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在临床输血安全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患者并经过确诊的56例RhD阴性血型患者,对RhD阴性血型抗原进行分析。结果RhD阴性患者血型抗原分布中O型有25例,占比最大为44.6%;本次实验研究共检测出DEL型12名,占21.4%(12/56),其中,O型有5例,占比最大为41.7%(5/12)。结论分析RhD阴性血型抗原能够避免血液之间产生同种抗体,预防溶血性输血,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输血安全性。

  • 标签: RhD阴性 抗原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将护理管理流程化是一种系统化的、不断提升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也就是护理安全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效率呈不断的优化的过程。我院自2016年起在精神科三个重点工作环节中实施流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流程管理的起源、发展及流程管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实施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流程管理 精神科安全管理 工作效率 质量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慢性病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1299例,分析这些老年痴呆患者在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跌倒坠床、噎呛、管道脱落、误食误吸、走失为住院期间老年痴呆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安全护理干预可减少此类不良事件对患者的伤害。结论做好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工作,提升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痴呆 安全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1月我院内科收治的52例病患,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干预)两组。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隐患护理干预在肿瘤内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避免和降低病患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利于患者的临床预后。

  • 标签: 肿瘤 防范措施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西药临床用药应对措施实施前后200张西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16年1月—2016年6月为实施前阶段,共100张西药处方,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为实施后阶段,共100张西药处方,比较西药临床用药应对措施实施前后的用药合理情况。结果应对措施实施后的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率,滥用抗生素率,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率,重复给药率以及其他不合理用药率均低于应对措施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临床应用过程中,对其开展科学管理,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可使西药临床应用更为安全合理,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确保。

  • 标签: 西药 临床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于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09例精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精神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主要涉及病人自身及医院设施、护理人员医护配合这三个因素。结论老年精神科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落实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护理安全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管理前和管理后两组,管理前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采取包含护理标识的统一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情况。结果管理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护理满意情况明显提高,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统一、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有效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情况。

  • 标签: 护理标识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识化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以改善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本科2016年5月到2016年10月患者440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5月到2017年10月患者4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识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采用标识化管理效果满意,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标识化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40例应用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是应用常规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观察组患者是应用无痛胃肠镜开展诊断与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开展诊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患者的血压计心率存在比较大的波动;观察组诊疗操作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诊疗操作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咽喉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消化内科患者开展胃肠镜开展检查与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无痛胃肠镜开展检查与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其诊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无痛胃肠镜 诊疗术 应用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近2年来某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即护理人员、医院,以及患者自身。结论通过采取进一步明确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甲组(27例)和乙组(27例),甲组进行常规护理,乙组以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为依据进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甲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低于乙组,其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了解并掌握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做好防范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小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不安全因素 预防措施 血液透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6起住院患者发生的安全不良事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是避免或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不良事件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精神科 安全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调剂管理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中药治疗患者的200例处方药,按照实施中药调剂质量监管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实施调剂质量管理之前为对照组和实施调剂管理之后为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是常规的中药处方调剂组,而观察组的中药调剂则是通过在此过程中实施质量监管措施完成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处方药的服用不良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中药调剂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相较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中药调剂加强其监管质量,从而有效的降低在中药调剂的过程中,发生处方药调剂错误,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中药调剂管理的有效性以及用药的安全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尽快的恢复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中药调剂管理 用药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病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20日至2017年8月20日之间),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均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每位患者36例,将两组肝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肝病患者——护理满意度97.2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肝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78%,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同时给予其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且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 标签: 肝病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室细节护理对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进行手术室细节护理,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告知患者相关注意点,仔细审核术后器械使用情况。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中,不满意患者为10例,一般满意患者为15例。实验组中,一般满意患者为22例,3例患者不满意。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显著低于实验组满意度为94.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手术室安全质量评分为(93.20±2.10)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为(88.20±1.32)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对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的效果较为理想,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和理解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 手术室护理安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防城港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收治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0%,并发症发生率为5%,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护理满意度为70%,且实验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后,住院时间和出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方法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护理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行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护理价值,为临床心内科护理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5年6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8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予以不同护理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疾病认知程度等SAQ各项参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予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4.69%,3/64)显著低于对照组(23.44%,15/64),如穿刺点出血、手指肿胀、迷走反射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SAQ各项参数评分,并有利于避免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广泛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复苏后患儿的院内安全转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患儿870例,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麻醉复苏后患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70例麻醉复苏后患儿中带气管导管742例,骶管麻醉128例,除1例返回病房后继续复苏外其余均无特殊情况;总结出患儿麻醉复苏后安全转运的风险及原因,转运前准备、转运中护理及转运胡交接。结论麻醉恢复后患儿转运风险较大,易因为生理、心理等特殊情况发生坠床、管道滑脱、扭曲及打折、呼吸道阻塞等并发症以及恐惧与躁动等情况。医务人员应加强安全意识,落实环节护理,确保患儿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减少安全隐患发生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进行分析、完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宣教、规范操作流程、培训学习、配备专业防护用品、制定确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结果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有效避免了职业危害的发生,防止职业感染的发生。结论消毒供应室安全隐患普遍存在,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推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及有效防护措施,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保证供应室工作质量。

  • 标签: 供应室工作人员 职业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神科男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方法在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精神科接诊的60例男性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积极调查护理安全隐患并实施对应的防范措施,各30例。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有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积极调查精神科男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实施相应的防范对策则有助于提高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 标签: 精神科 男病房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