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探索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纳入55例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的基线资料,如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白蛋白、Child-Pugh评分、降钙素原、甲胎蛋白、肝外转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否联合手术、病理类型等,记录患者的血液学及影像学复查结果,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直至患者随访截止或失访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差异;采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末次随访,2例患者失访、30例死亡、23例生存,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196 d);3级以上不良事件有高血压(12.73%)、白细胞计数降低(3.6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1.82%)、血小板计数降低(9.09%)、乏力(3.64%)、血红蛋白降低(1.82%)、腹泻(1.82%)等;不良反应都能得到有效控制;1例患者出现致死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非药物相关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明总胆红素(HR = 0.247、P = 0.003)、白蛋白(HR = 0.279、P = 0.003)、降钙素原(HR = 0.105、P = 0.012)是影响晚期肝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有效,耐受性良好;总胆红素、白蛋白、降钙素原是影响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盐酸安罗替尼 预后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治疗前置胎盘的疗效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80例,随机红绿签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指标(阴道止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孕周延长时间、阴道止血率),新生儿临床指标(保胎成功率、阴道顺产率、Apgar评分及体重),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孕周延长时间、阴道止血率、保胎成功率、阴道顺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的临床治疗中,盐酸利托君治疗效果优于硫酸镁,可有效改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前置胎盘 盐酸利托君 硫酸镁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黄饮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轻中度A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2月-2019年2月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114例轻中度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7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地黄饮子。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简易精神状况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AD评定量表的认知部分(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ection, ADAS-cog)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Notch1信号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 ADAM10)、β类淀粉前体蛋白内切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endonuclease 1, BACE1)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丙烯醛水平;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4.2%(48/57)、对照组为64.9%(37/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6,P=0.018)。治疗后,研究组ADL、ADAS-cog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939、6.124,P<0.01),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t=6.087,P<0.01);研究组Notch1信号蛋白[(3.43±0.58)比(1.31±0.47),t=21.440]、ADAM10[(1.86±0.23)比(1.12±0.25),t=16.44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BACE1[(0.62±0.15)比(0.98±0.17),t=11.988]、丙烯醛[(2.19±0.39)nmol/mg比(4.76±0.54)nmol/mg,t=12.35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1/57)、对照组为14.0%(8/5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8,P=0.451)。结论地黄饮子联合盐酸多奈哌齐片可有效改善轻中度A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中度 地黄饮子 盐酸多奈哌齐片 治疗,临床研究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镧致子代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对仔鼠大脑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雄性Wistar大鼠各32只,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雌鼠分别饮用不同含量的氯化镧溶液[0.0(对照)、2.5、5.0、10.0 g/L],而雄鼠正常饮水。将雌鼠和雄鼠按照1∶1方式入笼进行交配,雌性大鼠自妊娠期开始染镧,其仔鼠染镧至断乳后4周。对4组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通过空间探索观察镧对仔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取仔鼠大脑皮层,尼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皮质尼氏体数量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仔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mTOR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皮质神经细胞磷酸化mTOR(p-mTOR)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121.75 ± 11.20)g、(1.43 ± 0.10)%、(0.86 ± 0.08)%]比较,2.5、5.0、10.0 g/L染镧组仔鼠体重明显下降[(110.00 ± 11.59)、(98.88 ± 7.95)、(85.63 ± 7.25)g,P均< 0.05];脑组织系数、皮质系数明显升高[(1.56 ± 0.18)%、(1.66 ± 0.14)%、(1.89 ± 0.16)%,(0.94 ± 0.08)%、(1.01 ± 0.07)%、(1.08 ± 0.09)%,P均< 0.05]。5.0、10.0 g/L染镧组脑重[(1.63 ± 0.05)、(1.61 ± 0.03)g]明显低于对照组和2.5 g/L染镧组[(1.73 ± 0.06)、(1.70 ± 0.06)g,P均< 0.05]。与对照组(53.25 ± 9.93)比较,各染镧组仔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尼氏体数量(36.13 ± 3.98、27.50 ± 5.21、13.63 ± 5.93)明显下降(P均< 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5.75 ± 1.98)次、(10.69 ± 2.96)s、(3.75 ± 1.28)次]比较,10.0 g/L染镧组仔鼠穿过目标象限次数[(3.63 ± 1.41)次]、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5.12 ± 2.09)s]明显降低(P均< 0.05),5.0、10.0 g/L染镧组仔鼠穿过平台次数[(1.88 ± 0.84)、(1.13 ± 1.12)次]明显降低(P均< 0.05)。皮质组织mTOR mRNA(1.00 ± 0.28、0.74 ± 0.19、0.58 ± 0.13、0.45 ± 0.29)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0.69 ± 0.07、0.33 ± 0.06、0.30 ± 0.04、0.17 ± 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33、139.12,P均< 0.05)。结论镧暴露可损伤皮质神经细胞,影响仔鼠大脑发育。镧通过降低仔鼠大脑mTOR mRNA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空间探索观察能力,致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皮质神经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装载阿霉素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直接共同孵育"合成装载阿霉素的细胞外囊泡,即载药囊泡,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动态光散射仪测定粒径,蛋白免疫印迹技术鉴定CD 63、HSP 70及TSG 101的表达,液相-质谱联用仪计算载药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模拟体内载药囊泡的药物缓释,采用PKH67染色观察细胞对载药囊泡的摄取,采用MTS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载药囊泡对人肝癌细胞PLC/PRF/5增殖及凋亡影响。结果载药囊泡在透射电镜下呈大小不一的椭圆样双层膜结构;动态光散射仪观察直径为(115.9±5.2)nm;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表达CD 63、HSP 70及TSG 101;载药囊泡包封率为0.77%;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载药囊泡能缓慢释放药物;PKH67示踪实验显示16小时内肝癌细胞能够摄取载药囊泡;MTS实验结果显示,经载药囊泡处理72小时后,肝癌细胞PLC/PRF/5的活性为(54.9±3.2)%,显著低于阿霉素组的(77.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载药囊泡组处理48小时后细胞凋亡率为(47.9±7.0)%,高于阿霉素组的(38.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药囊泡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癌,肝细胞 阿霉素 细胞外囊泡 增殖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dide,MP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模型组和雷帕霉素组以MP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雷帕霉素组予雷帕霉素预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caspase-1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4.825,3.015,5.853,均P<0.05),雷帕霉素组的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t=2.75,2.89,均P<0.05)。模型组NLRP3(1.54±0.22)、ASC(1.02±0.13)和caspase-1(1.42±0.30)蛋白表达较对照组NLRP3(0.66±0.15)、ASC(0.41±0.14)和caspase-1(0.70±0.10)显著增加(t=5.653,5.602,3.964,均P<0.01),而beclin1(0.28±0.09)蛋白表达和LC3II/LC3I(0.69±0.14)比值较对照组beclin1(0.60±0.11)和LC3II/LC3I(1.29±0.23)显著降低(t=4.010,3.982,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组NLRP3(0.80±0.18)和ASC(0.68±0.14)蛋白表达下降(t=4.413,3.077,均P<0.05),而beclin1(0.65±0.20)蛋白表达和LC3II/LC3I(1.42±0.36)比值增加(t=2.965,3.278,均P<0.05)。结论MPP+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NLRP3炎症小体,并损害细胞的自噬活动;雷帕霉素通过提高自噬活动抑制MPP+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

