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15岁。双腋下、腹部出现皮疹伴瘙痒3年。查体示双腋下及腹部均可见2~3mm大小质硬肤色毛囊性丘疹,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患处毛发缺失。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毛囊壁可见海绵样水肿性水疱,毛囊漏斗部棘层肥厚,其周围真皮中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Fox-Fordyce

  • 标签: Fox-Fordyce病 顶泌汗腺性痒疹 汗腺毛囊角化病
  • 简介:尽管目前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用于临床,但侵袭性真菌病患者预后仍然不佳,这多是因为缺乏早期快速诊断真菌的方法。早期诊断与真菌病患者预后息息相关。传统的真菌诊断方法包括临床样本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包括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和基于蛋白质组的诊断方法也逐渐被用于真菌的诊断。这些新的方法显著提高了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 标签: 真菌感染 真菌病 真菌 诊断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手背嗜中性皮肤(NDDH)是新近报道的一种皮肤表现,被视为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Sweet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作者报道5例表现为手背脓疱性和溃疡性斑块及(或)大疱和小疱的患者。其中3例还有手侧缘皮损。2例患者有并发症,1例并发慢性肾小球肾炎,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另1例在发疹前患有链球菌性扁桃体炎。2例患者有发热,2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2例患者血沉增快。

  • 标签: 嗜中性皮肤病 手背 SWEET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液透析治疗 粒细胞增多
  • 简介:有辛拜读雷朋程教授主编的《皮肤性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现全书从编写体例到中西医的诊疗内容,均以崭新的面貌发展,归纳其特点有四:其一,古为今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病性 皮肤 古为今用
  • 简介:银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皮肤改变为主要表现并可累及关节。美国皮肤协会2009年制定了银屑外用药治疗指南,外用药可以单独用于治疗轻度-中度银屑病患者,也可以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用于病情严重者的治疗,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制定。

  • 标签: 银屑病 外用药治疗 美国皮肤病协会 指南
  • 简介:白癜风是以黑素细胞丢失和白斑形成为特征的常见色素障碍性皮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白癜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黑素细胞的破坏在白癜风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现将白癜风与遗传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白癜风 免疫
  • 简介:梅毒(Syphilis)是由密螺旋体属(Treponema)中的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u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人体感染后可造成许多器官组织系统的损害,且病程长。最近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梅毒发病和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有关,现综述如下。

  • 标签: 梅毒 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 简介: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皮肤性病专业性双月刊,刊号:ISSN1674—8468,CN44—1671/R。目前设有彩色图谱、名家笔谈、专题论坛、论著、经验交流、病例报告、公共卫生、护理园地、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等栏目。主读者对象为县级及以上皮肤性病科的专业人员,并兼顾相关学科的医药卫生和科研人员及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

  • 标签: 皮肤性病科 稿约 杂志 诊疗 继续医学教育 医药卫生
  • 简介:报道反转型银屑1例。患者男,31岁,头皮、鼻唇沟、腋窝、腹股沟等处皮疹,自觉瘙痒2年。专科检查:头皮、鼻唇沟、肘部、腋窝、腹股沟、阴囊可见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大小不一,境界较清,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表面覆有粘着性鳞屑。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见灶状中性粒细胞聚积,真皮浅层血管丰富并充血,炎细胞浸润,未见确切棘层细胞松解。诊断:反转型银屑。治疗:予阿维A胶囊30mg,每日1次;维生素E胶囊0.1g,每日3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每日3次;艾洛松、卡泊三醇外用,每天1次。2周后患者诉皮疹较前变暗,瘙痒明显减轻。

  • 标签: 银屑病 反转型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双腋窝、双腹股沟红斑、脓疱和糜烂1年,加重20d住院。患者于人院前1年双腋窝、双腹股沟处出现红斑,红斑上很快出现粟粒大小的脓疱,脓疱排列呈环形,并且向周围发展。数日后脓疱干燥形成黄色结痂,周围又有新脓疱发生;体温在37-38℃之间。曾服用雷公藤多苷40mg/d一年之久。

