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在天体中起源和进化,已经历了大约750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依靠“自组织、自相似和自适应”的自然选择机制,人体的生命运动和天体运动建立起了特定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空间万物在天体运动的时间中相互作用和自然循环的一个部分和环节,生命运动及其变化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得以生动地体现出来。

  • 标签: 天体运动 非线性动力学 “天人相应” 生物学 成像 信号
  • 简介:[目的]观察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按就诊先后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口服利伐沙班+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9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足底静脉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给予双下肢B超检测,并观察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DVT的发生情况,术后伤口出血和引流情况,以及患者皮下瘀斑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APTT、PT、PLT及D-D指标值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值更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4例,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2例,两组DVT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引流量及皮下瘀斑面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伐沙班联合足底静脉泵,能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少出血的风险。

  • 标签: 利伐沙班 足底静脉泵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传统人工手推静脉注射与微量泵静脉注射胺碘酮的临床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分析我院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患者 140例,按照静脉注射给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70例,在给药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给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1.4%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

  • 标签: 人工手推静脉注射 微量泵静脉注射 胺碘酮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预测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麻醉诱导后记录手术开始前的最低动脉压,低血压定义为麻醉诱导后动脉压低于60mmHg或动脉压基线水平降低25%以上,根据观察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低压组。结果:血压正常组患者43例,低血压组患者37例,正常组心率频次、平均动脉压优于低血压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横截面积可较好预测麻醉诱导后的低血压,准确性较高。

  • 标签: 超声测量 麻醉诱导 下腔静脉 锁骨下静脉 低血压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以产妇多见,头痛为主要症状,脑脊液压力多增高,影像学检查是CVST确诊的重要手段,13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痊愈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23%。结论对于临床可疑的CVST患者应及早行头MRI+MRV明确诊断,治疗以溶栓及抗凝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是救治关键。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静脉留置针因其外套管质地柔软,可随血管形状弯曲,置于血管内,不易刺破血管壁而造成液体外渗,降低了重复穿刺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随着医学诊疗的发展,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诊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也存在着相关的风险.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重复穿刺率 血管壁 液体外渗 医学诊疗 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