国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权地位在全球进行金融杠杆收购,廉价地获取了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财富,并打垮工人阶级力量,暂时缓解了危机。今天它在国际上面临中俄的崛起以及全球反美主义和激进化的劳工运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积累体系正面临着和1973年类似的危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的时代重新到来,老路已经不通,未来世界军事对抗的风险将剧增,美国可能和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文章内容如下。

  • 标签: 第三世界国家 资本积累 美元 社会主义国家 文章内容 杠杆收购
  • 简介:英国学者罗伯特·韦德在1998年6月提交给“罗素赛智基金会”的一篇名为《从奇迹到烟消云散》的论文中分析了目前国际上关于亚洲危机起因的三种解释,指出了每一种解释的合理之处和缺陷。一、三种解释1、国内的脆弱性这种解释把亚洲危机的出现主要归因于亚洲国家自身...

  • 标签: 道德风险 亚洲危机 脆弱性 印度尼西亚 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