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论语》“斯举矣”章向来难解。前人解此章,多由文字训诂而入,就文本说文本,而乏史料以为佐证。今据《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所记卫灵公与孔子事,并参以理据,对“斯举矣”章予以新解。

  • 标签: 《论语》 色斯举矣 新解
  • 简介:"仁"是孔门儒家思想体系之核心。仁之具体意义为何,前人所论甚多,胜义纷陈。据清人阮元《论语论仁篇》所论,大抵仁须并为,离群独处则不能成仁。《论语》中有"巧言令,鲜矣仁",以及"刚、毅、木、讷近仁"二句,前人在理解二句之时,每多以为多言者不能成仁,少言者则近仁,其实皆与儒家传统慎言之文化相关。可是,在适当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孔门儒家绝不反对。细究多言"鲜矣仁"与少言"近仁"之原委,对理解"仁"为何物当能有所裨益。

  • 标签: 巧言 令色 刚毅 木讷
  • 简介:关于内幕交易罪的立法思考卢小毛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暴涨暴跌的证券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截止95年3月份,全国股份有限公司已有6000余家,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共293家,市价总额3200多亿...

  • 标签: 证券内幕交易罪 泄露内幕信息 内幕人员 证券市场 内幕交易犯罪 内幕交易行为
  • 简介:自我决定是权利人针对自己具体人格要素进行自我决定和塑造的权利,其性质是对于具体人格权能进行抽象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以保护权利人的意志人格为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于生命、身体、健康和姓名的塑造与决定。对于自我决定的侵害表现为欺诈、胁迫和未履行告知义务等,侵害自我决定产生实际损害的,要进行完全赔偿,未产生实际损害的,要对于权利人自我决定机会的丧失进行象征性赔偿。

  • 标签: 人格权 自我决定 意志人格 权能 抽象
  • 简介:根据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归纳出信息产权民事法律保护的三个理想型规范形态:第一是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的产权保护模式,其规范形态是底层数据安全与隐私权为主的事后救济。第二是互联网平台信息产权交易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主的事前授权规范。第三是互联网+信息产权交易价值共享法律保护,形成共享激励模式,以反垄断法为主的事中规制规范。数字经济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市场分配方式,需要以信息产品定价机制来分配信息产权,形成公法嵌入私法的法律规范模式。

  • 标签: 信息产权 规范形态 人格要素 理想型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就“”的内涵而言,乃是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其依据在于道,道的开放性使“”成为可能。就“”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作为价值创造活动中的自由,是通过人格境界提升的途径来实现的。对先秦儒家思想中的“”进行辨析厘定,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也有助于我们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汲取智慧。为我们构建现代伦理学、政治哲学思想体系积聚传统文化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儒家把行权当否的标准内在化。又有可能导致规范意识的缺失。

  • 标签: 时中 时行 先秦儒家
  • 简介:元代江南地区容纳了因政治、军事需要,经济动因及其它原因前来定居的蒙古、色目人.本文深入分析了元代江南蒙古、日人和江南住民之间,以及他们本身之间形成的千姿百态的民族通婚关系,归纳了民族通婚的主要形式,并指出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元代江南也不例外.

  • 标签: 元代 江南地区 民族通婚 蒙古人 色目人 民族融合
  • 简介:广大农民群众能否拥有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话语直接影响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进程和结果。“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是执政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之相适应的农村话语体系应是政府话语与农民群众民主话语衡平型话语体系,但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几乎没有话语,处于一种集体“失语”状态,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对农村建设和发展拥有强势话语,或日“话语霸权”,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话语权 政府义务
  • 简介:《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孟子·告子下》均有关于“”和“礼”的论述。《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两者相同,有讨论“”(情、欲)和“礼”(外在规范)关系的问题意识,也有“札”来自干情欲,是对情欲之调节或引导的表述,《孟子·告子下》则不讨论这些问题。对情欲和礼之关系的认识,《孔子诗论》、马王堆帛书《五行》的思想倾向更接近《荀子》。用诗来改变人的情性之观念,《孔子诗论》和《毛诗序》一脉相承。

  • 标签: 孔子诗论 五行 孟子 荀子 毛诗序
  • 简介: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问题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转型期市场经济中的许多企业由于所有权与控制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难以实现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本文主要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关系,探讨了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的对策,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协调机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所有权 控制权 协调机制 利益相关者
  • 简介:道德两难是中西思想传统都曾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道德两难的情况可以分为虚假的、弱的、强的三类。先秦儒家创造了高明的经思想,并以之应对道德两难。如《春秋公羊传》提出了解决道德两难问题的三大法则,包括权衡法与两全法。中国传统的仁义冲突是“强的道德两难”,是先秦儒学着重思考和巧妙应对的难题。道德两难的解决有时必须以当事人的毁灭为代价。通过与康德伦理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等的初步比较,先秦儒家经思想在对付和解决道德两难问题上的独特性或优越性得以凸显。

  • 标签: 先秦儒家 道德两难 经权 仁义 冲突
  • 简介: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是当事人程序的核心,而证明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 标签: 证明权 程序权保障诉 讼证明方式 民事诉讼构 造审前程序
  • 简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土地承包经营的边际效用逐渐降低,需要合理的制度供给和相应的制度变迁。从制度供给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制度变迁主要经历了政策推动阶段、政策法律化开启阶段、政策法律化深入阶段和政策法律化完善阶段。通过对各阶段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结构和实施绩效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土地承包经营自下而上的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中,今后制度变迁的发展路径应更注重法律合理化、类型化变迁和政府守法等方面的改良。

  • 标签: 制度变迁 产权结构 政策法律化 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