  • 标签: 帕金森病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自噬 雷帕霉素 BV2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表柔比星、顺铂对晚期子宫内膜癌(EC)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EC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表柔比星、顺铂注射液,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小檗碱治疗,21 d/周期,共6周期。统计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死亡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89,P=0.042),且试验组总有效率为63.33%(38/60),高于对照组的45.00%(2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30.01±6.05)U/ml、(40.38±7.61)U/ml、(16.85±3.08)ng/ml,对照组分别为(45.83±6.91)U/ml、(48.89±8.05)U/ml、(20.20±4.18)ng/ml,均较本组内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43,P<0.001;t=5.951,P<0.001;t=4.998,P<0.001)。治疗期间试验组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33%(5/60)、5.00%(3/60)、6.67%(4/60)、6.67%(4/60)、8.33%(5/60)、1.67%(1/60)、3.33%(2/60)、40.00%(24/60),对照组分别为6.67%(4/60)、3.33%(2/60)、8.33%(5/60)、6.67%(4/60)、8.33%(5/60)、0(0/60)、1.67%(1/60)、35.00%(21/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000,P=1.000;χ2=0.134,P=0.714;χ2=0.109,P=0.741;P=1.000;χ2=0.000,P=1.000;χ2=0.320,P=0.572)。随访1年,对照组死亡率为8.33%(5/60),试验组死亡率为5.00%(3/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714)。结论盐酸小檗碱联合表柔比星、顺铂治疗晚期EC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盐酸小檗碱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均予以抗病毒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法评分(VAS评分)、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2.22±0.9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1±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5,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59/60),高于对照组的6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2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

