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尊敬的秦海庆老师:您好!我在工作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腰硬联合穿刺过程中有时遇到骨质(多一点)或没脑脊液怎么改变方向都是不可以(侥幸心理想着我这下可以打成功但不然),怎么样更好一些?是不是穿刺一两次就应该放弃改硬膜外?

  • 标签: 读者来信 腰硬联合穿刺 侥幸心理 脑脊液 硬膜外
  • 简介:本刊已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CNKI数据库,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以上数据库收录、转载并通过因特网进行网络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务。

  • 标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读者 作者
  • 简介:前言必须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本研究选题依据的由来,即选立本课题背景,给出既往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尚存在的知识空白点、疑问处或争议面,并以角码形式给出最有代表性的最新文献出处。②针对上述给出的背景资料,或待填补空白,或待解答疑点,或待解决争论或待作出验证,强调本研究的创新点所在,如本研究得到阴性或否定的结果,则往往更有刊发价值。

  • 标签: 编者 作者 读者
  • 简介:结构式摘要的撰写要求结构式摘要是科技论文较为常用的格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也称为科技论文摘要的"四要素"。其撰写要求分述如下。目的是指研究或调查等的前提或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 标签: 结构式摘要 编者 作者 读者 科技论文 撰写要求
  • 简介:<正>编辑您好:我是一名来自陕西的读者,阅读健美先生已经4年有余,关注搜健网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搜健网现在越来越好看了,无论是及时的赛事报道,还是业内的热点报道,都能第一时间在网站上有所体现。每期的电子杂志也是我喜欢阅读的精神食粮,但是由于是

  • 标签: 赛事报道 热点报道 电子杂志 第一时间 健身俱乐部 专家队伍
  • 简介:亲爱的读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与读者交流,从2006年4月起,我们的读者俱乐部管理系统正式启动了,新的邮箱(jkrzrl@jkrzz.com.cn)和读者热线(010-58772469*17)也同时开通。只要您填妥读者有奖调查表(复印件有效),并寄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69号峻峰华亭大厦C座1006室"读者俱乐部"收(邮编100029),您就会成为《健康人》读者俱乐部的正式会员,可以参加本期读者俱乐部会员的抽奖活动、并有机会参加《健康人》读者俱乐部举办的系列时尚健康活动。您还在犹豫吗?现在就动笔吧,马上加入我们的群体!同时欢迎登陆我们的网站www.jkrzz.com.cn,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了解更多的精彩内容。

  • 标签: 读者俱乐部 CLUB 读者有奖调查 俱乐部会员 北京市朝阳区 杂志内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问:脑中风在发病时有没有一些征兆呢?答:脑中风发病具有突发性.不过部分病人在发病时还是会出现一些前期症状,如病人出现短暂的肢体麻木或者短暂的言语说话不清楚,这预示着病人有严重的中风倾向,这称为中风的前驱症状,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对中风的强化预防。

  • 标签: 读者 脑中风 前期症状 说话不清 肢体麻木 前驱症状
  • 简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网上在线订阅通知为做好期刊征订工作,开辟新的征订渠道,方便广大读者订阅,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市场营销部在中华医学网上搭建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网上在线征订在线支付平台',现已正式开通。在线订阅不仅改变了原有单一的邮局征订渠道,而且较传统邮局征订具有较大的优势:使期刊征订工作不再是阶段性的,可以实现长年征订;同时网上订阅减少了订阅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使杂志订阅更加便捷,方便了

  • 标签: 作者编者 读者作者
  • 简介:在邮局订的杂志有时不能按时拿到,该如何解决?为了让读者能及时收到杂志,我刊每期均提前半个月出刊,按照邮局的订数并加放一定比例的破损率,由印刷厂将杂志直接送到邮局发行科,由邮局投递到各位读者的手中。

  • 标签: 读者 邮局 杂志 破损率 印刷厂
  • 简介:据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09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公布的2008中国科技期刊指标,我刊总被引频次1285,影响因子0.458,即年指标0.035,平均引文数11.088,基金论文比0.217,他引率0.794,引用期刊数416,地区分布数30,机构分布数470,平均作者数4.091,5年影响因子0.470。

  • 标签: 作者 中国科技期刊 编者 读者 期刊引证报告 影响因子
  • 简介:我是基层医院一名麻醉科的医生,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想借贵刊“读者来信”栏目向贵刊专家、教授请教。我们住临床工作中偶尔会碰到一些罕见病症,明显感觉到经验不足,难以应对。比如今年我们就遇到一例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症,以及一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这两种病人的麻醉处理怎样更安全更可靠?

  • 标签: 读者来信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基层医院 临床工作 传导阻滞 神经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