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研究诗的人常把格律比作诗的肌肉和骨骼。如果承认这个比喻是确当的,在译诗的时候,就应该把原诗的格律看作是必须传达的东西。我国诗译界向有两派说法,都是不大看重传达外诗格律的。一派可称“神韵派”,另一派可称“民族习惯派”。“神韵派”主张,译诗的宗旨全在于领悟和传达外诗的“神韵”,为了“神韵”,译文怎样处理格律问题,原则上都是可以的。“民族习惯派”则认为,不管外诗具有何种本民族的格律形式,在译文中都须转换成中国人所习惯的结构类型,译者无须在探究和传达外诗格律上煞费苦心。其实,这些都是莫大的误会。“神韵派”之所谓“神韵”,大约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这些东西除直接凝聚在词语和形象体系内部,也同时寓含在诗歌的特定节奏和语调之中。而特定的节奏和语调又总是发源于特定的格律形式。因此,怎么能把诗的“神

  • 标签: 奥涅金 诗节 译文 形象体系 普希金学 韵脚
  • 简介:高大瘦削、肩胛略弯、面孔象用岩石雕刻出来的老人,孤零零、石塔般地伫立在布满石头的土地上,看着亲人们一个个地离去(《榆树下的欲望》)。一个身着黑色衣裙、表情漠然、举止僵硬的年青女人摈弃了阳光和鲜花,走进了窗户紧闭,亡灵作祟的旧宅,开始自我幽禁的生活(《悲悼》)。

  • 标签: 悲剧人物 性格 欲望 尤金·奥尼尔 表现主义戏剧 观众
  • 简介:纳桑尔·霍桑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像阿瑟·丁姆斯戴尔那样饱受人格分裂痛苦的人物,展现了人性中更深层自我的强大,以及人与它作斗争的悲剧性过程。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人性观去观察分析他的作品,我们可以说霍桑一百多年前就在像弗洛伊德那样研究人,像现代主义文学那样描述人,把人的非理性因素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并且认为人只有通过非理性的因素才能认识世界。

  • 标签: 人格分裂 现代主义文学 非理性主义 纳桑尼尔·霍桑 美国 文学评论
  • 简介:<正>西方文学评论家一般认为龙金·奥尔(1888-1953)称得上是“美国的莎士比亚”,他在哲学的领域里深受“老子、尼采、斯特林堡、容格、叔本华的影响”。在我看来,奥尔创作上的哲学思想追根溯源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可以觅寻到更为深厚的思想基础。老子既是唯物主义者,也是唯心主义者,他在《道德经》中曾说过:“天纲恢恢,疏而不失。”(天纲极为广大,纲孔虽稀,而从没有漏失。)“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所厌恶的,谁知道它的原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永远帮助善人。)老

  • 标签: 追根溯源 剧作家 马可·波罗 奥尼尔 评论家 尼采
  • 简介:<正>20世纪,由于女权主义批评的兴起,文学界掀起了重新发掘历史上被湮没的作家和重新评价没有被列为经典作家的女作家的热潮。在文学史上,女性一直被着意忽略和歧视。妇女要么被描绘成完美的淑女、屋里的天使,甘愿被男人摆布;要么被斥责为轻浮之人和妖妇。女权主义批评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冲击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建构真正的把女人自身经验看作是自主艺术根源的“女性化”文学。所以,凡是以女性为主体的文本,女人写女人问题的文本,忠实于妇女经验的文本等均被女权主义批评家纳入自己的大框架中。结果,许多女作家被重新发掘出来并日益受到重视和喜爱。英国十八世纪女作家范妮

  • 标签: 范妮·伯尼 女权主义批评 维拉斯 小说 女性美德 淑女
  • 简介:旷古杰作“杰西耶娃组诗”得名于丘特切夫所钟情的女子杰西耶娃。在丘特切夫与她从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共同生活的14年间,诗人献给她许多情诗,后人把这些诗称为“杰西耶娃组诗”。根据俄罗斯学者的考证,这组诗一共包括诗人从1850年到1868年写的22首

  • 标签: “杰尼西耶娃组诗”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艺术风格
  • 简介:尔后期戏剧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在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精神痛苦和表达这种痛苦的艺术智慧。奥尔在后期戏剧中所创造的白日梦主题是对人类精神类型的一次深刻洞察,它的意义与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形象一样伟大。奥尔在后期戏剧中所展示的艺术才华是美国现代戏剧史上华彩绚丽的一章。

  • 标签: 美国 奥尼尔 戏剧创作 西方社会 现代性 艺术精神
  • 简介:纳撒尔·菲尔布里克的《在大海深处:埃塞克斯号捕鲸船的悲剧》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19世纪轰动美国的埃塞克斯克海难,而19世纪著名美国作家麦尔维尔当年也正是以这场灾难为基础,创作了他那部传世之作《白鲸》。《在大海深处》将历史、文化与文学融为一体,对于19世纪美国历史、文化以及占据早期美国经济重要地位的捕鲸业都有详尽的介绍与精辟的见解,对我们研究《白鲸》尤其会起到融会贯通的启迪作用。

  • 标签: 埃塞克斯号 楠塔基特岛 捕鲸业 麦尔维尔 《白鲸》
  • 简介:半个世纪前过世的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尔所留给后世的遗产不仅是那些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版权已为世人共有的戏剧作品,而且更是在这些作品中和作品外所体现的奥尔精神.奥尔自觉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汲取思想和艺术创作的养分,他的剧作又在大半个世纪中对我国的戏剧文学、戏剧艺术、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奥尔无形中成了促进中美文化深层次交流和融汇的杰出使者.

  • 标签: 奥尼尔 戏剧 中美文化交流
  • 简介:今年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一百周年.这位作家是"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值得纪念.二十世纪,他的小说风靡全球,是一部曾经对苏联和世界各国的读者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品.二十一世纪,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形象继续保持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超越时空,永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支柱.因此,这部小说仍然有自己的读者,有研究的价值.

  • 标签: 俄罗斯 作家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诞辰一百周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
  • 简介:在《安娜·卡列娜》中,安娜与弗隆斯基的母马佛洛佛洛在多个方面相似。这其实反映了托尔斯泰宗教观的转变:他从一个彻底的异教徒转变成为一个所谓的“基督徒”,但他却始终未能洞悉基督教中灵与肉神圣合一的奥秘。

  • 标签: 安娜 合一 相似性 动物性 象征 神性
  • 简介:审视殖民历史以及白人与土著人的关系,一直是澳大利亚文学刻意描写的重要话题,也是当代作家托马斯·基利小说创作的主题.本文从"污名"和"假想敌"着手,分析基利小说中的土著人物形象,旨在进一步透视澳大利亚历史上白人殖民者的文化殖民心态及其在澳大利亚民族身份建构中的反映.

  • 标签: 污名 假想敌 民族身份 托马斯·基尼利 小说 土著人形象
  • 简介:<正>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小说里出现的一个现象是:荒谬支配人的行动,主人公的感情和言行无定则可依循,因而往往同他们的环境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个时期的作家爱用滑稽的形象来讽时喻世,常常使他们的“疯”主人公参与世界事务。唐利维(J.P.Donleavy,1926-)在他的《坏人,非凡的人》(ABadMan,ASingularMan)里,特里·萨

  • 标签: 美国社会 小说家 科学幻想小说 思想性 当代美国小说 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