  • 标签: 疱疹,带状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神经阻滞 视觉模拟评分 不良反应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方法以Sepax Bio-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 ℃。结果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分别在0.049 75~0.497 50 μg、0.035 42~0.354 2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52%、97.57%,RSD分别为1.20%、1.04%。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单、方便、稳定、准确,可同时测定甘海胃康胶囊中橙皮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

  • 标签: 橙皮苷 盐酸小檗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甘海胃康胶囊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环喷托酯、复方托吡卡胺与阿托品对不同年龄、屈光状态及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睫状肌麻痹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12岁屈光不正儿童283例(566眼)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所有患儿均先使用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后电脑验光,并随机分为A组和B组。2组均按年龄分为3~<6岁组和6~<12岁组,3~<6岁组和6~<12岁组再分为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3个亚组。5周后,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恢复正常,A组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B组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电脑验光。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1%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差值、不同药物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差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阿托品散瞳后SE较散瞳前偏正,SE差值为1.75(1.00~2.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2,P<0.001)。差异在3~<6岁儿童、无内斜远视儿童及伴内斜视儿童中更明显(P<0.001)。A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1.49,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1%盐酸环喷托酯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25~0.25)D、0.38(0.25~0.50)D、0.50(0.38~0.75)D(Z=-3.34、-7.36、-4.95,均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为0(0~0.12)D、0.25(0.12~0.25)D、0.44(0.28~0.69)D(Z=-0.83,P=0.405;Z=-5.30,P<0.001;Z=-3.53,P<0.001)。B组使用1%阿托品散瞳后SE较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偏正,SE差值为0.25(0.13~0.50)D(Z=-15.46,P<0.001)。3~<6岁组使用1%阿托品后和使用0.5%复方托吡卡胺后的SE差值在无内斜近视组、无内斜远视组和伴内斜视组分别为0.25(0.19~0.25)D、0.38(0.25~0.75)D、0.69(0.30~1.03)D(Z=-3.15,P=0.002,Z=-9.89,P<0.001,Z=-4.79,P<0.001)。6~<12岁组的SE差值在3组分别为0(0~0.12)D、0.32(0.13~0.38)D、0.50(0.41~0.50)D(Z=-1.37,P=0.171;Z=-7.15,P<0.001;Z=-4.37,P<0.001)。结论:1%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或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散瞳验光SE与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后散瞳验光的SE在6~<12岁无内斜视的近视儿童中相近,在3~<6岁和6~<12岁远视及伴内斜视儿童中存在差异。

  • 标签: 盐酸环喷托酯 复方托吡卡胺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结合红霉素对胰头癌术后恢复情况及胃排空障碍发生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在本院治疗的胰头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红霉素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受益、预后以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临床受益率(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显著增加(31.67%,P<0.05),淋巴转移情况显著减少(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胃排空障碍以及腹泻等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D术结合红霉素治疗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受益显著改善,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红霉素 胰头癌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预处理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鼠龄4~8周,随机分为3组,各16只。雷帕霉素组术前每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连续3 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雷帕霉素组和模型组制备HIRI模型。术后2、24 h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留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留取肝组织行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三磷酸腺苷。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电泳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术后2 h,模型组血清ALT(150.9±18.7)U/L、总胆红素(5.15±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 547±365)U/L,均高于假手术组(42.4±10.7)U/L、(2.48±0.24)μmol/L、(4 424±376)U/L和雷帕霉素组(87.7±11.2)U/L、(3.09±0.12)μmol/L、(8 268±26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和血清检测结果术后2、24 h模型组肝组织和功能损伤严重,雷帕霉素组损伤减轻。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PFK1、三磷酸腺苷低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mTOR、S6K1及其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蛋白激酶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相对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上调磷酸化蛋白激酶B,改善糖代谢,降低氧化应激,减轻大鼠HIRI。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雷帕霉素 肝脏 糖代谢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百日咳鲍特菌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基因型别,分析百日咳菌株耐药性演变与分子型别特征的关联性。方法于2016—2018年在监测医院和社区采集<1岁临床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采用E-test法检测分离的百日咳鲍特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性,扩增23S 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其2047位点耐药突变;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型。结果600份鼻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到34株百日咳鲍特菌,其中28株对红霉素耐药,6株敏感。所有红霉素耐药株均检测到23S rRNA基因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均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识别为MT195、MT55和MT104。6株敏感株均未检测到A2047G位点突变,细菌基因型为prn9(或prn2)/ptxP3/ptxA1/fim3-1/fim2-1,且MLVA型别全部为MT27型。结论百日咳鲍特菌红霉素耐药株与敏感株的分子分型特征不同,红霉素耐药性的获得可能伴随特定分子型别的变化。

