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关于间隔距离、过渡电阻及跨接、电缆埋地敷设时装设SPD及SPD冲击电流值等方面的规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范》规定及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间隔距离公式中所引用击穿电压值并非定值,而是与其它参数有关变量,按实际情况考虑计算出间隔距离与利用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规范》关于跨接规定没有考虑到螺栓大小对过渡电阻影响;在审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闪电电涌侵入措施时,以单体为考虑对象,容易忽略审查全线埋地电缆另一端配电箱内是否安装SPD;安装有独立接闪器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接闪器直接安装在建筑物上两种情况下,《规范》中SPD每一保护模式冲击电流值因引用了不同规范规定而略有差异,且采用公式计算得出Iimp会因不同防雷分类所致雷电流取值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当无法计算时均规定Iimp取12.5kA,这不符合《规范》分类原则及相关规定。

  • 标签: 规范 间隔距离 击穿场强 过渡电阻 冲击电流值
  • 简介:大气加热率强度与结构是驱动全球大气环流关键因素,实际加热率分布与云三维结构密切相关。作者使用三维蒙特卡洛辐射传输模式,模拟计算了云分辨模式所得3个典型三维云场加热率廓线及通量;定义了两个参数来同时描述加热率廓线垂直分布和强度,通过与独立像素近似算法对比,定量统计分析了高分辨率下云三维结构对辐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分辨率条件下云三维结构对加热率廓线和通量影响十分显著,且不同结构云场所体现影响各具特点,提出需要考察现有大气模式中云三维结构对当前所用加热率计算方案订正方向。

  • 标签: 云三维结构 加热率廓线 辐射传输
  • 简介:介绍了杭州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设计思路和功能特点。在地质灾害隐患普查基础上,应用足够密度、实时传输雨量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各隐患地质稳定状况、前期有效降雨量、临近降雨强度对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影响,运用统计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临近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资料细网格插值、阀值自动判别、预警实时发布等技术,构建了全自动化运行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临近预警系统,将地质灾害预警精细到村、信息实时发布到责任人。该系统运行稳定,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应用效果良好,在防灾避灾和提高防治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地质灾害 精细化 临近预警系统
  • 简介:为确保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准确性和可靠性,需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计量标校。浙江省气象局结合本省实际,在3个市气象局试点开展气象仪器检定分所建设。截至6月底,共完成了189个区域站标校。通过“检定分所”这一载体,实行气象装备巡查、维护、排障、标校、修理等多功能集约化保障,推动了区域站定性检查向定量检测进步,发现并排除了多起传感器超差现象,提升了区域站稳定运行水平,推动了业务人员(特别是地面测报人员)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型。

  • 标签: 气象装备 检定 实践 评估
  • 简介:文章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市1999—2009年月气象资料和同期火灾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到月平均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总降水量、月无降水日数、月平均风速与月火灾次数关联度及其强弱顺序,其中月平均风速关联度为0.657,在强弱顺序中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为月无降水日数和月平均温度。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火灾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建立城市火险潜势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依据。

  • 标签: 灰色关联分析 城市火灾 灰色关联度 气象条件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2000—2012年4—6月850hPa层位势高度差异常(上海宝山或大陈岛站850hPa层位势高度值比贵阳站大7gpm或以上)形势下低空环流与江西降水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形势下,700hPa高度层上均有西南低涡活动。近50%个例江西省上空850hPa层出现风速16m/s以上低空西南急流,约40%个例有切变线活动;若去除850hPa无切变线影响和切变线出现较晚情形,江西省出现10站以上暴雨过程比例为85.7%。

  • 标签: 暴雨 位势高度 异常 低空环流.
  • 简介: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丁冰宙、表磧、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对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冰川融水径流进行模拟。敏摩洼分析表明,平均气温变化对于融水径流有重要影响: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融水径流将增加22.5%;而当气温升高2℃时,径流增加幅度将达到45.0%。相反,当气温降低l℃和2℃时,融水径流分别减小20.6%和37.6%。比较而言,降水变化对冰川融水径流影响较小。

