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新出伏威墓志是研究伏威生平及隋唐之际政治的重要资料。志文所载其生平事迹可辨补传世史籍,并揭示出其是被高祖赐死,而唐廷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对其死因和死亡时间进行了刻意掩盖。贞观初,太宗平反并诏葬伏威,从诏葬细节及墓志制作来看,这也是一定限度内的平反。伏威的遭遇折射出唐初唐廷对各支归降势力心存戒备,难以完全信任的心态。

  • 标签: 隋唐 杜伏威 墓志
  • 简介:路易·蒙(LouisDumont,1911-1998)是战后法国人类学界的代表人物,马塞尔·莫斯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蒙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上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理论上,他修正并深化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使结构主义从语言学的仆人回归到民族志的事实,从而复兴了社会学年鉴派的基本主张.在方法上,他结合了田野民族志和意识形态研究,落实了莫斯提出的"总体社会事实"原则.他成功地把社会人类学和印度学结合在一起,使两个学科不再维持它们本不应有的隔阂,也使印度学成为东方学中第一个被人类学突破的学科.蒙一生最重要的学术贡献,首推他对印度种姓制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体现他在1966年出版的(HomoHierarchicus)一书中.

  • 标签: 种姓制 印度 意识形态研究 结构主义 代表人物 斯特劳斯
  • 简介:杜甫诗《洗兵马》钱谦益历来聚讼纷纭,它涉及理解的客观性、历史性,须进一步讨论。本文先从《洗兵马》所处整体语境进行考论,认为该诗作於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的可能性较大,反映该时期特有的君臣士民平叛的“喜跃气象”。钱将该诗主题归结为“刺肃宗”,有悖於文章显示的主导气氛,尤其是认定杜甫对肃宗“不欲其成乎为君”,是无视作者情志,有失於“客观性”。然而文本意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阐释者必然参与文本意义之建构,从这一角度看,则钱将《洗兵马》纳入後半部诗之整体,发露文本的潜在意义,又有其合理性与深刻性。

  • 标签: 杜诗 《洗兵马》 钱注 系年 含义 意义
  • 简介:《文史通义》叶正误一则彭忠德章学诚之《文史通义》是我国古代史理论的代表作,其文字虽非古奥,但因系专门学问,章氏又喜援哲学名词入史,故亦非易读。1985年5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叶瑛先生以二十年之力完成的《文史通义校注》。因系名家之史,名家之,此书一出...

  • 标签: 《文史通义》 章学诚 《老子》 《中华大字典》 上官仪 史学普及
  • 简介:北魏郦道元先生治学严谨,史学渊博,资料丰富,记事详赡。其所著《水经》40卷,对后世影响巨大,学者多所尊崇。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全国河流纵横、水源交叉,不可能皆亲诣踏勘。其资料,或得于前人著述,或得于时人口碑,其间不无讹误,致使后之研究者混淆不清。今本“学问乃千秋事,订讹规过,非以訾毁前人,实以嘉惠后学”之精神,愿就郦氏对汉水上游今汉中市境内几处记载讹误,作以考辨,以利后学。

  • 标签: 《水经注》 史迹 治学严谨 资料丰富 郦道元 研究者
  • 简介:胡曾,生卒无考,籍贯邵阳,或谓长沙,唐懿宗咸通中屡皋进士不第,历游方镇幕府以终,盖晚唐时人。胡曾有(安定集)十卷,已佚;(咏史诗)三卷,今存。(咏史诗)共收七言绝句一百五十首,以地名为题,皆咏“古君臣争战、废兴尘迹”。胡曾咏史绝句对古代的历史小说及蒙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如被宋元讲史话本、

  • 标签: 《咏史诗》 胡曾 注本 七言绝句 历史小说 咏史绝句
  • 简介:整理并披露一段尘封于70多年前成都僧众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义举史实,除了有对成都抗战历史文化中一些几乎淹没沉寂的点滴史实聚沙成塔补白的意思外,对于后人了解这座底蕴厚重的现代城市颇有益处。

  • 标签: 抗战期间 史实 成都 历史文化 现代城市
  • 简介:<正>新旧《唐志》都把古代的史籍分为十三类,《起居》是其中之一。“起居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不言而喻,研究统治集团内部的问题,《起居》是不可缺少的。最早,“汉武帝有《禁中起居》,后汉明德马后撰《明帝起居》,然则汉时起居,似在宫中,为女史之职。然皆零落,不可复知。今之存者,有汉献帝及晋代已来《起居》,皆近侍之臣所录。”据《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记载,汉献帝以后到唐朝的各种《起居》,就有三十七种。可惜,现在这些《起居》大都已散失了。对现存的温大雅所撰的《大唐创业起居》(以下简称《创业》)进行研究,无疑有助于对这类史书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起居注 太原起兵 李建成 李世民 新唐书 突厥
  • 简介:笔者在阅读陈桥驿先生点校的殿本《水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以下简称陈本)时,发现一些标点疑误,便随手记下。后来看到了鲍善淳先生的《新版戴本标点献疑》——文,于是删去与其重者,余有数十条,分类加以讨论。