  • 标签: 百日咳鲍特菌 红霉素 耐药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质量法和年龄法两种剂量计算方法对儿童青霉素类药物处方前置审核拦截率的影响,为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拟定拦截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本院门诊2018年7月至12月的儿童患者静脉用青霉素类药物处方1 098张,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以及相关文献制定按体质量和年龄两种计算方法的剂量标准,模拟处方前置审核,统计出按两种剂量计算方法进行剂量审核的拦截率,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McNemar检验)判断两种剂量计算方法的拦截率有无差异。结果青霉素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10.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6.4%,按年龄法拦截率为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洛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4.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舒巴坦处方按体质量法拦截率为25.7%,按年龄法拦截率为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体质量法计算儿童剂量对青霉素类药物处方的拦截率适中,较按年龄折算法更加准确,因此体质量法可作为首选,须设定不超过成人剂量的最高剂量限制;当患儿肥胖或消瘦时,按体质量计算剂量的同时应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 标签: 剂量计算方法 青霉素类药物 前置审核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我国华东地区7个省份35~75岁常住居民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应用模式,探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在华东地区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期获得该地区居民对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以及高血压药物应用模式,使用多水平混合模型探究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与高血压患者人群特点的关联。结果华东地区共筛查640 539名35~75岁居民,年龄(56.9±9.6)岁,女性占59.7%。检出318 741名(49.8%)高血压患者,已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治疗和控制率分别是46.5%、38.1%和11.1%,存在地区和人群间差异。钙离子拮抗剂为最常用的降压药物(45.1%),78 735名(86.2%)患者仅服用了1种药物。年龄大、文化程度高、家庭收入高,以及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及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高(P<0.05)。结论华东地区整体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仍然较低,农村和城市之间、各省份间高血压管理差异较大。高血压的预防、筛查和诊疗体系仍需完善。

  • 标签: 高血压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婴儿严重百日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的救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4月收治的2例确诊重症百日咳患儿,在2017年百日咳诊疗指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10 mg/(kg·次),每天2次]治疗。并文献复习国内外重症百日咳的治疗现状,总结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急性期严重痉挛性咳嗽的重症百日咳中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2例重症百日咳患儿均在月龄6个月以下、合并严重的痉挛性咳嗽、反复发绀、呕吐、且百日咳核酸PCR确诊阳性。病例1中,患儿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症状明显缓解,效果显著。病例2中,患儿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后痉挛性咳嗽明显改善,予反复多次停用静脉大剂量氨溴索,并改用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常规剂量后,严重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出现,而重新加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痉挛性咳嗽症状再次缓解。结论应用大剂量氨酸氨溴索治疗婴幼儿严重百日咳在国内首次报道,且在改善其痉挛性咳嗽症状方面疗效显著。

  • 标签: 百日咳 重症 盐酸氨溴索 大剂量 痉挛性咳嗽
  • 简介:摘要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囊外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术后房水内生长因子含量升高,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过度增生、迁移、纤维化导致后囊膜混浊而引起视力下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周期、增生、参与核糖体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通路,该通路在PCO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存在重要的作用。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键位点,应用mTOR抑制剂干预通路信号传递,影响LECs的生物学功能,有望为防治PCO提供新思路。就mTOR信号通路及mTOR抑制剂在PCO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 抑制剂 后发性白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