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7月26日—28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民歌保护成果展示"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顺利收官。该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和呼伦贝尔市政府联合主办,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政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部联合承办。本次集中展示了我区蒙古族长调民歌"申遗"十年来的保护成果,全面总结了保护经验,并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了多名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优秀传承人。

  • 标签: 蒙古族长调民歌 活动综述 成果展示 艺术研究所 蒙古语 阿拉善右旗
  • 简介:原创现代蒙古舞剧《蓝·印》将蒙古舞、现代舞、萨满舞三个舞种有机融合,是蒙古舞剧的成功探索和创新。舞剧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丰富的舞蹈语汇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思索空间。

  • 标签: 蒙古舞剧 蓝·印 蒙古舞 现代舞 萨满舞
  • 简介:<正>传统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弘扬草原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千百年来,历经世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继承、演变与传承,业已形成独具草原文化特质的艺术形态,继而为以社会主义文艺为标志的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着不尽的艺术养料和文化根基。众所

  • 标签: 蒙古族 研究与实践 民间舞蹈 舞蹈作品 舞蹈教学 草原文化
  • 简介:2009年8月28日到9月2日,首届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在包头市土右旗举办。这是第一次全区规模的二人台艺术盛会,我区西部呼市、包头、巴彦淖尔等盟市和山西省的部分二人台艺术团精心编排剧目,6台新创作的优秀剧目,55个小戏、小品、二人台歌舞节目参加了艺术节展演,6万多观众观看了演

  • 标签:
  • 简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艺术科研项目《中国曲艺志·内蒙古卷》已经出版发行。该书对内蒙古曲艺的历史与现状作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对境内20多个曲种的发展和流布作了记载。其中对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曲种第一次作了较全面的记述。是内蒙古曲艺发展史上首部曲艺专志。关于蒙古族曲种的入志问题,是编纂工作中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入志的过程也是这一学术问题在中国曲艺志总编辑部的专家,区内有关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解决的过程。现将在《中国曲艺志·内蒙古卷》编纂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蒙古族曲种学术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分述如下。收入《中国曲艺志·内蒙古卷》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内蒙古卷》中的蒙古族主要曲种有陶力、好来宝、乌力格尔。关于陶力。陶力是蒙古族最古老的曲种。汉译为“史诗”,或“英雄史诗”。早在20世纪50至60年代陶力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时的研究者大多是从民族文学或民间文学的角度对陶力进行研究,虽然做了许多搜集、采录和研究工作,但存在的局限是明显的。艺术集成志书的编纂拓宽了人们的眼界。研究者开始用新的目光审视陶力,对其说唱的内容、产生时间、传承方式、表演形式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立体的、带有整合性质的研...

  • 标签: 中研究 入志 志过程
  • 简介:我区旅游图书的出版发行对我区的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达到旅游宣传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让我区人们了解、认识、欣赏草原文化的深邃与悠久,这样也可以反哺旅游业的发展。内蒙古旅游图书的设计不但是要给读者展现一个内蒙古原生状况的文

  • 标签: 具有内蒙古 内蒙古文化 图书打造
  • 简介:由乌兰夫基金会、内蒙古电视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持举办的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艺术研讨会于2000年6月25日至6月27日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首都北京和自治区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歌唱家百余人聚集一堂,就进一步发展繁荣蒙古族长调艺术,弘扬祖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了研讨,并一道观摩了一台题为《啊,草原》的长调音乐会。研讨会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和歌唱家们就蒙古族长调艺术的名词规范、旋律发展、美学本质以及哈扎布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全区第二届蒙古族长调艺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乌兰娜

