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农村劳动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问题十分突出,很多没有得到转移的劳动仍滞留在农村,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城乡间的差距。本文重点研究农村劳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发展 协调
  • 简介:在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及FDI影响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利用30个省级区域1998—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普通公路、铁路及FDI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普通公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就地转移;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跨区域转移,具体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铁路与农村剩余劳动转移为倒“U”型相关关系,而在中部地区为“U”型;FDI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在全国范围内FDI通过作用于铁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跨区域转移。

  • 标签: 交通基础设施 FDI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动态空间计量
  • 简介:采用2001年~2015年中国2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劳动流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城市经济密度、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相邻城市劳动流入对本城市劳动流入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相邻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相邻城市之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为此,各城市应结合自身优势,加强与相邻城市的互动,最大化本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避免造成效率损失,同时应提升本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 标签: 基础设施 劳动力流入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劳动力流入 交通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
  • 简介:近年来北京市劳动需求总量出现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选择不当、劳动工资增长不合理等。因此,今后北京市就业战略对策应是首先从现有劳动实际状况出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高而资本密集程度低的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合理有效性;加强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培养,确保其有一技之长;控制外来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劳动等。

  • 标签: 劳动力需求实证分析 就业战略对策
  • 简介:本文利用笔者于2006年在山东、安徽、四川三省所作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MultinominalLog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非农就业的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文化程度低阻碍了劳动进入相对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概率;技术、技能缺乏不利于劳动进入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行业就业;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导致大部分外出劳动被迫流向了传统的、没有太多技能要求的工矿企业。

  • 标签: 人力资本 农村劳动力 非农就业
  • 简介: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村劳动非农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受教育年限、技能培训、经验和健康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农村劳动的职业选择。新生代农村劳动在就业倾向、就业环境、职业发展、自我发展、文化水平等方面区别于第一代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实证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是否有技能、健康状况等因素明显影响农村劳动的非农就业,而培训对两代劳动的非农就业不存在显著影响。

  • 标签: 人力资本 非农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 代际影响
  • 简介:基于广东省广州、东莞、河源及惠州四个市的部分农村劳动的调研发现,农村劳动转移就业能力中的职业价值、职业行为、交际技能、工作技能、社会资本广度以及社会资本深度对农地流转行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职业情感对农地流转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因而,强化农村劳动的转移就业能力,增强其对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价值认识,强化其非农就业岗位的职业行为,提高其非农就业技能,弱化其对农地的禀赋效应认识,丰富其在城镇的社会资本,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实施农地流转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能力 农地流转 广东经济
  • 简介: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头二十年,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广大农村将孕育着开创新的经济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非农就业的黄金时期.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战略思考
  • 简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有越来越多的农业劳动从土地中游离出来。就浙江省来说,据我们测定,在整个90年代将有380多万剩余劳动,占现有农业劳动总量的36.7%。如此庞大的农业劳动应该转向哪里,是离土不离乡在农村就地转移,还是离土离乡,进入城市?这是一个关系到农业、农村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大问题。下面,我们以我国现实为出发点,依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国农业劳动转移和农村城市化战略进行探讨。

  • 标签: 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战略 农村经济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总量 城市化发展
  • 简介: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全国农村劳动转移最为活跃的大省。据统计,广东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已有700多万。2004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中提到,到2010年,全省农业就业比重要控制在28%,按照这种设想,到2010年全省还需要转移农村劳动670页垃南。央中,2008年至2010年期间仍需要转移劳动近400万人。为了把农村劳动培训后转入就业,从2002年起,广东省相继组织实施了“百万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退役士兵培训工程”和最近开展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

  • 标签: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职业技能鉴定 广东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农村劳动力培训 就业比重
  • 简介:利用江浙两省4个乡镇1107位农村劳动的调查资料,就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劳动素质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的整体素质偏低,且发展不平衡;农村劳动素质与其就业方式具有正相关性,非农就业劳动素质最高,而纯农就业劳动素质最低;农村劳动素质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完全一致性,某些维度上农村劳动素质的变迁滞后于或者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素质 非农就业 纯农就业
  • 简介:歧视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各地的劳动世界中每天都有歧视在发生。就业歧视的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然而,歧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因为某些特征而对人区别对待。就此而言,我国劳动市场目前还存在的歧视问题,其中性别歧视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极其普遍,并也将影响着我们自己的未来。那么如何解决劳动市场性别歧视问题就成为有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 歧视 性别歧视
  • 简介: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庞大的现实,建立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导下的具有C-D函数形式的北京市有效劳动模型,并强调基于人力资本水平调整的有效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测算结论是2001-2007年外来劳动资源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1%以上,期间年均贡献率达11.3%。论文中使用的有效劳动投入量数据采用“从业人员数量X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式估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测算结果对辅助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政策的优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 有效劳动模型
  • 简介:文章根据我国东西部农村地区的劳动非农就业资料,分析了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并对不同地区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虽然男女农村劳动在教育、培训上有些差距,但这不是造成非农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非农就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婚姻、儿童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由估计系数不同所引起的非农就业性别差异更大,可解释的部分更小。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性别差异 西部地区 就业 农村地区 原因
  • 简介:本文利用数学推导分析了农业劳动转移影响农业经济的作用机理,并使用1985—2009年广东农业数据实证分析了广东农业劳动转移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农业劳动转移将增加农业对化肥、农业机械资本要素的使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第二,广东农业劳动转移虽然会降低农业现有的人力资本水平,但随广东对农业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这种影响将被抵消。第三,广东农业劳动转移解释了农业96%的增长,农业劳动每转移1%,农业总产出将增加2.23%。

  • 标签: 广东省 劳动力转移 农业经济
  • 简介: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劳动转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要条件。农村劳动转移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本文的分析表明非迁移性的"离土又离乡"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具有最大贡献,但它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全家永久迁移"模式将是未来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模式 城乡一体化
  • 简介: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制度约束,不仅有学界公认的户籍、土地、教育、社会保障等正式制度的约束,而且还存在不少非正式制度约束。非正式制度对农村劳动转移所产生的制约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表现出来:一是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在转移就业中的影响;二是传统行政文化的“傲慢”和城市政府的“偏见”对劳动转移的阻碍;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制约着转移就业的进程。因此,我国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制度创新工作,不仅要着眼于一系列的正式制度,对于一些突出的非正式制度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非正式制度
  • 简介:2010~2014年,我去越南不下十次,因为原先所在的公司计划去越南建厂,但是最终这个计划还是“搁浅”了。之所以搁浅,主要原因是公司在越南当地服务的唯一一家上游客户发展不够景气,同时,短时间内没有在当地开发出新的客户资源。

  • 标签: 越南 诚信度 劳动力 企业 红利 客户发展
  • 简介:随着社会转型与城镇化,大量劳动迁移,形成了大规模农村留守老人,其精神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数据资料,剖析了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呈现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路径:责任伦理的建构、村落社区的建构。

  • 标签: 劳动力迁移 农村留守老人 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