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与继发于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SPF)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0例IPF和50例SPF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结缔组织病的肺间质病患者病程明显短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气短,并且IPF比SPF症状和体征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肌炎较早出现SPF,SPF常见发病原因为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硬化症;SPF多为胸膜受累,IPF多为网状阴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肺间质疾病时,应该重视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对于胸膜受累者,应该首先考虑SPF。

  • 标签: 肺间质病 结缔组织 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进程中肾索一血管紧张索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安体舒通(SPI)干预对心肌纤维大鼠AngⅡ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模型.随机分为①模型判断组,②ACEI组,③SPI组,④两药合用组,⑤不用药组,另设⑥假手术组。术后4周以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判断模型成功.然后灌胃予以ACEI(0.9mg/kg·d)、SPI(1.8mg/kg·d)及二药合用(ACE10.45mg/kg·d+SPI0.9mg/kg·d)8周,对比各组问心重指数、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Ⅰ(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索转化酶(ACE)和糜酶样活力。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心肌纤维大鼠模型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与血浆、心肌AngⅡ和ALD水平升高。予以ACEI和SPI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P〈0.05~〈0.01),且联合用药,心肌ACE和糜酶样活力降低(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安体舒通均能减轻心肌纤维,但二者联用优于单独应用。

  • 标签: 螺内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67例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螺内酯组(34例);另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半端肽(PⅢNP)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血PⅢNP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螺内酯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 简介: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7例和对照组216例,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疗效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风险管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规范有效的高血压病例管理模式。方法通过抓住高血压病人这条主线,采取集中干预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从而调动整个家庭的防病、治病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对高血压的控制发生作用。结果通过集中干预随访和病人自我管理相结合,达到规范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的综合管理,形成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才能使高血压管理真正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病例管理 社区 模式
  • 简介:高血压是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试验已证实,适度降压治疗可降低卒中首发及再发的概率[1,2].但卒中急性期血压水平异常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处理原则却仍未明确[3].作者就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标签: 血压管理 急性期 卒中患者 危险因素 临床试验 降压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蛋白-1(MCP-1)在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归巢到急性梗死心肌中的作用.方法129只大鼠随机分为检测组(65只)和处理组(64只),检测组分为心肌梗死组(35只)和非心肌梗死组(30只),处理组则分为Ⅰ组、Ⅱ组、Ⅲ组、Ⅳ组4个亚组(各16只).检测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Cp-1在2个亚组大鼠心肌中表达的差异.处理组大鼠心肌梗死4天后予以MCP-1、抗MCP-1抗体干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MSCs,7天后检测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28天后检测大鼠心功能状况、心肌梗死区及其周围的血管密度.结果MCP-1于心肌梗死后第1天即升高,第7天到达峰值,28天时恢复至正常水平.心肌梗死组MSCs归巢量大于非心肌梗死纽(P=0.000).Ⅰ组大鼠心肌梗死区MSCs归巢量、心功能水平及血管密度大于Ⅲ组及Ⅱ组(P<0.01).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早期梗死区MCP-1表达水平升高;MCP-1能够促进MSCs归巢并改善心功能.

  • 标签: 心肌梗塞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间质干细胞 干预性研究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应用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PCI术后出院前100例患者进行测评,并于网络医疗健康管理6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结果:100例PCI术后患者经6个月的网络医疗健康管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较健康管理前显著提高(P〈0.0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对介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B=16.005~-5.677,P〈0.05~〈0.01)。结论: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进行网络医疗健康管理有益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助于提高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民族、家族史、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健康教育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究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在高血压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稳定患者118例,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团队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随访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控制情况,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稳定期患者血压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稳定期高血压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为保证神经外科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笔者就重症监护病房交叉感染的预防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交叉感染即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其他患者、医护人员、空气污染或物品仪器表面带菌等,是医院感染较严重的一种。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病人3个基本条件。顺义区医院成立重症监护病房十二年来,,从未发生严重的交叉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现就神外监护室交叉感染的预防浅谈几点体会。

  • 标签: 交叉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抽选400例,按入院编号分成不同组,其中,2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的手术室护理管理,200例试验组患者则实施风险意识管理,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风险事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试验组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率、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手术室患者实施风险意识管理效果突出,可预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临床研究中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点重复测量某一指标,对于重复测量数据,合理的进行时间点和数据采集的管理能够提高此类研究的效率。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REDCap在实现此类数据的录入时可进行特定的设置以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介绍REDCap实现重复测量数据录入的操作方法。

  • 标签: REDCap 数据管理 重复测量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使用胰岛素笔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个体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血糖控制率、胰岛素笔正确使用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使用胰岛素笔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健康教育,明显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认识水平,改善临床临床胰岛素治疗依从性,提高了血糖控制率,进而提高了临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胰岛素 个体化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成像与细胞外容积(ECV)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检查的63例DCM患者作为DCM,另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1Mapping成像与延迟钆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I)、每搏输出量、心率变化.根据DCM组患者是否出现延迟强化(LGE)分为LGE组与非LGE组,分别比较DCM组和对照组、LGE组和非LGE组的增强前T1值、增强后5min、15min、30min的T1值、细胞外容积(ECV)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前TI、ΔTI、ECV区分DCM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TI、ΔTI、ECV的诊断效能.结果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V、LVEDI均高于对照组,LVEF、每博输出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15min、30minT1值、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中LGE组43例,非LGE组19例,LGE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T、15min、30minT1、ECV均高于非L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区分DCM组和对照组,ECV的AUC值高于ΔTI和增强前T1.增强前TI、ΔTI、ECV区分两组的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V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增强前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I和ECV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T1Mapping和ECV技术在评估均DCM心肌纤维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T1Mapping 细胞外容积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 简介:医疗风险是指临床诊断、治疗或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结局出现的机会,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医疗机构各科室纠纷分布情况显示,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内科,内科纠纷发生率心内科居首位.这与心内科诊断治疗手段“外科”相关.本文借鉴企业风险管理(ERM)模式,提出心血管内科医疗风险的新思路及方法.

  • 标签: 医疗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ERM 医疗纠纷 诊断治疗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5.0%(1/20),对照组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0.0%(4/20),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50分以下人群显著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风险因素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86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728~9.743,P<0.05);护理事件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75%(x2=4.052,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独立程度等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674~10.21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对在病房封闭式管理下,精神障碍患者出走行为及其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患者出走。方法对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住封闭式管理病房的320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24例患者其出走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患者病情因素而出走的患者占到58.3%,而其它出走原因则包括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和担心家庭这几种。结论通过归纳、总结精神障碍患者在封闭式管理病房出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举措,对预防和减少患者出走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障碍 封闭式管理 出走 原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