  • 标签: 全区蒙古 呼和浩特召开 族长调
  • 简介:4月19日至20日,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特约编剧座谈会在本团召开。这是继1998年首届座谈会之后的又一次专题会议。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化厅的领导和有关剧作家、艺术理论工作者以及本团全体一、二级演员参加了座谈会。内蒙古文化厅厅长焦雪岱首先在开幕式上肯定了二人台艺术团召开此次座谈会的必要性,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注重二人台艺术的理论研究,共同探讨在西部大开发机遇面前二人台艺术之发展方向。二人台学会会长王世一在开幕式上也从理论上总体阐述了二人台艺术的特征。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弘扬民族文化,高扬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明确创作规划及创作任务;探求二人台发展方向的主题进行了研讨。对剧目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观看了由特约编剧马占波创作的现代戏《官井》,指出不足及修改意见。内蒙古二人台学会还介绍了该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业绩及今后的工作打算。近年来,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努力适应新形式下观众的需求,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面向基层服务,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融艺术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剧目,培养出了武利平等一批优秀的二人台表演艺术...

  • 标签: 二人台艺术团 内蒙古二人台 召开编剧
  • 简介:本文以音乐组合为视域,将民族音乐组合纳入现代音乐语境下展开讨论;通过回顾历史发展脉络,对其进行了学术归类;民族传统音乐是民族音乐组合的基础与核心,是相对恒定因素,同时民族音乐组合的外围与中介因素在不断发生着变异,而这正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转型的方式与轨迹。这种转型有其深层的缘由,也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民族音乐组合是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当代的转型,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标签: 音乐组合 少数民族 传统音乐 转型
  • 简介:服饰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民族发展的历史,物化地展现了人们的审美取向与思想观念,是民族认同与民族心理的重要表征。传承和保护传统蒙古族服饰文化是草原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乌兰牧骑作为群众文化专业团体,应在演出和宣传中不断汲取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营养,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精髓,把对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保护视为己任并提高到推广草原文化的高度。

  • 标签: 蒙古族服饰 文化资源 乌兰牧骑
  • 简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编著的《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内蒙古卷》已于2007年3月由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卷为八开本豪华装帧,全彩印刷,内收各类乐器、图象彩色照片483幅,自治区境内乐舞岩画242幅,相关文字介绍及数据资料约20万字,

  • 标签: 音乐文物 大系内蒙古 文物大系
  • 简介:蒙古族文化应用于现代设计,不但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更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推广和传承。本文通过三种表现形式将蒙古族文化艺术融入标志设计,并以课堂教学实践案例,探索将蒙古族文化艺术融入标志设计的方式方法与可行性。

  • 标签: 蒙古族文化艺术 标志设计 运用
  • 简介:辛沪光在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时,以借鉴蒙古族原民歌的基本元素入手,在融入其民歌元素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了原民歌的内涵,注重交响乐的标题性和民族风格,结构清晰,从而使得作品有了一定的艺术魅力。作曲家学习和借鉴了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的音乐技法,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结合得自然而成功,是我国的民族音乐与交响乐完美融合的成功范例。

  • 标签: 原生态 蒙古族音乐 《嘎达梅林》
  • 简介:本文以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点,对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内蒙古地区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重要事件进行梳理、研究和总结。认为杨鲁安、张长弓、梁一孺、宋生贵、张树天、陈晗晟、唐春玉、霍如涛等人的相关论述是区内书法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指出区内一些书法教材及书法教育理论,以及2010年以后出现的以书法为研究对象的硕士论文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一定价值;认为《全国首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学术书籍的出版,是区内的重要书法理论事件,对推动书法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内蒙古 书法理论 代表作品 书法事件
  • 简介:蒙古族民间舞蹈多姿多彩,其中萨吾尔登舞蹈的表演形式非常独特,它在漫长的岁月中经历了从民间走向舞台的演变,并在其功能上做到了由自娱到娱人的完美蜕变。本文主要从新疆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的历史渊源、风格与类别进行阐述,并且和阿拉善的萨吾尔登舞蹈形式进行区分与对比,同时也分析了新疆蒙古族萨吾尔登舞蹈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与继承、价值与意义以及在今后的艺术化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去适应市场,应该秉持着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让萨吾尔登添光添彩。

  • 标签: 萨吾尔登 类别 价值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