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几年前,我陪友人参加一个庆祝会,当时不知去的是什么样的场合,走下楼梯,在吧台的后门,人们正在为一个庆祝生日的女孩进行激情演讲。一位妇女讲到:"我怀孕时,丽萨问我她是否可以照顾我生产,她当时是去同一家医院看一位死于艾滋病的好友,她也想在那里见证另一个人的出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产房里,丽萨帮我搓脚,递我冰片,迎接这个小婴儿的到来。生产令人紧张,但她毫不恐慌,一直淡定地守在我身旁。生产结束时,我见她拿着相机在拍胎衣"。

  • 标签: 丽萨 法斯宾德 厄内斯特 卡拉瓦乔 圣马太 令人
  • 简介:瑞士艺术家汉·阿希里曼的公共雕塑以金属、沥青等工业材料为媒介,作品往往给人以冷峻、理性的感受。抽象的几何体块通过“依靠”“拥抱”等感性形式组合,并配以音乐般的节奏感。不管是作为雕塑家还是工程师,他对于公共空间的理解和实践总是着眼于城市与人的关系,身份的特殊性也使他有别于学院雕塑家的创作气质。

  • 标签: 工业材料 抽象雕塑 公益
  • 简介:汤姆·巴,澳大利亚最多产的公共艺术家、雕塑家,2010年2月26日在悉尼去世了,享年93岁。他把毕身的精力奉献给澳大利亚公共艺术,而他创办的雕塑学校,还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培养着雕塑人才。

  • 标签: 雕塑家 20世纪 大师 国际 图腾 澳大利亚
  • 简介:在艺术界,杰夫·昆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这个名字已然成为将低俗品味升华为高级艺术的同义词。最近,在纽约桑纳本德画廊举办的这次展览,主要的兴趣点便在于揭示这位艺术家自己的艺术历程。

  • 标签: 画廊 作品展 艺术家 展览 升华
  • 简介:20世纪英国艺术家弗朗西,培根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蜚声画坛。本文拟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结合培根的创伤性体验,试图对培根的艺术创作进行剖析。而正是因为培根将个体的痛苦诉诸艺术语言,并将其升华,实现对自我的拯救,并引起人们的共鸣,才成就了他的名声。本文也对由身心痛苦和艺术创作联系在一起后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尝试性解读。

  • 标签: 傍心痛苦 创伤性体验 弗朗西斯 培根 艺术创作
  • 简介:如果说英国风俗画家威廉·荷加的《浪子生涯》和《妓女生涯》在中世纪美术史上都有先可援,这恐怕一点也不令人惊讶。在《该罚入地狱的七大重罪》或《浪子回头》等作品中便可见一斑。但彼此又有重要的差异:荷加出于对社会生活的极大兴趣,故其作品牢牢地基于对日常生...

  • 标签: 荷加斯 浪子回头 作品创作 生活场景 青年男子 中世纪美术
  • 简介:鲁本(1577~1640),开创了欧洲巴洛克风格的伟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以丰腴、健硕、充满肉欲著称。但是.以当今的审美眼光来看.粗壮肥硕、赘肉遍布的女性身体是很难有美感可言的。并且,不论是上层人物的肖像(例如为法国皇后玛丽·美第奇.即MariedeMedici所做的组画).还是表现下层人民欢庆场面的画面(例如《农民的舞蹈》).画中女性无一例外都是如此。这是由于鲁本个人审美倾向决定的吗?

  • 标签: 女性形象 鲁本斯 17世纪 肉体 巴洛克风格 女性身体
  • 简介:著名德国现代艺术家波依曾经也是一个大学教授,其惊世骇俗的教育方式当时在德国轰动一时,并为此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开除。波依的改革有二:首先他所教的班不用通过大学招生考试,愿意学艺术的都可入学;其次.他从不教学生传统的绘画、雕塑及工艺技法,只是讨论艺术,甚至开学第一天亲自给每个学生洗脚。最后一天的毕业创作汇报,每一个学生部疯疯癫癫表演起行为艺术或做各

  • 标签: 艺术教育 艺术技法 另类教育 艺术学院 现代艺术 教育方式
  • 简介:至少对欧洲人来说,尼古拉.佩夫纳爵士(1902—83年)是20世纪最为卓越的建筑史家。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英国建筑带入了公众视野,并使建筑像其他“美术”门类一样被加以研究、欣赏与保护。“佩夫纳”的名字简直成了其里程碑式的著作《英国建筑》丛书的别称。佩夫纳是历史学家、批评家,但他首先是一位教师。他的使命就是教育英国人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建筑传统,把这种传统转化成现代派的美学,并坚持认为这种美学是20世纪最强劲的推动力。

  • 标签: 艺术史家 学术 生平 矛盾 20世纪 英国人
  • 简介:本文针对马库·吕佩尔茨在20世纪70年代上半叶所画的《酒神赞歌》系列作品做一考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这些作品以寓言的组织形式来表达作者对德国历史所进行的关照。