  • 标签: 托木尔型冰川 冰川融水 敏感性 气温 降水 经流
  • 简介:由于自然气候系统极端复杂,具有内在混沌特性,并包括各种时间尺度非线性反馈,因此,气候变化无论观测,还是预估都存在不确定性。一些不确定性可用某些数值范围来表述,而另一些不确定性则可表述为专家对某些科学发现认识信度。每一种不确定性评估都需要专家进行判断,后一种不确定性更是如此。

  • 标签: 不确定性处理 评估报告 IPCC 非线性反馈 气候系统 时间尺度
  • 简介: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事件作用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 标签: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 简介: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IO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rn气象塔气象要素梯度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IO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暴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湍流动量输送、向上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暴日相比,强沙尘暴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因白天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占水平湍流动能10%-25%。

  • 标签: 强沙尘暴 PMIO浓度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 简介:应用HBV-D水文模型和多个气候模式预估了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珠江主干流西江径流过程,分析了21世纪水资源量和洪水频率变化。结果表明:2050年后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61—1990年)明显增加;流域平均月降水量和径流量在5—10月间均呈增加趋势,12月至次年2月呈减少趋势;年最大1d和7d洪量逐渐增加,重现期逐渐缩短。2030年前枯水期径流增加有望缓解枯水期用水压力,而2050年之后丰水期径流量以及洪水强度、发生频率增加将给珠江流域防汛抗洪带来更大压力,在制订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影响适应性对策时应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

  • 标签: 珠江流域 HBV-D水文模型 洪水 枯水 预估
  • 简介:绝热无摩擦下,位涡(PV)守恒性、不可渗透性和可反演性使之非常广泛地应用在中高纬度天气学诊断分析中,但由于其本身不包含力管项,无法描述强烈天气快速流形等局限性,因此分析了ZdunkowskiandBott(2003)提出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ERI),结果表明,绝热无摩擦条件下ERI在其表达式中就已经明确地包含了螺旋度和PV表达式,同时也涵盖了斜压大气中力管项效应,可以描述快速流形天气系统,具有Pv所不能取代优点,这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利用ERI诊断了2003年7月3-6日一次梅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ERI完整地刻画了这次降水带南移及降水强度变化特点,随着24h累积降水带移动,ERI低值区也随之移动,二者吻合非常好。和PV相比,ERI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变化诊断能力更强。

  • 标签: 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 位涡 螺旋度 力管效应 梅雨锋降水
  • 简介:文章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T-logp图等资料,对发生于2011年6月13日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雷达冰雹概率、垂直累积含水量、回波顶高、风暴追踪信息等产品以及自动站天气实况等发现,用于短时临近预报雷达冰雹概率及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该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与天气实况并不能很好地符合。其原因:一方面与雷达对风暴跟踪和SCIT算法有关,另一方面表明天气背景以及短时强对流天气所具有局地性特点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未能充分考虑。通过该个例分析,对于业务人员认识本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特点并提高预报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强回波 雷暴 新一代天气雷达 短临预报的准确率
  • 简介:利用江西省54个地基GPS站逐时GPSPW、降雨资料和NCEP1°×1°fnl分析资料,综合分析了2012年5月12日江西中北部地区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所有地基GPS站降雨都出现在GPS可降水量(PW)持续增长4—21h后,其中72.2%测站降雨出现在GPSPW持续增长4—12h后,降雨都结束于GPSPW明显减小至某一稳定值(55mm左右)时。降雨出现时GPSPW均大于某一值(阈值),且不同GPS站阈值不相同,阈值会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特别是海拔高度大于200m后,阈值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趋势更加明显。GPSPW迅速增长是由低层(850hPa)暖湿西南风急流加强东移至江西地区造成。GPSPW明显减小,是由于之前强降雨消耗了空气水汽所致。

