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分析框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倾向调查”获取的抽样数据,分析消费者安全食品公共机构信任程度对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政府机构的信任程度直接通过信念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对食品和农业企业的信任程度既直接通过信念又直接通过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对科学家和学术机构的信任程度大部分直接通过信念和态度对购买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促进安全食品消费的政策建议。

  • 标签: 公共机构 信任 安全食品 购买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 简介:我国保险业虽经连续多年的快速发展,但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方面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有效需求没有得到释放。如何将潜在保险需求转化成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保险密度和深度是关系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保险大省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其为研究对象具有指标意义。通过对江苏省13地市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并阐述了当前消费者的保险消费意识偏好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提高我国消费者的保险消费意识的建议,以及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途径和办法。

  • 标签: 消费意愿 保险密度 保险深度 制约因素 需方约束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对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机械性理解,即认为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是绝对性的无限,指出其中存在的理解误区,反对盲目套用刘易斯模型,并得出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具有相对性和有条件性这一结论。

  • 标签: 劳动力供给 刘易斯模型 萨伊定律
  • 作者: 张海霞
  • 学科: 经济管理 > 产业经济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红地产》 2017年第1期
  • 机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趋紧;农民土地权益大量流失,社会矛盾加剧。农民土地权益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进行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新的农业供给体系。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有力推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17——2020年)2017年5月1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紧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力推进水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水运提质增效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 标签: 结构性改革 运输基础设施 战略部署 高等级航道 港口法 分工负责
  • 简介:当前,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粮食“三量齐增”、农产品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紧箍咒”,越绷越紧。农民增收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我国农业转型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本文考察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机遇。透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快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期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理论支撑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 标签: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适度规模
  • 简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三农问题”日益凸现。这就要求政府更加关注农民利益,改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状况,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以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为主线,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合理化供给的政策设计。

  • 标签: 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 农村 供给 综述 社会主义
  • 简介:2008/2009销售年度世界谷物供求形势大为缓解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大幅提高为2008/2009销售年度全球谷物供求关系的改善铺平了道路。最新预测2008年世界谷物产量为22.72亿吨,比2007年提高6.6%,创历史新高。尽管2008年所有主要谷物均有增产,但增幅最大的为小麦。预计2008/2009年度世界谷物消费量将达22.00亿吨,

  • 标签: 谷物产量 供给与需求 FAO 销售年度 供求形势 供求关系
  • 简介:利用19个国家1978—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长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失业率、大学毛入学率和人均GDP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理论。

  • 标签: 劳动参与率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力资源
  • 简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面临需要转型的境地。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即凯恩斯式的以需求侧为主导的短期干预已经无法将我国的经济从内外增长疲软的状况中解脱出来。亟待由需求侧拉动为主转向以供给侧拉动为主,适度增加需求侧比例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目前中央针对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诸多措施,对经济法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人便根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经济法,阐述了经济法面对的挑战以及需要从三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回应。

  • 标签: 供给侧改革 经济法 主体制度 宏观调控
  • 简介: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质量兴农,要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建设,

  • 标签: 农业综合效益 结构性改革 供给 地理标志农产品 韩俊 原产地保护
  • 简介:摘要: 能源是国家战略实施的基础。我国能源领域的高强度建设时代已经过去,为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为实现生态良好、美丽中国目标,中国能源行业从能源生产、能源基础设施、能源消费,到能源技术和产业导入,都亟需找准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本文基于综合能源供给侧改革的城市配网规划方法分析展开论述。

  • 标签: 综合能源供给侧改革 城市配网 规划方法分析
  • 简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我国结构性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深刻把握保障供给侧,优化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准确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实施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是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的需要、是提高农业收入的选择、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 标签: 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涵 意义
  • 简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如何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建立可追溯体系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3个区372位消费者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意愿。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成员情况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农产品的认知情况会显著影响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据此结论,分别从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消费者 可追溯农产品 购买意愿 购买行为
  • 简介:农户的声誉不仅能给农户带来直接效用,它还具备信息效应与资本效应,对农户参与农村社区公共物品供给博弈的均衡路径产生重要影响。在独立博弈下,声誉的直接效用能使农户采取合作行动;在关联博弈和重复博弈中,声誉的信息及资本效应对农户的偷懒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将导致博弈进入合作均衡。因此基于声誉损益的考虑,由农户自愿供给农村社区内的公共物品会是一个有效的结果。

  • 标签: 声誉 农户 农村社区 公共物品 均衡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中的生活垃圾每年产量逐步上涨,这一现象推动了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堆积量,减少对城市土地填埋的占用,还可以有效的将垃圾资源利用,并且选择无害的方式输出,有助于缓解我国垃圾处理的压力。我国垃圾处理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监管机制和统筹规划的缺失,焚烧发电业的不完善等。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原料供给路径及优化措施进行分析,希望本文所作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焚烧发电 原料供给路径 原料供给优化
  • 简介:摘要:供给侧的改革可以为供需领域带来众多帮助,从供需开始影响社会的各个环节,其中对财政税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财政税收政策为了能够适应供需领域的发展及变化,则应该加强对调整的重视,并分析现在发展基础上所产生的影响及限制,进而做好相对较为全面的分析,掌握财政税收政策对供给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供给侧下财政税收现状展开分析,并阐述了问题解决对策,仅供参考。

  • 标签: 财政税收 供给侧 应用 调整
  • 简介: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正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担保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对称性及局部排他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该属性使得私人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或只是有限介入,导致市场自身无法达到最有效的供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由政府参与、引导和动员私人资本共同供给的模式是有效的。

  • 标签: 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信用担保机构 补偿机制
  • 简介:根据1999~2013年我国12个粳稻主产区省际面板数据,基于投入导向DEA分析法,测算与分解各地区粳稻TFP71其分解项。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粳稻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技术效率下滑阻碍生产效率上升。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析粳稻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边际收益递减阶段,化肥施用利用率较低,人力资本对粳稻生产率存在负向影响;城镇化水平促进TFP和技术效率提高,但对技术进步具有反向作用;惠农政策显著促进技术进步,但与TFP呈负相关。提高粳稻生产率,须由技术进步“单轨效应”向技术推进和规模效率“双轨驱动”转变,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 标签: 要素供给 粳稻 生产效率 技术进步 DEA—Tobit模型
  • 简介:资本、劳动力和科技等因素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在考察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加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制度变革两个重要因素,运用我国1995-2014年这20年的相关数据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模型,从这五大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动力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特别是2009年以来属于异常偏高。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处于低水平。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制度变迁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先上升后下降,挖掘潜力巨大。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动力机制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