  • 标签: 马库斯·吕佩尔茨 新表现主义 酒神赞歌
  • 简介:在美术史上,一幅“完美”的素描常常得不到最高的评价。例如,伦勃朗的单色水彩素描就比丢勒那光辉的表象素描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这也是应当的。今日观众的欣尝口味总是偏向于米开朗基罗后期的,描绘耶稣受难的粗犷素描,而不太欣尝他为维多利亚柱廊画的表象素描(约1539年),也有一定理由。因为前者的表现手法率直而通畅,比矫揉造作的描绘更接近于美学的真谛。但是,这种比较不应阻碍我们接受米开朗基罗那表象素描的优点。特别应当指出的是,现代艺术趣味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迷恋于快速的效果,忘记了表现手法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值得欣尝和重视的是画家是否用绘画语言完整地表现出了他的意念。好的素描让人看到的不是表现手法,而是给人的视觉感受。最近在纽约泰姆弗莱美术馆展出了七位画家的一些素描怍品,人们也许会批评这些素描过于追求精细和“完美”。这些素描确是很精美。有的,例如,赛勒

  • 标签: 弗莱美术馆 泰姆弗莱 素描展览
  • 简介:一幅巨大的作品,占据着展厅的整个墙面,观众被围在中间、仿佛就在画内,艳丽的霓虹灯般的色彩,使观众进入一种扑朔迷离的境界;

  • 标签: 詹姆斯 碎片 浪漫 艺术 罗森 霓虹灯
  • 简介:麦克尔·莱昂是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主席并一直担任曼彻斯特大学雕塑系主任,他还是约克夏郡雕塑公园的创建者。作为一个雕塑家麦克尔·莱昂已经在国际上获得了相当高的声誉。他的大规模的抽象雕塑,主要以铁和青铜为材料,其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存在的人力无法抵抗的力量。莱昂似乎对人类周遭的自然环境具有极度敏锐的感悟力,在他作品中,我们解读的是海洋的韵律、生物的静静成长、太空中行星的运动,风的力量……艺术家赋予这些无法捉摸的神秘力量永恒和人类可感知

  • 标签: 中吸取 力量麦克尔 吸取力量
  • 简介:由中国《雕塑》杂志社组织的赴欧雕塑艺术考察团,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雕塑家和油画家巴特先生、比利时著名的雕塑家杰夫先生以及临时翻译阎淑芬女士的带领下,走进比利时安特卫普市一条僻静的小街。当巴特先生走到一栋极普通的楼房前,打开犹如两扇车库的大木门时,我们艺术考察团全体成员眼睛豁然一亮。这是一座幽静的小庭院,面积不大但古木参天,两层的雕塑工作室和三层楼的住宅。从庭院到工作室、从楼道到房间、从地面存放到转

  • 标签: 雕塑家 比利时 雕塑作品 雕塑艺术 美术学院 巴特
  • 简介:2001年3月29日伦敦索比拍卖场将举行19世纪欧洲绘画大拍卖。2001年的伦敦索比拍卖行将把注意力转向德国和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艺术作品。伦敦索比拍卖行艺术作品专家克洛德·皮尔宁说:“这种将拍卖的焦点集中于一个地区的艺术作品的作法是索比拍卖行传统的主题拍卖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维也纳画派、慕尼黑画派等艺术流派的作品将是该次拍卖会的亮点,同时参拍的,还有马克·克林格的一大批素描作品。

  • 标签: 19世纪 拍卖场 伦敦 绘画 欧洲 2001年3月
  • 简介:邓石如(1743-1805)为安徽怀宁人。初名邓琰,因其性情耿介,为表示"不贪赃、不低头、不阿谀逢迎,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崇高品格,以顽石自喻,字石如,号顽伯。因幼年时常在家乡的大龙山上砍柴和凤凰桥下钓鱼,故号龙山樵人、凤水渔长,又号古浣子。17岁后,长期一笈横肩,壮游天下,又自号完白、完白山人、完白山民、笈游道人。54岁时为避清仁宗颙琰讳,遂以字行。著有《铁砚山房稿》及众多书法作品流传。

  • 标签: 邓石如 书法成就 书法作品 顽石 龙山
  • 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按教皇尤利乌二世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利乌二世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基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基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基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末日审判 基督教世界 佛罗伦萨 升入天堂 陵墓
  • 简介:焦应奇:今天就德国米纳先生的波依艺术系列讲座活动的机会,艺术家仓库举办这个小型研讨会,就波依先生美术教育个案来谈一谈中国当代美术的教育问题。这是我们有关中国艺术教育研讨系列活动的一个。我曾与葛鹏仁先生、郭雅希先生交换过意见,我们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源自美术教育。米纳(德国艺术策展人、波依研究专家):波依自己个人的教育方法

  • 标签: 中国美术教育 艺术教学 艺术教育 教育思想 艺术家 艺术学院
  • 简介:当代西方绘画发展研究一直是我国各专业艺术院校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英国当代女画家辛西娅·韦伍德(CynthiaWcstwood)为例,分析了其作品内容、形式和创作状态。以此个案来反映西方当代美术学院教学特征。

  • 标签: 油画 内倾型艺术家 辛西娅·韦斯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