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义齿口炎是指戴有活动义齿者义齿基托承托区黏膜发生局限性非特异性损害,是义齿配戴者易出现问题之一。研究证明,义齿口炎病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广泛应用,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长期慢性口腔念珠菌病还有恶变可能,故应予重视。现就其发病机制和临床修复联系,修复材料改良,综述如下。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义齿性口炎 基托材料
  • 简介:过去对脉管疾病描述往往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相混淆,从而导致不恰当治疗医学文献记录矛盾。Mulliken和Glowacki系统描述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差别,认为血管瘤是真正肿瘤,在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增殖。在治疗方面文献报道也存在不同,有人认为血管瘤可以完全自行消退,而部分文献却主张对病变进行干预。最近.对血管瘤自然病程研究增多,并对血管瘤是观察还是干预选择进行了讨论,设计了安全有效治疗方案。该文分2部分,第1部分结合新近文献,综述血管瘤诊断及其自然病程,并与旧文献作了比较。第2部分介绍了血管瘤是治疗还是观察原则,推荐治疗方法,并着重论述了外科技术。

  • 标签: 血管瘤 幼年性 医学文献 治疗方案 皮肤 脉管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统计353例全口义齿从戴入到替换期间进行义齿重衬、基托修理和人工牙脱落等方面.对全口义齿戴用时间和使用效果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所有义齿都由雷根斯堡大学医疗中心修复科在职员工根据标准治疗方案于1984—2009年制作.并统一经过检查。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组1中94位患者上下颌均进行了全口义齿修复;组2中165人只进行了单颌总义齿修复。结果:组1下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58年,上颌总义齿中位存留时间为194年。上颌义齿往往需要重衬。上颌义齿5年免修理率为697%.下颌义齿5年免修理率为805‘Yo。组1义齿基托折裂率为58%.而对于组2中只有下颌义齿患者来说.基托折裂率较高,中位数为152%。人工牙脱落发生率较少.组1为5.8%,组2为109%。在最初5年中,组1中95%义齿和组2中90‰义齿都没有发生人工牙脱落。结论:全口义齿长时间使用需要大量维护和修理。对戴用单颌总义齿患者应进行干预。

  • 标签: 全口义齿修复 临床效果 人工牙脱落 总义齿修复 标准治疗方案 基托折裂
  • 简介: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基因位点C677T和A1298C与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发生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检测法对200例NSCL/P患者和213例健康人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MTHFRC677T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TT基因型和携带T等位基因儿童罹患NSCL/P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儿童1.84倍1.57倍。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能分别显著增加儿童唇裂伴或不伴腭裂和单纯唇裂发病风险。MTHFRA1298C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C基因型和携带C等位基因儿童罹患NSCL/P风险分别比AA基因型儿童降低49%43%。分层分析中,AC基因型和携带C等位基因降低罹患唇裂伴腭裂唇裂伴或不伴腭裂风险。结论:MTHFRC677T可能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儿童NSCL/P危险因素,而MTHFRA1298C有可能是NSCL/P发生保护因素。

  • 标签: 病例对照研究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非综合征唇腭裂 基因多态性
  • 简介:分别将1颗放射125I粒子或粒子空壳植入新西兰大耳白兔右侧面神经旁(n=12),另取12只家兔作为正常对照。植入后7、14、30、60d时取相应面神经行HE、AgNO3染色丽春红G-亮绿sF双重染色,并制作透射电镜标本。结果:空壳粒子组面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构与正常面神经结构相似;粒子组髓鞘轴索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和修复性变化。结论:放射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引起面神经损伤以及修复性变化。

  • 标签: 放射性125I粒子 神经组织病理学 超微结构观 近距离照射 面神经 家兔
  • 简介: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差异表达相关,以期为其早期防治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和p70S6K蛋白表达和相关,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OSCC组中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临床分期有相关,p70S6K与OSCC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5)。结论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各阶段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白斑 WWP2 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 简介:目的:比较3种不同程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构建不同程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体部骨折治疗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段位移改变以及钛板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下颌骨Ⅲ度萎缩,采用1块2.0mm4孔钛板在下颌骨上缘进行固定,其骨折处移位较其余6种工况明显增大;相同萎缩程度下颌骨,采用重建板固定比采用其他内固定方式骨折断端位移明显减少。Ⅲ度萎缩下颌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钛板所受应力分别接近超过钛板屈服极限。结论:对于Ⅰ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外侧双板固定以及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均能取得较为满意固定稳定性,对于ⅡⅢ度萎缩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可以获得更好固位稳定性。

  • 标签: 老年人 下颌骨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标志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三角形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侵袭牙周炎是一类在青年人中常见牙周炎,发病早、进展快、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发生病理性移位,严重影响美观、口腔健康和功能.这类患者在牙周治疗基础上应及时进行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生理性牙位咬合接触关系,消除咬合创伤.恰当正畸治疗,不仅能改善美观,恢复牙齿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控制侵袭牙周炎病情,促进已破坏牙周组织发生良好改建,提高临床疗效稳定性和远期预后效果.正畸医生对侵袭牙周炎要充分认识,应与牙周专科医生密切合作,在牙周有效治疗前提下进行正畸,遵循个性化合理设计、细丝轻力、严格控制菌斑、定期牙周维护、全程谨慎监控原则.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多学科联合治疗 牙周病学 正畸学 美学
  • 简介:萎缩舌炎是指舌黏膜萎缩改变,可由多种全身性疾病引起。除舌乳头萎缩消失外,舌上皮全层以至舌肌都可萎缩变薄,全舌红绛,光滑如镜面,故又称光滑舌或镜面舌[1]。萎缩舌炎病因是复杂,慢性贫血、干燥综合征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导致舌乳头萎缩。因此,临床治

  • 标签: 萎缩性舌炎 病因 舌黏膜
  • 简介:目的研究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结构关系,为下颌骨重建提供指导.方法对80例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头颅定位正、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数据以SAS6.1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颌骨外形线变量(ArGo、GoPg、GoGo)与颅颌面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P<0.01),且性别差异显著(P<0.01),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建立了华东地区正常(牙合)汉族成年人下颌骨外形线变量回归方程(P<0.01).结论下颌骨外形线与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显著定量相关关系.