  • 标签: 陈桥驿 殿本 《水经注》 标点问题 句法 句意
  • 简介:《六书略》为宋郑樵所著《通志》'二十略'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开创性著作。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由于《六书略》讨论的是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整理点校的难度极大。鲁国尧先生在提及此书的校勘时,曾多次强调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性~①。笔者

  • 标签: 《广韵》 点校本 《集韵》 鲁国尧 王树民 《通志》
  • 简介:是反映乾隆时期山东方音的韵书.本文简要介绍了这部方音韵书的得失,重点分析其294条眉牵涉到的500余字的读音.讨论它们反映出的方音演变规律和偏旁误读、形近误读、训读字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

  • 标签: 眉注 山东方音 偏旁误读 形近误读 训读字
  • 简介:北魏郦道元《水经》,是历史地理学科的经典文献,也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长期以来,由于《水经》研究的专门化,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考据学到文学,包罗万象,逐渐形成了'郦学'这样一门内容浩瀚的学问。在郦学研究史上,百花齐放,先后出现了以区别经、考证字句为特征,以明朱谋(?)肇其端、以清戴震殿本《水经》为集大成著作的考据学派;产生了以'囚捉幽异、掬弄光彩'(明谭元春语)为特征,以明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人

  • 标签: 《水经注》 整理本 考据学派 郦学 谭元春 陈桥驿
  • 简介:春秋时期,以邓命名的地区概有2个:一个是蔡国邓地(简称蔡"邓"),一个是楚国邓县(即古邓国,简称楚"邓")。《左传》鲁成公九年(前582年)载:"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关于此条记载,杨伯峻指出郑、楚两国相会之邓为楚"邓"。但通过对蔡"邓"、楚"邓"地望的准确界定,并结合对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形势及楚国会盟人员公子成身份的详细分析,可以断定杨伯峻的考释有误,鲁成公九年郑、楚相会地点当在蔡"邓"。

  • 标签: 《春秋左传注》 蔡“邓” 楚“邓”
  • 简介:<正>清代学者汪中在总结国朝学术成就时云:"古学之兴也,顾氏开其端;《河》、《洛》矫诬,至胡氏而绌;中西推步,至梅氏而精;力攻古文《书》者,阎氏也:专言汉儒《易》者,惠氏也。凡此皆千余年不传之绝学,及戴氏出而集其成焉。"~①阮元称赞戴震以天文、舆地、声音、训诂数大端为治经之本,缜密简要,准古作者,而又博综群籍,由词通道,引领时代学术风尚,卓越当代,以绍前哲。~②作为有清一代考据学大师,汪、阮二家称扬东原治学之功,绝非虚美。戴震治经论学先考字义,次通文理,志存闻道而空诸依

  • 标签: 专言 清代学者 治经 一声之转 转语 蒋骥
  • 简介:佑是唐代中期的名臣,担任地方官有政绩,在德、顺、宪三朝间任相亦有声誉,所着《通典》尤为汉唐典章制度史之空前巨制。史书对其不吝赞美,所可议者,即其以妾为妻的有违当时道德之行为,如《旧唐书》卷一四七《佑传》云:

  • 标签: 杜佑 真相 《旧唐书》 唐代中期 《通典》 地方官
  • 简介:《上社公书》不是刘道衡呈文的原件,而是刘道衡已经流落缅甸时期编辑诗文集时的文稿副本的传抄本,到沙元的文稿抄件已经是第四次抄本,早已不具有文秀大理政权帅府文献的价值,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不能作为评论文秀大理政权外交政策的证据或依据。在刘道衡诗文集文稿末所抄录的“大元帅批”文,也看不出是否是“大元帅批”文的原貌。刘道衡呈送《上公书》后,并没有移送帅府内阁审议,并对审议结果作出裁定。仅有文秀个人对他文章的评论,称之为“古文好手”,没有涉及他的献策内容,更谈不上是否采纳他的献议,刘道衡谋求出任大理政权派赴英缅专使的企图也落空。

  • 标签: 刘道衡 《上杜公书》 史实考证
  • 简介:l959年国庆以后,我奉命到西藏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报到,准备赴藏参加调查工作。当时这个调查组的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和中央党校,有藏族,也有汉族。我们的目的是要编写《藏族简史》、《西藏简志》等丛书。但这次赴藏的任务很明确:前期主要是全力以赴参加民主改革,后期则转入社会历史调查及丛书的资料整理与编写工作。10月下旬,我们一行数人抵达拉萨,住在交际处。先由

  • 标签: 丛书 报到 行数 一行 简史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