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石器是以岩石为原料制作的、人类最初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在榆中县博物馆馆藏的众多石器文物中,有一件新石器时代研磨器看似非常普通,但它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这是为何呢?本文阐述其隐藏的奥秘。

  • 标签: 榆中县博物馆 石研磨器 探究奥秘
  • 简介:继南宋末叶学者桑世昌之《兰亭考》一书后,俞的《兰亭续考》又是一部关于《兰亭帖》鉴藏和研究的重要文献。本文将《兰亭续考》一书所著录的面貌各异的《兰亭帖》本子一一析出。这些《兰亭帖》多属俞个人收藏,亦偶有他人收藏之物,并留下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们的诸多题识,以此可以大致梳理出某一禊帖的流传鉴考情况。惜书中所涉《兰辛帖》实物多不存于世,使得后世研究者无法窥其真实的图像面目,遂形成文献意义上的“兰亭帖”。此外,俞不仅是一位古书画收藏家,也是一位鉴赏家,他对古代法书多有鉴评,本文亦适当录出,进而对书中所涉猎的古代法书的鉴定方法进行初步探究,以管窥南宋时期的收藏家们对《兰亭序帖》的鉴定和收藏之概貌。

  • 标签: 俞松 兰亭续考 兰亭帖 版本 法书
  • 简介:汉画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艺术品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汉画像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对生命充满了渴望,是古典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从本质上讲,汉画像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了画像的建筑构,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表现了汉代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是中华艺术的延展。

  • 标签: 汉画像石 装饰图案 释读 中国古代艺术 古典现实主义 中国艺术史
  • 简介:今年8月17日,打开中纪委网站,中纪委再一次更新了《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其中显示,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截至今年7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6万起,6.7679万人受到处理。

  • 标签: 精神问题 中纪委 汇总表 中央 违反
  • 简介:与明代时期帝室艺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八大山人和涛的艺术成就,“遗族”或只是其艺术家身份的点缀。他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具有鲜明而强烈艺术个性的书面作品、寓意深刻晦涩难懂的诗文,使其成为中国艺术史篓的永恒课题。

  • 标签: 石涛 艺术境界 中国艺术史 艺术成就 艺术形成 人生经历
  • 简介:汉画像是建筑构件,其形体的外表呈现平面状,它决定了画像存在形式,使汉画像呈现平面装饰的特征。本文试图从雕刻技法、图形运用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研究汉画像的平面装饰方法,探讨汉画像形成的平面装饰形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 标签: 汉画像石 平面装饰 艺术表现
  • 简介:雪斋集》是赵孟頫宦游经历、诗文词赋、书画题跋等文艺作品的汇集,反映着赵孟頫个人诗文的风格特色、书画的艺术传统和历史价值;同时,因为其中凝结着元代诸多文人学者、书画名家的声音,因此又成为展示元代文人生态图景的一个窗口.本文拟从《雪斋集》成书这一动态过程切入,分析赵孟頫文学创作展开的时代背景,考察参与和推动其创作的社会动因,借以认识赵孟頫文化形象树立的动态过程,以及在文化传播机制下《雪斋集》的历史价值.

  • 标签: 赵孟頫 松雪斋集 元代文化
  • 简介:少华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摄影家,与沙飞、郑景康、吴印咸并称为红色摄影史上的四大摄影家。2013年,少华之子志民将一批珍贵的少华原版摄影作品捐赠国家博物馆。这批照片大部分拍摄于抗日战争时期,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堪称经典。少华拍摄的地道战、地雷战、雁翎队等典型题材作品,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不乏细腻的表现力。由于抓拍内容和画面美感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他的镜头也对准挣扎在苦难生活和炮火前线的最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表现最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点滴,透露出其浓厚的人文关怀。少华在其从事摄影工作的一生中,还重视摄影人才培养和摄影理论研究。他是我国摄影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 标签: 石少华 摄影 抗日战争
  • 简介:碳十四所测年代与实际日历年常有误差,所测3000年以远的标本,常短10%左右的年代。树轮校正的实质是使偏近的碳十四年代复原。家河文化早期的时间当为3000B,C~2300B.C.,家河文化晚期(或称后家河文化)约为2400B.C~1900B.C.。家河文化早、晚期大约有100年的过渡期。当一些地方进入后家河文化时,另一些地方仍处在家河文化阶段。

