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外商直接投资(FDI)能否帮助本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基于1998—2003年近百万个制造业企业样本,重点考察FDI对内资企业的净效应,亦称溢出效应。在利用Olley-Pakes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研究结果表明:溢出效应明显呈现出地区性的特点,即外资能够帮助其周边地区同行业企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对较远地区企业影响不大。

  • 标签: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地理距离
  • 简介:一方山水养一方人。经济依存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带来了持久活力。移民四海为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活化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滥觞于中原的中心意识及汉字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中华大地,大江大河甚多。超越一城一池的治水,需要调动四面八方的力量。大规模的治水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 标签: 地理环境 中国 民族 凝聚力
  • 简介:简要阐述了浙江省圩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功能,提出了圩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实践认为,科学利用现代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等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升圩区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 标签: 地理信息 数据库 圩区 浙江省
  • 简介:动态外部性根据强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和竞争外部性。利用我国2005-2009年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的动态外部性来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和政策因素下集聚经济来源是不同的;各种动态外部性与产业产出普遍存在着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同地理因素下,地方保护力弱的产业更容易从竞争外部性中受益;地方保护力强、对外依存度低的产业更容易于从专业化外部性中受益;多样化外部性几乎不存在。

  • 标签: 动态外部性 集聚经济 地理因素 政策
  • 简介:研发产业的空间集散与一般产业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对城市和区域的产业选择及定位具有特殊意义,值得关注和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和深圳案例的分析表明,规模报酬、要素成本及交易费用是研发产业集散的内在动因,中心与外围的联系互动是其与制造业及其他产业之间关系的空间形态,其产业扩散具备特殊的内部、外部路径。据此,研发业者、中心城市和周边区域可分别采取相应的产业攻略并加强发展互动。

  • 标签: 研发产业 集聚 扩散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经济空间二元性发展态势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呈现出不断扩大的经济差距。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人口与产业的非协同集聚着手,构建人口与产业分布的不匹配度指标,发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人口与产业分布差异明显,地区差距在2003年之后开始减小,东部匹配度降低最显著。且东中西部人口与产业不匹配度诱因不同:东部地区为产业集聚主导,中部地区为人口集聚主导,西部地区是三大区域中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水平相当,因此政府需根据各区域不同情况加以指导。

  • 标签: 新经济地理学 地区差距 分布不匹配 劳动力流动
  • 简介: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省域间各种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对不同省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公共财政支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多数省(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效用不显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服务业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简介:新经济地理学理论(NEG)强调劳动力为了节约购买产品的运输成本而倾向于转移至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前向联系,ForwardLinkage)。本文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便是这种劳动力转移机制。文章在NEG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时段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这种前向联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NEG理论所说的前向联系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劳动力的转移还受到预期工资、转移成本、气候、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为补充和完善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 标签: 新经济地理学 市场潜能 收入差距 劳动力转移 集聚
  • 简介: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 标签: 政府公信力 区域经济增长 新经济地理学
  • 简介:为何科学革命只发生于欧洲,是李约瑟之谜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之归于地理禀赋。宋朝的地理禀赋条件对农本社会的自我延续最为不利。却反以城市工商业和民间海外贸易的繁荣,以及技术创新的频繁著称于世。元朝后中国疆域相对人口获得周期性的扩大,反使中国周期性地向农本社会倒退。自此,中国失去了本土性科学革命的必要条件。

  • 标签: 中国 技术创新 李约瑟之谜 经济地理学 工商业 社会
  • 简介: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剖析了内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由东部向中西部的制造业空间扩散逐渐明显,涉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素成本变化并不是驱动产业扩散的明显原因,集聚外部性的变化才是原因所在。引起多数产业空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同行业企业的激烈竞争,而且拥挤效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的体现更为明显。本文结果再次说明比较优势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尺度适应性,一国之内产业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地区间比较优势的变化,而是集聚外部性的作用。

  • 标签: 空间格局 集聚经济 新经济地理 比较优势 制造业
  • 简介:基于经济地理学以及产业集聚理论,本文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提出一个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经济结构理论模型和发展模式,以此深化和完善已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尝试从理论上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重大现实困境。通过对圈层经济结构的形成机理的分析和初步的现实经验分析,文章得出结论:圈层经济结构有利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区域贸易格局、有利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 标签: 产业聚集 圈层经济结构 区域协调发展
  • 简介:摘要:洛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人杰地灵的自然山水、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等。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洛阳旅游资源与乡土地理的关系,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为洛阳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注入新活力。

  • 标签: 旅游资源 整合 乡土地理 旅游资源开发
  • 简介:文章以地理二元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不断演进,发达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不平衡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会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产生诱导;而在协调发展阶段,发达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还可以通过多条路径为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与制度变革创造条件。

  • 标签: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区际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