  • 标签: 地基GPS PW 暴雨 急流
  • 简介:利用2006年3~5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得到北京地区春季大气气溶胶光学性质参数,包括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0.5μm)、Angstrom指数、单次散射反射比和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季气溶胶平均光学厚度0.67,Angstrom指数0.54,单次散射比0.88,粒子吸收性质较弱,粒子谱呈双峰形,以粗粒子为主,粗、细模态粒子粒径分别集中在0.17μm和7.7μm左右。相比2004年此次观测期间气溶胶粒径较大,粒子体积浓度较高,散射作用在其消光特性中比重略有下降。光学厚度日变化呈单峰型,日间单次散射比随时间逐渐递减,Angstrom指数在上午递减趋势明显,午后变得稳定。对同时观测天空辐射计与CE-318不同波长光学厚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得到光学厚度相关性很好,各波长小时平均结果相对误差小于7%。

  • 标签: 气溶胶特性 天空辐射计 北京
  • 简介:根据长三角地区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季长度进行划分,在对气温和4季长度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研究气温对长三角地区4季长度变化趋势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响应最显著,约每10a上升0.33℃。4季长度中,夏季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31.5%,且延长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4.6d/10a。气温与夏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且气温对夏季长度变化影响最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气温与夏季长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都在1996年发生突变。

  • 标签: 气候学 全球变暖 四季长度 MANN-KENDALL检验 长三角地区
  • 简介:通过对测量结果随机效应及系统效应导致误差分析,对机械温湿度计湿度部分不确定进行评定,以表征被测量之值所处量值范围。

  • 标签: 不确定度 误差来源 计算方法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尺度天气模式MM5对2010年1月14—19日沈阳大气污染天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对此次天气过程地面和高空气压场、地面至高空各高度层随时间变化水平风场及垂直剖面风场、垂直方向温度廓线等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描述大气污染中天气系统变化过程,分析造成大气污染气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此次污染天气过程对应地面场为长白山高压、地形槽环流型;500hPa高空天气形势为两槽一脊,地面风场主要受高压辐散气流控制;地面至高空不同高度水平风场均有偏南风切变和偏西风切变,垂直剖面风场对应有下沉气流,地面至高空温度廓线出现明显逆温。这些气象条件共同造成了持续污染天气。而500hPa位势高度场持续长时间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是造成长时间污染天气主要原因。

  • 标签: NCEP/NCAR资料 污染天气 数值模拟 沈阳
  • 简介:利用2004-2009年秋季臭氧监测仪3级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及周边地区气溶胶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OpticalDepth,AOD)和气溶胶紫外吸收指数(UltraVioletAerosolIndex,UVAI)平均值分别高于0.8和0.75;高气溶胶事件发生频次统计表明,AOD高值(〉0.4)频发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UVAI高值(〉1.0)频发于河北中部及南部地区;华北及其周边地区绝大多数城市平均AOD和UVAl分别高于0.7和0.60,而张家口、承德和阳泉3个城市平均AOD和UVAI值分别低于0.6和0.65。作者进一步研究了2006年10月30日一次霾事件中气溶胶光学性质以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霾由华北地区输送至渤海海域,并向东北方向输送;香河地基EZlidar激光雷达垂直观测结果进一步表明,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主要集中在1500m以下,其中高浓度部分集中于650m以下,平均峰值位于285m,平均消光系数达2.15km^-1;CALIOP卫星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大气低层气溶胶类型以工业和城市型气溶胶为主,而高层则由于上游大气输送沙尘粒予混入使气溶胶类型转变为污染一沙尘型。霾事件期间,香河站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AOD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08(0.04)升高至1.17(0.14);Angstrom指数平均值(标准差)从背景值0.90(0.10)升拿1.12(0.09);核模态、积聚模态和粗模态气溶胶粒子数柱总量均增加,其中细粒子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 标签: 气溶胶光学参数 华北地区 臭氧监测仪 激光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