  • 标签: 碳十四测年 石家河文化 后石家河文化
  • 简介: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姜城城门遗址中出土一具大型兽,其制作年代在东汉末期,在同时期的城门遗址中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方面,本地区东汉晚期以来流行的墓前石雕虎形翼兽是其形象的直接来源,而这些石雕翼兽可能与中原文化的输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有关。另一方面,该地区当时为汉、夷、羌的交接处,据相关文献记载,此种城门兽与该地区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心理有关。东汉末年,该地区汉夷关系—度紧张,汉人根据夷人畏惧神灵怪兽的心理,在城门口放置大型石雕虎形翼兽,用来威慑夷人。而此种兽则在夷人的反叛中被破坏,汉族官吏的颂碑也多次被凿毁,整个城门也毁于兵燹。该兽、石碑、城门遗存及其毁坏痕迹为当时汉夷关系的一种物证。雅安地区特别流行此种大型有翼兽或许也与这种历史背景有关。

  • 标签: 汉代石雕姜城城门遗址有翼神兽 汉夷关系
  • 简介: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其中229号画像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开(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开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 标签: 画像石 琅邪丞 武阳尉 南武阳
  • 简介:《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1913年出土于河北省威县,1933年的《河北月刊》第1卷第9期发表其拓片,并刊载了时任威县县长崔国卿的短文《威县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考略》,封面更集刻中的“河北”二字为刊名。本文在崔考基础上,对刻内容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其所记载的黄河水患、县城迁址等内容,可补威县地方的变迁史,而其集王羲之字,自由洒脱,一气呵成,颇具王体神韵,可与唐怀仁和尚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并称集王书法刻的双璧。

  • 标签: 河北威县 《新宗城县三清殿记》 刻石 北宋 王体集字
  • 简介:此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武惠妃椁外壁纹饰的宗教内涵重新分析,认为其中的4幅“勇士神兽图”表现的可能是力士狮子的含义,它所表现的是犍陀罗佛教艺术中的护法者郝拉克勒斯和狮子形象的变体.椁外壁的动植物纹饰表达着不同的生死信仰,共同组成了一幅佛教的涅槃之地——窣堵波的墓葬化表现.

  • 标签: 犍陀罗艺术 窣堵波 石椁线刻画 墓葬美术
  • 简介: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图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图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 标签: 祠主 升仙仪式 楼阁拜谒图 王母仙界
  • 简介:八大山人和涛是十七世纪后半叶中国画坛上两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个性派画家,他们都是明宗室的后裔,在清移明祚的政局巨变中,经受了国亡家破的惨痛经历,他们都选择了遁入佛门的道路。托迹空门之后,他们又以书画创作作为慰籍心灵和寄托精神的载体,他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对于传统艺术有选择地吸收并自出新意,自立我法,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各自建立起个性色彩强烈的艺术风格,蜚声至画坛。

  • 标签: 八大山人 个人情感 石涛 导读 绘画 图像
  • 简介:知识分子,即中国古代的“士”,是社会的精英。士的处境命运,与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呈“正相关”。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士的遭际命运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缘于朝廷选官用人制度的变革。

  • 标签: 历史性 左思 李白 魏晋南北朝 知识分子 文明进步
  • 简介:元代高僧楚梵琦所作《北游诗》中,有《梁山泊》、《宋江分赃台》两首水浒诗,从未见研究者征引。在关于宋江起事的文献记载稀缺的宋元时期,这两首诗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可以作为考证宋江起事于梁山的重要文献依据,对了解当时人们对宋江起事的评价,也很有帮助。

  • 标签: 楚石凡琦 北游诗 水浒诗 宋江起事
  • 简介:雀尾桥是用大量石牌坊构件及石碑等材料所修建的一座梁式石板桥,其二次利用的建筑构件及石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同类的散存建筑构件和石碑在广大农村分布很多,但长期裸露在野外,遭受到自然或人为的损毁。在目前开展的可移动文物的普查中要采取措施把这类文物妥善保护起来。

  • 标签: 雀尾桥 石构件 价值 保护
  • 简介:一、《通监》记“代王翳槐”与“索头郁鞠”为两人《资治通监》晋咸康元年(335)记:是岁代王翳槐以贺兰蔼头不恭,将召而戮之,诸部皆叛。代王纥那自宇文部入,诸部复奉之。翳槐奔邺,赵人厚遇之。

  • 标签: 记载 晋书 疏解 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