  • 标签: 下颌骨 外形线 头影测量 相关性
  • 简介:侵袭根颈吸收是一种临床上少见、以牙根颈部区域吸收为特征根颈部外吸收。本病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般由常规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作为一类独特牙根外吸收病变,常带来较为严重临床后果,近来引起越来越多关注。本文就侵袭根颈吸收致病因素、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侵袭性根颈吸收 病理学 牙外吸收
  • 简介:对于重度拥挤错He,拔除双尖牙是获得间隙、排齐牙列唯一方法。通常,为达到或保持中线正确和良好咬合关系,绝大多数正畸医生倾向于对称拔牙。但是,如果患者已经因龋病而失去第一磨牙,那么对称拔牙矫治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作者将报告2个病例,均采取非对称拔牙,并且达到了功能He和良好面部外观。

  • 标签: 非对称性拔牙 正畸治疗 拔牙
  • 简介:目的: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监护下一次拔除多颗牙齿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临床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监测215例患者拔牙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15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血压、心率在麻醉时术中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心率较麻醉中显著降低(P〈0.05),术后2小时血压会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术中出现血压过高,心率过快。所有患者术后拔牙创均无明显出血。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严密监护、术后镇痛加强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次拔除多颗牙齿是安全可行。通过延长心电监护时间发现当手术时间延长手术难度增加时,老年患者血压会持续到术后2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 标签: 老年人 拔牙 心电监护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经过5年随访研究证实.在后牙缺失种植修复应用中,氧化锆基台与钛基台成功率相似。材料和方法:采用两段式种植方案。最终修复体戴入后.对每位患者进行了为期5年随访观察.每年通过临床影像学参数来进行评估,记录修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数据分析(Wilcoxonsignedranktest)来观察比较种植体支持修复体与对侧同名牙之间在生物学影像学参数之间差异。描述·数据用于分析随着时间推移(从基准到最后一次随访)临床影像参数变化。结果:85名患者均存在单颗后牙缺失.植入85颗种植体,其中38颗氧化锆基台和47颗钛基台,分别安装38个全瓷冠47个金属烤瓷冠。其中4名患者中途退出试验。81颗种植体分别支持44颗钛基台、37颗氧化锆基台.完成了为期5年随访观察。均未发现种植体失败,骨组织改建失败基台失败。因此.5年随访所有基台修复体成功率为100%。并且通过对比种植牙与对侧天然牙.发现钛基台氧化锆基台之间在生物学影像学参数指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随访记录中还发现,钛基台与氧化锆基台不会引起明显边缘骨吸收。结论:通过中期随访研究发现,氧化锆基台在单颗后牙缺失中应用类似于钛基台。但仍需要长期观察研究来证实。

  • 标签: 氧化锆基台 钛基台 单牙缺失固定修复 存活率
  • 简介:老年儿童人群由于年龄特殊、生理心理脆弱等原因干扰拔牙操作正常进行;此外,拔牙过程也可能会超出该类人群耐受能力,且围手术期用药亦可能对该类人群造成影响。文章针对老年儿童人群拔牙可能出现风险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阐述,以期为口腔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对此类人群安全、顺利地实施牙拔除术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 儿童 拔牙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角化囊瘤(keratocysiticodontogenictumor,KCOT)开窗减压术后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对比观察22例牙源角化囊瘤开窗减压术前二期刮治术后组织学改变,内容包括上皮形态、上皮纤维层厚度、纤维层炎症浸润程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5%病例开窗后上皮层不全角化消失同时出现钉突状增生;开窗后衬里上皮纤维囊壁层明显增厚(P〈0.05);纤维层内炎症浸润程度显著加重(P〈0.05)。结论:牙源角化囊瘤在开窗减压术后表现出衬里上皮纤维囊壁显著增厚和纤维层内炎症细胞浸润加重组织形态学特征,其具体机制意义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开窗减压术 组织形态学
  • 简介:目的:寻求清除病灶同时保存上颌窦黏膜和骨组织功能手术方法,应用数字化软件辅助设计手术方案,治疗突入上颌窦后份牙源囊性病变,并评价手术方法和术后反应。方法:回顾2011年12月-2014年12月牙源囊性病变突入上颌窦后份21例患者。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设计,根据病变体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术式。术式1“开窗骨板复位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大,超过颧牙槽嵴,且上颌窦前外侧壁无明显骨质破坏者;术式2“去骨开窗法”适用于病变体积小,近颧牙槽嵴者。手术方法评价包括麻醉效果、出血情况、根据术前设计是否顺利清除病灶以及手术时间等:术后评价包括疼痛、肿胀和骨板存活情况等。结果:15例采用开窗骨板复位法,6例采用去骨开窗法。均在20min内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时间平均为3.72d;肿胀时间平均为7.67d;8例术后鼻腔渗血1-3d:1例患者术中见化脓炎症,开窗骨板复位术后发生感染。CT复查见其余14例复位游离骨板均无明显吸收。结论:治疗牙源上颌窦囊性病变时,应尽量保存窦腔黏膜和骨板;数字化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可以准确指导术中截骨范围:化脓炎症者不适宜行开窗骨板复位法。

  • 标签: 牙源性上颌窦囊性病变 窦黏膜保存 数字化设计 骨板复位固定 超声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