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海权观念是一个国家内部对海权战略目标战略原则所形成共识。国家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决定了海权观念。中国经济需求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使得中国海权观念亟需更新。更新中国海权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共识。第一,五个战略性目标——威慑;维护海洋主权与海洋权益;确保海洋自由;力量投送与提供公共产品。第二,四条战略原则——建设体系化主战海上力量;发展多元化海上力量;灵活力量运用与软实力配合。

  • 标签: 海权 海权观念 战略目标 战略原则
  • 简介:稳定国家特性是一国繁荣与发展基石,国家特性迷失会让一国社会面临内部分解衰落威胁。新加坡是一个具有鲜明国家特性国家。在当前阶段,价值观因素族群结构是维持新加坡国家特性稳定最重要因素。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采取各项举措维持国家特性稳定,其中包括加强华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推广华文,平衡并保护少数族群利益和文化,以保持文化稳定;也包括倾向性地吸收华人移民以维持国家族群结构等。

  • 标签: 新加坡 国家特性 共同价值观 移民结构 维持政策
  • 简介:摘要在国务卿约翰·克里看来,没有哪两个国家像美国越南这样“积极致力于联合改变历史未来”.1995年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越南关系在从政治、经济合作到军事、文化纽带扩展在内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跨越式发展.

  • 标签: 正常化 美越关系 跨越式发展 经济合作 文化纽带 国务卿
  • 简介:菲律宾因与中国黄岩岛主权争端不断升级,强化美菲安保合作,本文主要研究其背后利益考量,以及对地区安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菲律宾利益考量是,通过获得美国支持,克服其军事实力处于绝对劣势不利条件,以及利用美国在国际社会压制中国。美国利益考量是,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出发,以菲律宾为战略据点牵制中国这个21世纪崛起中大国。南海黄岩岛主权争端是美菲关系进入“新蜜月时期”动因之一,结果形成“美菲制中战略格局”,这将对东南亚甚至亚太地区产生四大影响。一是增加了中美走向对抗可能性;二是促使相关国家在南海临近海域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扩大演习规模,增加演习频率;三是引起东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矛盾,甚至可能使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内部出现“亲美势力”“亲中势力”,并产生摩擦;四是可能加速中美在亚太地区展开军备竞赛。

  • 标签: 南海 黄岩岛 美菲安保合作 利益考量 地区安保
  • 简介:古代中国对陆地海洋探索与利用或许在国家战略中偶有轻重之别,但在文明层面却无主从之分。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经略海洋需求与能力互动关系,使得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呈现出螺旋式上升三次历史周期。本文认为,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历史逻辑:一是国家海洋需求决定着海洋经略地位:二是国家海洋能力决定着海洋经略效果;三是海洋经略可能实现海洋强国塑造却无法阻止海洋强国衰落。与此同时,古代中国海洋经略历史还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层面存在着与西方截然不同特殊性逻辑。

  • 标签: 中国 古代 海洋经略 历史逻辑
  • 简介: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原因,涉及地区内外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 标签: 中亚 伊斯兰激进主义 政治伊斯兰 伊斯兰极端主义 安全治理
  • 简介:未来大众意识对形成俄罗斯社会发展矢量作用将提升。尽管俄国家政治制度至今仍存在保守主义倾向,但社会各阶层对政治实践影响完全可能加强。因此,政治制度显然面临演变,国家与社会逆向联系将逐步放宽,政权对社会情绪变化将做出更多回应。精英阶层意识直接形成国家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众意识退居次要地位。归根结底,发挥决定性作用仍是大众意识。

  • 标签: 大众意识 俄罗斯 国家政治制度 变迁 改革 社会各阶层
  • 简介:中国因历史、地理、科技意识等原因,积累了较多海洋问题。为解决这些海洋问题,中国提出了具体海洋政策,包括优先使用政治方法解决海洋争端,兼顾他方立场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合作制定规则、管控危机、资源共享基本政策,坚持"双轨思路",提出"和谐海洋"理念等。它们蕴含丰富文化要素,体现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特质。同时,中国这些海洋政策,不仅具有国际法基础,而且经实践检验具有强大生命力,符合国际海洋发展趋势。为此,国际社会应积极支持中国海洋政策,使中国在搭建海洋平台、加强海洋合作、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维护海洋安全秩序、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共处作出更多贡献,以确保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维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国际法制度国际秩序。这是国际社会重大责任应有职责,也是传承中国文化应有之义。

