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9 个结果
  • 简介:《中草药防治鱼病的研究》是河南省科委1994年下达给省水产研究所的科技攻关项目,省计经委下达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旨在利用中草药药效长、治愈面宽、副作用小的优势,通过中草药合理配伍,提高药效,筛选出防治鱼病的有效药物,增加养鱼经济效益。经过1994—1995两年的试验,课题组选出了几十种中草药,

  • 标签: 鱼病 中草药防治 养鱼 药效 水产 利用
  • 简介:翘嘴鲌(CulteralburnusBasilewsky)地方名翘嘴、鲌鱼、大白鱼等,属鲤科、鲌亚科、鲌属。广泛分布于我国诸多水系,在长江中下游、黑龙江流域等地属名贵经济鱼类,在太湖、兴凯湖、丹江口水库等水域中,是主要渔获物。20世纪70年代开始,

  • 标签: 翘嘴鲌 年龄 生长发育 饲养管理
  • 简介:为了适应发展渔业生产的需要,广西水产研究所最近成立了渔具厂。该厂的宗旨是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为水产部门的有关单位、养鱼专业户提供各种性能可靠的渔业生产工具,包括网片、网箱、吊池、鱼筛、尼龙薄膜充氧运输袋等。

  • 标签: 水产 渔业生产 广西 成立 尼龙薄膜 部门
  • 简介:利用生物膜净水原理研制的GHJ-Ⅰ型生物包具有净化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将其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硝酸氮的能力。在水温17-19℃、溶氧5.2-7.4mg/L、pH7.23-8.48条件下,容积19L的生物包培养熟化时间为15d,平均处理氨氮和亚硝酸氮的能力为2.5g/d。

  • 标签: GHJ-Ⅰ型净化生物包 水处理 氨氮 亚硝酸氮
  • 简介:虹鳟饲料中添加10%、20%和30%的棉仁粉,饲养77天,生长好于对照组,饲料成本降低。鱼肉中只含微量游离棉酚。

  • 标签: 虹鳟 饲料 棉籽饼 游离棉酚
  • 简介:生物体在遭受到营养限制、疾病危害、环境因子胁迫等作用时,生长和生理机能往往受到制约和影响,当使这些受到环境胁迫的生物恢复到适宜的生存条件时,它们在生长繁殖和生物量等方面的恢复补偿能力有时会发生超出未受过胁迫的正常生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超补偿生长作用[1,2].生物的超补偿生长现象最初是在一些高等动植物中发现的,它是许多生物所拥有的一种生理生态学适应性特性,也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波动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服从自然选择的结果.鱼类的生长是摄入含能食物、同化自身和异化环境的动态平衡过程[3].由于自然界中季节变化、环境突变和食物分布不均匀性,鱼类在生长和存活中经常会受到摄食不足或饥饿的胁迫,造成生长停滞和负生长现象,当环境胁迫得以改善或消失后,鱼类表现出快速生长,其生长速度超过正常生长速度的现象,此种现象称为"补偿生长(compensatorygrowth)".本文重点介绍水产养殖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影响补偿生长因素、生理机制和发展趋势.

  • 标签: 水产养殖动物 补偿生长 胁迫 生物量 生长繁殖 环境因子
  • 简介: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淡水池塘养殖面积达500多万公顷.目前因养殖水域水环境恶化而引发的病害及污染已经对水产养殖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水产养殖系统所排放的废水中包含了大量有害物质:溶解态代谢废物、饲料和粪便中的溶解态营养盐、抗微生物制剂和药物残留.

  • 标签: 初步试验 应用总结 氧水犁
  • 简介:据国外有关报刊介绍,自1982年开始,日本用原生质融合技术进行珍珠贝外套膜的研究。此法是把培养的珍珠贝外套膜组织分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酶溶去细胞壁,成为单个原生质体,再把两种珠母贝的原生质体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外套膜组织。这种组织可产生具有两种珠母贝特性的珍珠。

  • 标签: 外套膜 育珠 珠母贝 新技术研究 珍珠贝 原生质体融合
  • 简介:本文利用微量蛋白电泳方法,通过对3个鲤鱼不同养殖品种单个卵粒全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分析了鲤鱼单卵酯酶同工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鲤鱼品种酯酶同工酯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酯酶酶带的有无,也表现在酯酶酶带相对活性的高低。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微量蛋白电泳方法和显色技术对于研究鱼类胚胎发育和鱼类育种学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 标签: 鲤鱼 电泳方法 酯酶同工酶 育种学 养殖品种 鱼类
  • 简介:关于人工繁殖遮目鱼的研究工作是从1973年开始,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1974-1975年。本文包括了1975年研究完成的工作。同时也包括1972年与1974年在“内陆水产科研技术报告.第5期,1974年7月1日-12月”(InlandFiheriesprojcctTechnicalReportNo.5、July1--December31.1974)发表过的部份工作。

  • 标签: 内陆 科研技术 初步研究 持续 水产 研究工作
  • 简介:采用单一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2和HCG的方法,对池塘工人养殖7年的斑Hu亲鱼进行8批19组人工催产,收集鱼卵151990粒,催产率达100%;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获得受精卵106450粒,受精率54.5%-88.9%,平均值达70.0%;孵出全长1.2-1.5cm鱼苗33808尾,孵化率8.2%-58.1%,平均值为31.8%。使用丰年虫、水蚯蚓等鲜活性饵料投喂,经16-21天培育,在12个水泥池和12个水族箱中培育出3-5cm鱼种20365尾,成活率44.3%-87.6%,平均值为60.2%。取了斑Hu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 标签: 斑Hu 人工繁殖 育苗 Gan鱼
  • 简介:2006年对鳄龟人工繁殖进行了研究,共收集龟卵509枚,其中受精卵420,孵出稚龟313只,孵化率74.5%,死亡23只,成活率92.7%。

  • 标签: 鳄龟 人工繁殖
  • 简介:利用温流水小水体养殖鲟鱼,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放养规格在每尾长10-12cm时,放养密度可达到80-90v/m2;当放养规格每尾长为30-35cm时,放养密度以50-60v/m2为宜;鲟鱼的日均增重量随着个体的增重而增加;饲料系数随着鱼体的增大而增大.

  • 标签: 温流水 小水体 鲟鱼 养殖试验 密度 日增重量
  • 简介: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山女鳟的肝脏、肌肉等组织的LDH、MDH、IDH、ADH、EST、SOD等同工酶进行电泳,并对其表型进行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6种同工酶是由13个基因座位编码;其中m-MDH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7.6%,平均杂和度为0.059.在生化遗传水平上山女鳟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变异.

  • 标签: 山女鳟 同工酶 多态座位 表型 生化遗传分析
  • 简介:研究由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下达科研任务,在珠海斗门白蕉虾场进行。为减少罗氏沼虾疾病的发生,按照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在养成全过程中,由于有环境的水质净化和保健剂的作用,从放养至收虾,未发生过虾病,亦未发生自浊病。试验数据证明,采取综合防病方法,能够达到增产目的,为今后养殖罗氏沼虾提供了防病途径。

  • 标签: 罗氏沼虾 疾病综合防治 日常管理 水质调节 保健剂
  • 简介:革胡子鲶(Clariasleather)是埃及食用鱼类之一,它的优点是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杂食性。1983年自广东引进广西,经饲养证明,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当年鱼体重可达到1.5~2.0kg。其生长速度相当于普通胡子鲶(C.fuscus)的5~6倍,和蟾胡子鲶(C.batrachus)的2~3倍。

  • 标签: 革胡子鲶 产量高 饲养条件 人工繁殖 食用鱼 杂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