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干预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的64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性护理组进行了干预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满意情况;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情况;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性护理组满意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情况、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术后出院时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干预性护理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 深静脉血栓 干预性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室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重症监护室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74例行静脉置管治疗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使用双色球抽签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例数相同,均为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重症监护室 深静脉置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防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调查。 方法 以 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入院下肢二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30 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管理组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管理,对所有患者护理后发生血栓的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管理组患者彩超检查1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患者血流5例出现静脉血栓,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预防性护理管理能够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静脉血栓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妇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进行综合性分析,重点在于全面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选择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X组和Y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和全面护理模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护理满意度以及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Y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概率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产后血流指标改善程度进行分析,Y组产后血流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X组,(p<0.05)。结论:为产妇开展临床护理操作,使用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整体提高产妇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可以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也可以改善产妇的血流指标。

  • 标签: 全面护理 剖宫产 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与护理要点有哪些。方法:选择病例的时间是2018年7月-2020年7月,来源于本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共确定110例,通过抽签法分组,命名55例为对照组,命名55例为研究组,护理模式各自为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最后评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研究组的DVT发生率要比对照组的DVT发生率低,在数据方面两个组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的运用既能够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起到预防作用,又可以显著性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全面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肾病综合征伴下肢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合并LDVT者50例(观察组)、未合并者50例(对照组)。分析L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糖尿病、关节炎症等;本院提出加强患者下肢运动训练、重视患者起居习惯、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等护理方法。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危险因素众多,需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集束化护理效果,研究集束化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且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整体优化护理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数值越小趋于正常则为有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显示正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实施集束化护理,更利于脑出血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率的下降。进行患者术后各项凝血指标的监测,充分发挥集束化护理的积极作用,可以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快所有患者疾病的康复进程,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压治疗仪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120例,按其收治时间的的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019 03月到2019 09月60例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2019 10月到2020 03月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气压治疗仪治疗(观察组),比较治疗效果,如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凝血指标、患肢周径差等。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96.67%高于对照组治疗疗效70%,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模式结合超前镇痛预防股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021年股骨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超前镇痛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g)、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以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Fbg、D-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患者DVT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康复护理模式 超前镇痛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护理模式结合超前镇痛预防股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2021年股骨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超前镇痛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bg)、D二聚体( D-dimer, D-D)水平以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Fbg、D-D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1d、3d VA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患者DVT的形成,减轻患者的疼痛。

  • 标签: 康复护理模式 超前镇痛 股骨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下肢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A1]。方法:选我院2015-2021年6年74例患者[A2],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在所选患者中发生了17例DVT,其发生率为22.97%,诱发DVT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合并血管损伤、多发骨折、年龄、D-D\APTT水平等都是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致伤原因、D-D、ARTT是造成DVT的独立因素,(P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压、心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5月我院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压、心率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脑出血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在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基本原则下、以及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行不同干预方法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行个性化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个性化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不同护理模式对胸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10月收治的胸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于胸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总体情况。

  • 标签: 胸心血管外科手术 随机对照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86例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后不同时间的静脉置管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第一个月的静脉置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第二个月、置管第三个月,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护理,可提升其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静脉置管感染率,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介入治疗、抗凝治疗对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抗凝治疗,研究组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5%;其PTS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亚急性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上介入治疗比抗凝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 标签: 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抗凝 介入治疗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其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健康教育护理 子宫全切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应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其中80例。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基础性措施)、研究组(40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