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的原因并探讨提高阳性率的改进方法。方法:以随访形式调查呼吸内科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和呼吸内科医护人员、检验科相关人员,详细了解痰培养的整个过程。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对留痰知识的欠缺;医务人员对痰培养宣教的力度不够,送检不及时并对痰标本未做初筛以及检验方法的陈旧等,是造成痰标本阳性率低的原因。结论:加强痰培养各个环节的监管,提高医生、护士、患者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意识,正确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及时送检,初步筛选,从而提高痰培养阳性的准确率。

  • 标签: 痰培养 阳性率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过程中采用的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26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6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之后,对照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15例患者,好转有17例,无效有31例,则其总有效率为51%,观察组的63例患者中,治愈有32例患者,好转有25例,无效有6例,则其总有效率为9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治疗的效果来看,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原发性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恢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消除临床症状,促使患者病情快速康复,确保患者的生存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 中医内科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空军总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该院白内障手术患者102例(186只患眼),以构成比或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参照有关指南对其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用药中,术前24~48h、24h和3~4h和术后24h内以妥布霉素注射液8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浓度4%)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患眼数,占总眼数百分比分别为50.54%、100%和49.46%,局部滴眼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为主,构成比为91.6%;术后以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和软膏眼内局部使用为主,构成比均为49.73%.调查的186例眼中均未出现眼内炎.结论:该院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1病例资料某患儿,女性,3个月零6天,以发热2天为主诉于2013年8月24日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简称“我院”)神经内科。患儿2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左右,伴流涕,有痰鸣,于我院门诊给予“安尔宁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炎琥宁”治疗,仍有发热,遂住院治疗。

  • 标签: 万古霉素 肝损害 婴幼儿 复方鱼腥草合剂 住院治疗 省儿童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氨氯地平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各40例。治疗后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降压有效率为92.5%高于氨氯地平组的75.O%和缬沙坦组的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3组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6例,其中缬沙坦组脑梗死1例;脑出血1例;氨氯地平组急性心肌梗死1例,脑梗死I例;联合用药组发生脑出血2例。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组合用药的降压效果优于其各自单独用药。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比较2种方法在隐裂磨牙根管治疗中对牙体的保护效果。方法:对有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但无牙折和牙周炎的172例患牙,分别采用正畸带环(85例)和复合树脂全冠(87例)对隐裂牙根管治疗前进行保护,并就患牙牙体保护成功率、牙龈刺激症状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正畸带环组和树脂全冠组在患牙牙体保护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2组在牙龈刺激症状和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树脂暂冠固定或正畸带环固定法是在根管治疗过程中保护隐裂牙理想的方法,复合树脂暂冠更有利于牙龈健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牙隐裂 根管治疗 暂冠 正畸带环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80例的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80例中,有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00%。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病死率2.63%。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治疗 高龄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临床中1例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的用药.结果:以临床药师的角度给出合理化建议,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结论:临床药师应在实践中协助医生,加强抗生素管理,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菌药物 微生态制剂
  • 简介:近年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在药物尤其是手性药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CD及其衍生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薄层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高速逆流色谱以及膜分离等方法中的应用作了系统介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糊精 手性药物 对映体 药物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UC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按《内科护理学》的西医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但不进行辨证施护和中医治疗;实验组依据UC的常见中医证型辨证给予护理,持续护理1个疗程。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施护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周围炎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治疗肾周围炎选择抗生素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460例糖尿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肾周围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38例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患者中,感染大肠埃希菌20例(52.6%),感染肺炎克雷伯菌7例(18.4%),铜绿假单胞菌4例(10.5%),变形杆菌3例(7.9%),肠球菌2例(5.3%),其他菌2例(5.3%).对药敏试验呈阳性的药物有呋喃妥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结论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合并肾周围炎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达标有助于预防肾周感染,合并肾周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早期选用有效抗感染治疗及病原学检查并给予胰岛素控制,可增加治愈率.

  • 标签: 糖尿病 危险因素 感染
  •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2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78例,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180例,对二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有如下特点:①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②空腹C肽及餐后C肽水平明显低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者(P〈0.01);③代谢综合征发生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高于非酮症或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明显受损。

  • 标签: 2型糖尿病 酮症 酮症酸中毒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谷浓度有效范围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接受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对664例次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药浓度谷值(14.18±9.28)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为204例次(30.72%),超过有效浓度上限、处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效目标浓度的有124例次(18.68%).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监测例次及调整用药比例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依据万古霉素的有效目标浓度值调整给药剂量,更适合个体化用药需求,对于复杂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突破当前有效浓度范围的上限.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谷浓度 目标浓度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制定下一步的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随机调取2013年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1920份进行分析.结果:1920份病历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1380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0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34例,占抽查病例17.40%.结论:经过3年整治工作我院抗菌药物管理指标有了明显提升,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依然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病历分析
  • 简介:目前,新生儿低血糖症对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构成了威胁,研究表明,早产、小于胎龄儿、围产期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糖尿病母亲娩出儿、感染、喂养延迟等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主要因素。该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是否引起脑损伤也主要取决于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2009年1月~2011年8月,我科采用微量血糖仪(雅培公司)对458例存在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产后1h进行了血糖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共有215例存在低血糖症,占总数的46.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新生儿低血糖症 临床防治 病因 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 围产期窒息
  • 简介:目的了解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一般情况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甲硝唑"并含"出血性膀胱炎"为主要检索词,对1990年—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万方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收集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的10例病例报道,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5例患者为女性,5例男性,平均年龄(37.70±5.10)岁,在使用甲硝唑2~3d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甲硝唑的剂量为0.6~1.4g/d,停药3~7d后出血性膀胱炎明显好转,没有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加强用药监测、对发生的反应及时处理是防控甲硝唑致出血性膀胱炎有效措施。

  • 标签: 甲硝唑 出血性膀胱炎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最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 针刺伤 新上岗护士 原因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救治合理性,为有效降低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中2009~2012年6月收集到346例由克林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与超说明书使用有一定的关联性,预后与及时诊断和合理救治关系密切。结论开展克林霉素安全性监测,及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救治药品是降低风险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克林霉素 过敏性休克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5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ACEI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24h尿蛋白量、血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ACEI类药物与ARB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著。

  • 标签: ACEI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引导下定位进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治疗.结果160例除1例外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95min,术中出血平均100mL,平均住院时间12.5d,1次取净结石146例,2次取净5例,总结石清除率为94.4%,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治疗泌尿系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引导 经皮肾镜 上尿路 取石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