  • 标签: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合作 海洋秩序
  • 简介: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存在着三大挑战,即中美战略互信严重缺乏,双方互动多限于功能性层面;美国霸权心态犹存,两国国际战略存在矛盾与冲突;美国冷战思维根深蒂固,"改造"中国冲动难以消解。这三大挑战将会给两国关系发展造成结构性障碍,但在战略意愿、沟通机制以及外部条件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两国关系总体稳定提供了基础。鉴于奥巴马政府政治特点以及中美两国政策重心内转,2016年中美关系将基本保持现状。

  • 标签: 中美关系 奥巴马政府 挑战与前景
  • 简介:从韩国李明博政府后期到朴槿惠政府前期,韩日关系由于历史认识、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争议陷入僵局。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借韩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契机,朴槿惠政府调整对日外交,推行将历史问题与安保、经济等问题相分离“双轨”政策,恢复韩日政府民间对话交流,使两国关系有所好转。尽管两国关系前景仍存变数,但继续改善韩日关系将成为韩国外交下个阶段发展方向主要任务之一。

  • 标签: 韩国 朴槿惠政府 韩日关系 对日政策调整
  • 简介:日俄海空联络机制设立,不仅能够有效维护日俄舰船军机在公海及其上空安全,同时对于促进日俄军事交流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推动了双方军事互信关系建立。尽管该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日共同管控东海争端,设立危机管控机制具有重要启示。中日之间应该加强政治、外交安全领域交流,恢复两国领导人之间对话,进一步缓和东海紧张局势。与此同时,中日双方应完善交流机制,积极探索海空联络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双方在海上争端中风险与危机管控能力。

  • 标签: 危机管控 领土争端 海上安全 军事互信
  • 简介:2016年以来,欧洲、亚洲地区紧张形势不断升级,全球战略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前,威胁全球战略稳定主要因素是美国奉行霸权主义。但也应看到,美国霸权主义正面临着一系列难题:经济陷于“长期性停滞”、社会严重分裂、联盟体系裂痕明显,致使其在美苏冷战结束后建立起“单极秩序”越来越难以为继。

  • 标签: 全球战略安全形势 美国大选 美国同盟体系
  • 简介:与海洋国家结盟成为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战略重要构成支撑。日本不仅有日英同盟这一历史外交轨迹。而且有日美同盟这一现实外交基轴。经历一个世纪多发展演变.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呈现出非常鲜明特点。从结盟对象来看.日本以世界霸主、强国为主,并逐渐向地区大国、有共同价值观国家扩展。从结盟针对对象来看,中国成为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遏制主要对象。从结盟战略目标来看,扩张海权成为日本“海洋国家结盟”战略追求终极目标。从推动结盟战略手段来看,其更加多元化。从推动结盟战略姿态来看,日本更加积极主动。从结盟战略发展模式来看,日本欲构建以“日美同盟”为核心“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体系”。当前,日本正积极构筑以“日美同盟”为核心“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体系”。扩张海权.遏制中国崛起。

  • 标签: 日本 海洋国家结盟 日英同盟 日美同盟 海权
  • 简介:吴登盛执政期间,调整了缅甸外资政策,对外来投资采取了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门槛、灵活掌握土地使用权限、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本国引进外资创造了较为合理投资环境。这使外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来源国投资领域也趋于多元化,缅甸对外贸易GDP总量不断攀升,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就业。但同时也加剧了通胀压力、扩大了贸易逆差。当前外资仍然面临缅甸政局缺乏稳定、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员工素质不高、产业链缺失、投资成本偏高、效率低下、法律法规亟待完善、民族主义高涨等一系列问题。昂山素季领导民盟政府虽已上台,但未来如何进一步吸引外资,振兴缅甸经济,仍然任重而道远。

