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以40个大蒜品种为供试材料,依据数值分类学的性状选择原则,分别于大蒜生长期和采收后进行农艺性状指标的采集。估算40个大蒜品种16个农艺性状及4个品质指标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性系数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40份大蒜品种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性状优良的大蒜品种共10个。在聚类图中,在0.14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可以把40份品种分成4类,即由5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Ⅰ;由28份种质聚成的类群Ⅱ;由改良蒜等4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Ⅲ,及苏联蒜等3份种质组成的类群Ⅳ。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07~0.64之间,很好地揭示了品种类群间存在的亲缘关系。

  • 标签: 大蒜 主成分 聚类分析
  • 简介:通过查阅近30年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灰树花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截至目前已从灰树花中分离鉴定出主要多糖组分11个,甾类化合物21个,酚类化合物7个,以及醇类、酯类、酮类等其他多种化合物。灰树花主要有抗肿瘤、抗病毒、增强免疫、抑菌等药理作用。本文为灰树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 标签: 灰树花 化学成分 多糖 甾类 多酚
  • 简介:羊肚菌是羊肚菌属(MorchellaDill.exPers.)真菌的总称,是一类珍稀食药用菌,营养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文中对国内外近50年来发表的有关羊肚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羊肚菌含有多类化学成分,包括酶、多糖、氨基酸、甾醇、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药理研究发现羊肚菌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疲劳、抗衰老、保护心血管系统、胃黏膜、肾脏和肝脏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

  • 标签: 羊肚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 简介:对猴头菌属真菌的小分子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小分子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属真菌含有多种萜类、酚类、甾体类、吡喃酮类、脂肪酸类等化学成分;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认为,猴头菌属真菌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抗溃疡、抗炎症、抗糖尿病、抗氧化、保肝等多种药用功效。文中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猴头菌属真菌 活性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主要对中药茯苓中的三萜类和多糖类成分进行了综述.到目前为止已从茯苓的菌核和菌丝中分离到三萜类物质39个,其中羊毛甾-8-烯型三萜12个,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16个,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7个,3,4-开环-羊毛甾-8-烯型三萜2个,三环二萜类1个,齐墩果烷型三萜1个;分离到多糖类物质23个.

  • 标签: 化学成分 三萜 多糖 茯苓
  • 简介:应用梯度提取、反复重结晶及硅胶色谱法分离和纯化,采用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卸i施)菌丝体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从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6,8(14),22(23).四烯一3一酮一麦角甾烷(1)、麦角甾醇(2)、p谷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啤酒甾醇(5)、甘露醇(6)和1.油酰基-2.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7),并对其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油状组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主要为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含量41.949%)、反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含量为27.696%);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海鲜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滑子蘑、平菇等食用菌子实体比较,结果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中麦角甾醇含量为15.65mg/g,平菇为21.43mg/g,杏鲍菇为10.16mS/S,香菇为13.34mS/S,金针菇为9.48ms/g,滑子蘑为10.43mg/g,海鲜菇为14.42mg/s。

  • 标签: 蝙蝠蛾拟青霉 化学成分 麦角甾醇
  • 简介:对红缘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发酵和木质素降解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含有多种三萜类、多糖类、脑苷脂类、挥发性等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炎镇痛、抑菌、保肝等药理作用;菌丝发酵研究表明,红缘拟层孔菌菌丝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膏和麦芽汁。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

  • 标签: 红缘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菌丝发酵 降解作用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中药狼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许多学者对狼毒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本文参阅了有关文献对狼毒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狼毒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东南亚国家青年人群中马拉色菌菌种构成。方法采集285名青年人(分别来源于中国、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面部正常皮肤及皮损区标本,接种于Leeming&Notman培养基后进行培养分离,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到种。结果共分离出8个菌种,共计501株马拉色菌,以球形马拉色菌为主,占40.5℅(203/501),其次为合轴马拉色菌19.0℅(95/501)、糠秕马拉色菌16.0℅(80/501)、限制马拉色菌11.0℅(55/501)、斯洛菲马拉色菌6.2℅(31/501)等。各国家间未见明显的地理学差异。结论东南亚地区青年正常人群及马拉色菌相关疾病患者中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

