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语料库的方式分析“廿”和“卅”的使用情况。在大陆,以20世纪50年代初为界,前后两个时期“廿”和“卅”的用法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使用频率由高到低,表数字的功能日趋淡化,指称对象愈来愈单一。在台湾,这两个字的用法基本上保持了1950年之前在大陆使用的特点,即可以较灵活地与其他数字汉字进行搭配,较自如地起到数字表达的作用。本文还探讨了“廿”“卅”的记数功能在台湾地区得到延续,而在大陆地区则明显萎缩并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因。

  • 标签: 海峡两岸 廿 使用
  • 简介:海峡两共同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为消除分歧,深化两语言文化的交流,需要解决好两共同语词汇系统中的差异词,使之达到"化异为通"进而"化异为同"的目的。一是厘清差异词的情况,二是两合作编纂语文词典。一本好的语文词典是两民众交流的得力工具。语词差异既是交流的障碍,也是民族语言中的财富。随着两交流的深入,两词语的差异逐渐被融合,从而丰富了民族共同语的词汇系统。

  • 标签: 两岸共同语 词典编纂 差异词 融合 化异为同
  • 简介:华语在口语语法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学界深入的比较研究,其中指示标记的差异较为突出。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那”比“这”大,这主要是由于对话语体的性质、新信息、话题跳跃与弱社会化程度有利于“那”出现。后置性指示标记“这样子”在台湾国语对话体里颇具特色,男女老少皆用,给人以流行、亲昵的意味。

  • 标签: “这” “那” “这样子” 两岸华语 台湾国语 普通话
  • 简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4至7日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两四地、华语五区的38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周荐教授主持开幕式,李宇明教授、董琨教授、郑锦全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大会为两四地的学者们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学术平台,也为两四地学者携手共推华语提供了一个相当良好的契机。据悉,第二届海峡两现代汉语问题研讨会将山澳门大学承办。作为阶段性成果,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将由商务印书馆结集出版。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现代汉语 海峡两岸 首届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两岸四地
  • 简介: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承办的“2011年海峡两‘文献与方言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23日至26日在天府之都的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此次会议适逢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这是对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的最好纪念。此次会议的议题是“文献与方言研究”,而《方言》作者扬雄正是蜀人,使此次会议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方言研究 海峡两岸 文献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 简介:2010年12月6~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南开大学、广州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来自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四地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以海峡两的语言协调为主题,围绕中华文化与海峡两的语言生活、普通话/国语推广运动与海峡两语文政策研究、海峡两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协作等基本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 标签: 海峡两岸 学术研讨会 广州大学 现代汉语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
  • 简介:“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是两的语文生活现状。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背景下面对当前两关系和研究未来发展,作者认为,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都需要一个视角的转换。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汉语词汇系统的丰富化现象;反映“一语两话”语言实际的新型词典的编纂;“两话”在交流中的融合趋势以及两在语言规划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等。“一语两话”和“一文两体”的语言观念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两和平统一需要文化基础的构筑,新视角下的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规划的设计,将对此有所贡献。

  • 标签: 两岸 一语两话 一文两体 差异 扩容 词典编纂
  • 简介:<正>著名修辞学家、文艺理论家、台湾空中大学教授沈谦博士6月9日至11日应复旦大学之邀来复旦大学作为期三天的学术交流。沈谦教授此次在复旦大学的学术交流共有两项内容,一是主持中文系95届现代汉语修辞学专业博士生赵毅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二是为中文系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其他各系的学生作了一场题为《说话的艺术》的学术讲演。台湾学者受邀参加内地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目前还比较少。此次沈谦教授受邀来复旦大学主持复旦大

  • 标签: 沈谦 复旦大学 学术交流 修辞学研究 海峡两岸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