  • 标签: 吴登盛政府 外资政策 效果 制约因素
  • 简介:2014年以来,中亚安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塔利班频频越境袭扰,“伊斯兰国”不断向中亚渗透,加之跨境贩毒有增无减使得中亚面临安全压力不断增加。中亚安全形势变化背后有着较为复杂原因,其中既有美国对中东阿富汗政策调整因素,也有中亚国家自身政治经济军事体制转型过程中诸多问题反应,此外还与中亚地区复杂历史民族问题有关。中亚安全形势变化不仅迟滞了中亚国家社会政治转型进程,还对参与该地区博弈俄关欧等大国,尤其是对俄罗斯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国西北边疆安全及即将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也带来了较大挑战。虽然目前中亚安全形势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但是中亚安全问题解决前景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短期内中亚安全形势难以大幅改观。未来,我们必须要从多边、双边个人等多个层面入手,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中亚安全问题对中国威胁。

  • 标签: 中亚安全 阿富汗局势 伊斯兰国 大国博弈
  • 简介:[摘要]在从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68年问,缅甸军人直接掌权或由其扶持政党执政时间共约56年。2015年11月8日,昂山素季领导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军方扶持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惨败。2016年3月30日,民盟资深成员吴廷觉总统领导新政府宣誓就职,取代退役将领吴登盛领导巩发党政府。缅甸军人长期直接或间接执政历史暂告结束,这是缅甸民主转型里程碑。但依照缅甸宪法,军人仍保留诸多权力,是与民盟政府并立另一权力中心,军人与民盟政府关系好坏将是影响缅甸政治发展关键因素。缅甸军人完全退出政治尚需时日,不排除其再度干政可能。

  • 标签: 缅甸 军人 政治
  • 简介: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经历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发生“权力分享”乃至“权力转移”之际,亚太地区安全结构调整尤为显著。一方面,以美国为枢轴“同盟型”结构经历了由“轮辐体系”向“网络化”转型,形成了新同盟、准同盟潜在同盟层次化布局;另一方面,以中俄为代表新兴经济体在强化原有的“协作型”安全架构同时,又通过“一带一路”“欧亚联盟”等战略性倡议重塑亚太乃至整个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态势。作为亚太地区安全结构中“第三股力量”,东盟通过对一系列多边安全机制建设,既为两种大国主导安全架构提供了对话平台,也已成为实现未来亚太地区整体性安全架构可行性路径之一。与此同时,由于大国战略竞争加剧,逐渐侵蚀了东盟聚合力、中立性乃至在整体性安全架构中“中心地位”。未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解构重构需要中美找到新战略共识,并对东盟中心地位进行“再确认”。

  • 标签: 亚太安全结构 同盟体系 协作体系 东盟中心地位
  • 简介:在印度提出东向政策后,它极为重视亚太多边机制重要性,积极发展与亚太多边机制合作。在印度参与亚太多边机制进程中,表现出以东盟为中心构筑亚太多边架构、渐进参与亚太多边机制、关注重点从经济领域向安全领域转变特点。印度参与亚太多边机制对自身地区都造成了战略影响,它促使印度与东亚联系重新密切,增强了印度国家实力,提升了印度在亚太权力格局中地位,复杂化了中国周边形势。

  • 标签: 印度 东向政策 亚太多边机制 影响
  • 简介:作为利用海洋有效手段,人工岛屿很早就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由于人工岛屿兼具“人工性”“岛屿”双重特征。因此往往难以同岛屿、船舶人工设施相区分。国际法对于人工岛屿法律地位规定演变,反映了国家海洋主权或主权权利与海洋自由二元对立,其本质是世界各国对于海洋权益争夺。本文旨在从国际法制史角度,透析人工岛屿法律地位嬗变历程,突出人工岛屿在国际法上本质特征,彰显国际法基本发展思路。本文认为,人工岛屿法律制度变迁映射了国际社会对于海洋归属认识转变,其形成与发展是各国、各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协商、博弈、求同存异结果。国际法与时俱进有赖于国际共同体各方秉持善意、公平、平等原则,在国际法制框架内,形成以共同同意为基础国际法规则.

  • 标签: 人工岛屿 法律地位 人工设施 海洋城市
  • 简介:马来西亚恐怖主义形势不容乐观,反恐任务艰巨。国内恐怖主义因素不断发酵,国外恐怖主义力量虎视眈眈。如何反恐,并且治理恐怖问题,是马来西亚亟须面对现实。本文立足马来西亚现状,结合社会学、法学理论,试图找到治理恐怖主义有效路径。

  • 标签: 马来西亚 恐怖主义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