  • 标签: 马拉色菌属 微生物群
  • 简介:选取黑龙江省小麦品种126份,对其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型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春化和光周期基因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组合在黑龙江省小麦中分布频率明显不同。含有显性基因组合Vrn-A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为26.2%,其次是显性基因Vrn-A1/Vrn-B1和Vrn-A1/Vrn-B1/Vrn-D1,分布频率分别为23.8%和23.0%,最低的是Vrn-B1基因,分布频率为0.8%,Vrn-B3位点在黑龙江小麦中不存在显性等位变异。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53个小麦品种携带有Ppd-D1a基因型,表明光钝型小麦占42%,73个品种携带Ppd-D1b基因型,表明光敏型小麦占58%。结合田间性状调查分析春化和光周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光周期基因型对小麦的抽穗期有影响,Ppd-D1a的抽穗期比Ppd-D1b的抽穗期提前1~5d;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对苗期习性有影响。

  • 标签: 黑龙江省春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 简介:探讨一种菊科植物抽提物对小鼠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利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成分,结果表明该抽提物可降低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对血清中尿素、尿酸、肌酐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可减少血清二价金属离子Ca2+、Mg2+含量,增加Cl-含量;对碱性磷酸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无机磷影响不明显.

  • 标签: 菊科植物 抽提物 小鼠 血液 生化成分 二价金属离子
  • 简介:通过室内瓶栽试验对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9个菌株的主要子实体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采用DNS法和HPLC法测定了不同菌株胞内糖和虫草素含量。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试验结果,9个供试菌株中,8号菌株表现最优,子实体粗壮且生长整齐,虫草素及胞内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

  • 标签: 蛹虫草 子实体 多糖 虫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西双版纳黄瓜(CucumissativusL.vat.xishuangbannanesisQietYuan)是我国特有的黄瓜变种,老瓜果肉橙黄是区别于普通黄瓜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以不同类型西双版纳黄瓜为研究对象,分析果实成熟期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8份西双版纳黄瓜老瓜的平均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6.58mg/kgDW,叶黄素0.48mg/kgDW,Vc4.96mg/100g,可溶性糖1.97%,Ca173.21mg/kg,Fe1.28mg/kg,Mg121.89mg/kg,P339.67mg/kg,Zn1.47mg/kg。不同种质的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较大,变异范围1.34~261.55mg/kgDW,变异系数67.68%。随着果实成熟期的延长,β-胡萝卜素和α-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增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明显下降。在果实成熟期未检测到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积累是西双版纳黄瓜果肉颜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西双版纳黄瓜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维生素C 可溶性糖
  • 简介:文献报道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本研究检测了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真菌及其DNA在冬虫夏草中的共存,同时检测了2个真菌在冬虫夏草成熟过程中的竞争增殖力。应用色谱法和质谱法检测了冬虫夏草及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指纹谱。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活菌,在虫体和子座中检测到这两个真菌的DNA。从子座露出地表后,冬虫夏草的成熟伴有蛋白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指纹谱的动态变化,中国被毛孢竞争增殖力下降(P〈0.001)。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指纹谱均不能与冬虫夏草的成分完全重叠,与中国被毛孢相比。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与冬虫夏草的指纹谱更相似。结论:中药冬虫夏草的成熟伴有蝙蝠蛾拟青霉和中国被毛孢真菌共存于它的虫体和子座,也伴有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的变化和中国被毛孢竞争增殖力的下降。

  • 标签: 冬虫夏草 蝙蝠蛾拟青霉 中国被毛孢 竞争增殖力 真菌DNA分子共存
  • 简介:穗粒数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三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远缘杂交创造多粒新种质,对于拓宽小麦育种的遗传基础和促进育种水平的持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通过多年多点鉴定证明具有多粒特性(粒数/穗〉80)的31份普通小麦一冰草(Agropyroncristatum,2n=4x=28,PPPP)衍生后代为材料,通过田间接种白粉病生理,J、种E09进行抗病性鉴定、采用SDS—PAGE方法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分析以及株高、有效分蘖等农艺性状调查,发现26份材料表现抗白粉病,12份材料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亚基组成为(2*,7+8,5+10)或(1,7+8,5+10)。其中,8份材料的穗粒数大于80粒、株高小于75cm、抗白粉病且具有优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这为未来培育兼具高产、优质、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此外,对多粒、抗白粉病和优质亚基的可能来源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小麦-冰草 创新种质 多粒 抗白粉病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