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浓度变化的意义及其对临床瘢痕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100例,根据瘢痕增生的不同时期分5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变化,并比较PⅢNP的血清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和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瘢痕增生早期,1-4个月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开始增加,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其血清含量进一步的增加,到5-8个月,PⅢNP含量达到了高峰。伴随瘢痕的成熟,PⅢNP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PⅢNP的浓度变化和瘢痕临床演进过程基本一致。同时证明了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与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的浓度呈定量的显著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不同的瘢痕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筛选的客观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血清 标记物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血清钠、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及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135例慢性心衰患者按NYHA分级将患者分成两组,心功能II级组,心功能III-IV级组,对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心脏彩超结果、血清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心功能III-IV级组血钠水平低于心功能II级组血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III-IV级组左房内径大于心功能II级组左房内径,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功能III-IV级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心功能II级组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表现为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血钠降低。血钠的变化与心衰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心脏的重构密切相关,可将血钠与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 标签: 慢性心衰 血清钠 左房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I、CA125和Cys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33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前后血清IGF-I、CA125和CysC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卵巢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IGF-I、CA125和CysC水平均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F-I水平与CA125、CysC水平呈正相关(r=0.6138,.5019.P<0.01)。结论卵巢癌患者3项指标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帮助。

  • 标签: 卵巢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糖类抗原-125 胱抑素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肺炎急性期心肌酶谱的变化、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价值。方法以酶动力学法检测心肌酶谱,以乳胶凝集法检测CRP,并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病毒性支气管肺炎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异常率、CPR异常率均高于细菌性支气管肺炎组及其他肺炎组患儿,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早期的心肌损害可以通过心肌酶谱变化反应出来,而CRP的变化是区别细菌感染和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指标。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心肌酶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抑制物抗凝血酶III(AT-III)、蛋白C(PC)的活性变化对血栓性疾病的影响,以期探讨在血栓形成性疾病、妊高征、糖尿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栓形成性疾病、妊高征、糖尿病及其对照组血浆中抗凝血酶Ⅲ、蛋白C的活性。结果(1)血栓形成性疾病AT一Ⅲ、蛋白C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O.01)。(2)正常孕妇和正常非孕妇比较AT一Ⅲ、蛋白C活性有差异但无显著意义(P<0.05),而妊高征者与正常孕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糖尿病无并发症组AT一Ⅲ、蛋白C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AT一Ⅲ、蛋白C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检测AT一Ⅲ、蛋白C在易栓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AT一Ⅲ 蛋白C 血栓形成性疾病 妊高征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5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及D二聚体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前的CRP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CRP及D二聚体水平降低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及D二聚体水平,对AECOPD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外周血中纤维蛋白原(Fg)、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浓度变化与其NYHA心功能分级的关系及意义。方法20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各个组别的血浆Fg、D–二聚体值。同时对其中117例冠心病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各个组别的血浆Fg、D–二聚体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浆Fg及D-二聚体含量有增高趋势,P<0.05,在冠心病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浆Fg及D-二聚体含量含量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Fg、D–二聚体浓度水平越高,血浆Fg、D–二聚体水平与慢性心功能不全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experimentalvaricoceleEV)的模型,测量睾丸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Bcl-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变化关系。方法将30只雄性青春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EV8周组和12周组(各9只)和相应的假手术对照组2组(各6只),通过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大鼠EV模型,分别于术后8周、12周处死动物,测左侧精索静脉直径,用比色法测CAT活力,免疫组化法测Bcl-2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V模型,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左侧精索静脉直径明显增大(P<0.01)。EV组双侧睾丸的CAT活性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左侧睾丸比右侧睾丸更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EV组双侧睾丸间质细胞中Bcl-2的染色指数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左侧睾丸染色指数比右侧睾丸下降更明显(P<0.01),EV12周组与EV8周组相比,EV12周组染色指数更低(P<0.05)。CAT活性与Bcl-2的染色指数在0.01水平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我们对EV模型做了观察和研究,认为过氧化氢酶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可能影响Bcl-2并抑制细胞凋亡。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