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中国29个省区1994--200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呈现一种区域的差异性,而对外贸易对中国省区的技术效率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技术溢出,在分区域研究的时候发现,对外贸易对西部省区技术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溢出 面板数据
  • 简介:传统的FDI理论如“就近集中权衡”理论认为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但迄今为止鲜有文献基于中国情景对上述理论命题予以实证检验。首先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贸易成本对母国企业进入东道国的市场决策的作用机制,继而利用2003—2012年中国对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投资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显著阻碍了我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平均而言中国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成本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导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下降约1.037个百分点,中国与东道国农林渔牧部门和制造业部门双边贸易成本的上升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上述发现揭示了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就近集中权衡”理论关于贸易成本与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的理论预期在中国并不成立,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上更偏向于出口引致型而非水平型,其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二是从政策层面来看,要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中国与东道国间的双边贸易成本以加快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进程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双边贸易成本 投资贸易便利化 “就近集中权衡”理论 系统GMM
  • 简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上已持续增长十多年,成为全球主要的资本输出国。在规模增长的过程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结构上也呈现出质量提升的趋势。当今,全球经济增长不景气,致使全球跨国投资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投资保护主义在全球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大对我国企业的投资审查和限制。这些因素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增长受到阻碍,迫切需要由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在国际经济形势不利的条件下,国内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也从促进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为量变向质变转换创造了有利因素。为进一步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政府部门和企业均应审视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出决策。

  • 标签: 对外直接投资 量变到质变 国际环境 国内政策
  • 简介:利用我国10个省市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4个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潜力、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劳动力成本、市场化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FDI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因此,在积极扩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需求的同时,要关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调性,以保持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性。

  •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 FDI 影响因素 劳动力成本 市场化程度
  • 简介:在对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比较分析基础上,利用1986年至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二者的长期协整关系,探讨了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非常显著。

  • 标签: 外商 直接投资 农业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 简介:基于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根据我国1985-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工资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力高于后者,而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力较弱。因此,中国应积极采取吸纳外商直接投资,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竭力控制通货膨胀以及逐步放松人民币汇率管制等措施。

  • 标签: 实际汇率 外商直接投资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检验
  • 简介:10月23日,德国《商报》报道,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马赫尼格公开表示,在一些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行业,德国政府今后将加强对本国企业的保护。

  • 标签: 德国政府 外国投资 审查 《商报》 经济 企业
  • 简介:麦肯锡公司顾问贝尔实在想不通,他持有的一家中国农业公司的股票去年老是涨个不停。仅仅8个月,他持有的超大现代农业(控股)有限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翻了一番,然后不久又涨了一倍,达到了每股40美分。

  • 标签: 中国 证券市场 股票投资 外国投资者 投资策略 经济增长
  • 简介:本文研究了日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FDI)的特点和绩效。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包括1991。2014年4000家日本企业在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的超过26000个国外子公司的详尽信息。分析的结果显示日本在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显著区别:①投资增长;②投资目的;③投资的偏好产业(部门);④子公司的特点;⑤母公司的特点;⑥财务绩效;⑦退出率;⑧国际多元化的程度和影响。

  • 标签: 发达经济体 新兴经济体 纵向分析 区位选择 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与退出
  • 简介: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参与其中,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崛起,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增长。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40个国家2010—2021年的年度数据,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在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由回归结果可知: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入相关控制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均显著,对我国在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均有促进作用。最后,本文建议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沿线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优化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环境,促进中国OFDI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对外直接投资
  • 简介:本文以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广义矩(GMM)分析方法,分析1996-2011年我国省际数据。研究发现,当年FDI仅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上一年度FDI对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均具有负向效应,但仅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滞后2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滞后3期FDI对东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较强的创造效应,但对中部地区当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动态效应 区域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收集2000-2016年苏、浙两省的FDI数据,研究了FDI对苏、浙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方面,FDI对苏、浙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均有挤出效应,且对江苏省的挤出效应强于浙江省;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本、内资资本均对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挤入效应,其中劳动力资本的挤入效应最强。

  • 标签: FDI 高技术产业 挤出挤入效应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近代外国在华投资不仅盈利极其丰厚,而且还严重抑制了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规模、利润率以及外国投资与日俱增背景下中资企业成长、发展情况的分析,发现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认为近代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正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不仅没有成为中资企业发展的阻碍,而且还刺激并促进了中资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当然,至于外国间接投资的效应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近代外国投资 规模 效应
  • 简介:利用中国城市商业银行2005-2011年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倍差法(DID)估计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政策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净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商银行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政策提高了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和存贷比率,同时降低了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这表明,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提高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了“惜贷”水平.

  • 标签: 外国战略投资者 城市商业银行 贷款行为 DID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