  • 标签: 疱疹样脓疱病 丙种球蛋白 雷公藤多甙
  • 简介:皮肤真菌可依据真菌感染皮肤组织的深浅不同,分为皮肤浅部真菌和皮肤深部真菌。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检查是诊断皮肤真菌的常用方法,三者通常需相互配合方能明确皮肤真菌的诊断。本文通过阐述这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诊断皮肤真菌的准确性。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真菌学检查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主因躯干、四肢突然起皮疹1月,于2011年2月就诊。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突然出现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橘黄色丘疹,以上肢伸侧、背部为重,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患者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查体:

  • 标签: 黄瘤病 发疹性
  • 简介:银屑是皮肤科的常见、多发病,而头皮是银屑的好发部位,其部位特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皮银屑治疗本身的复杂性加上缺乏循证医学和双盲的研究,使其临床治疗存在一定的挑战性,但是总体而言我们对于头皮银屑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现就头皮银屑的治疗及其新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 标签: 头皮银屑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42岁男性患者,右前臂淡红色斑块、鳞屑伴痒痛1个月,皮损沿Blaschko线排列。5年前相同部位及2年前项部均曾出现过类似皮损。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线状银屑

  • 标签: 银屑病 线状 BLASCHKO线
  • 简介:甲真菌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疾病,治疗存在很大的挑战。治疗方法主要有局部用药、系统用药、仪器治疗及联合治疗。目前局部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和联合疗法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提高了甲真菌的治疗水平。本文总结近年来甲真菌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甲真菌病 局部治疗 系统治疗 仪器治疗 联合治疗
  • 简介:银屑的其它外用药物种类较多,包括焦油类、蒽林和角质松解剂等,随着对银屑治疗临床实践研究的深入,掌握这类药物的正确应用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对加强银屑的外用疗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治疗银屑的其它类外用药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这类药物的较为全面的信息及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银屑病 外用制剂 焦油类 蒽林 角质松解剂
  • 简介:临床资料〈br〉患者,男,29岁。主因全身皮肤干燥、瘙痒,掌跖角化过度29年,于2013年12月4日就诊。患者出生后40d躯干部出现红斑基础上黄豆大小水疱、脓疱,易破疡、糜烂,未治疗;15d后水疱、脓疱可自行消退,留有全身潮红斑;之后皮肤反复出现水疱、脓疱、糜烂、红斑及脱屑;3年后水疱、脓疱逐渐减少,皮肤粗糙脱屑逐渐加重,并累及四肢,伴有明显瘙痒,冬重夏轻。冬季皮损加重时,双手掌皲裂深度达5mm,疼痛难忍,生活不能自理,全身有异味。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为第1胎,足月顺产,其父母为近亲结婚(表兄妹),家族中无类似情况,父母及一妹均体健。体格检查:身高:170cm,体重:65kg,智力正常,系统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脂溢性潮红伴脱屑,皮肤肥厚。肘部、臀部、膝部、腘窝及足踝部可见角化过度性斑块,脱屑明显。双手掌、足跖角化过度伴深在性裂隙,脱屑明显。双手掌指及指间关节屈曲变形,活动受限,指趾甲、头发及牙齿未见异常(图1a-1f);全身有明显酸臭味。右手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细胞变性、松解,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图2a,2b)。直接免疫荧光:IgG、IgM、C3均阴性。诊断:先天性大疱性鱼鳞样红皮。治疗:阿维A胶囊20mg每日1次,与午餐同服,金霉素软膏及皲裂膏(本院自制制剂)外用,皮肤康洗剂按1:20比例稀释后洗澡。1个月后复诊,面部潮红变为淡红伴少许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明显软化,裂隙变浅,异味亦较前减轻,但出现明显的口干症状,阿维A减为10mg每日1次维持2个月。复诊时患者皮损明显好转,面部少许淡红斑伴脱屑,关节部肥厚性斑块已变平、变软,手�

  • 标签: 红皮病 鱼鳞病样 先天性大疱性 阿维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