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叙述了LH-70型轻便井口现场应用情况、结构分析、结构研究、技术改进的工艺过程,论订了改进的LH-70型轻便井口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现场应用效果。该井口装置自改进以来,现场应用600多井次,成功率达100%。改进的LH-70型轻便井口以安全、可靠、轻便等优点成为施工中必备的井口装置。

  • 标签: LH-70型 轻便压裂井口技术 改进 现场应用 辽河油田 井口装置
  • 简介:应用当量井径模型、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基质启动压力梯度非均质性及裂缝间的相互干扰,建立了稳态产能预测新模型;对影响非均质油藏水平井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经与经典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此稳态产能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储层渗透非均质对产量有重要影响。相对于水平井中间渗透带渗透率大小,两边渗透带渗透率大小对产能影响更大;启动压力梯度越大,对产能影响越大;与中间裂缝产量相比,两边裂缝产量对水平井总产能贡献值更大。

  • 标签: 非均质油藏 压裂水平井 产能预测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酸化作业成本较高、风险性大,对于探井,施工效果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决策的制定。从室内试验、施工曲线分析、增产倍比计算、生产测井评价、压力不稳定试井、后压力诊断分析以及后动态评估等七方面对各种油气藏酸化效果评价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各种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压裂酸化 效果评价 压力降落分析 不稳定试井 研究进展
  • 简介:针对海南福山油田储层温度高、孔喉细小、多薄层、油气井斜度大、射孔跨度大、塑性强等特点,分析了在该油田实施大型加砂存在着大跨度多段连续射孔且无法分层的斜井容易出现早期砂堵、高温条件下长时间施工液体携砂难度大、大液量注入储层伤害大等难题。增加前置液段塞级数和砂量打磨近井多裂缝降低弯曲摩阻,采用30~50目和20~40目支撑剂组合,降低施工砂堵风险;优选耐高温低伤害液体系,提高携砂流变能力和返排效率,降低储层伤害,在实现深度改造储层的同时,提高了多薄层储层纵向剖面动用程度。该技术在福山油田实施12口井,成功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大幅度提高了油气井单井产能,较好地解决了大跨度多段连续射孔斜井的增产改造难题,对类似油气井的增产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福山油田 高温 大型压裂 砂堵 斜井 压裂液
  • 简介:地层测试技术是采取井下开关井的方式录取地层的动态资料,因此与其它方法相比更容易取到反映人工裂缝特征的早期资料。对于搞清裂缝增产的机理、准确评价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永1—5非前后的三次地层测试评价为例,分析了前后测试层的压力动态,计算了小型和加砂后的裂缝参数,并通过后产量的理论预测与后本井的宴际生产动态的对比分析,论证了利用地层测试技术评价水力效果的可靠性。

  • 标签: 地层测试 人工裂缝 裂缝参数 动态资料 小型压裂 压力动态
  • 简介:页岩气藏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非常规资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而水平井钻完井技术和水力技术更是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关键。文章综述了几种页岩气水平井的完井方法,包括欠平衡钻井技术、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和控制压力钻井技术,介绍了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和国内外的应用实例。分析了现今页岩气水力的几种主要技术,如重复、多级、清水压和同步等几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在页岩地质理论、精确导向与储层改造、含气特点与模拟等开发瓶颈方面的探索与研究等建议。

  • 标签: 页岩气 水平井 水力压裂 进展
  • 简介:新场沙溪庙组气藏是西南油气田的主力气藏之一。目前,该气藏开发已步入中后期产量递减阶段。随着气藏开发调整的进行,部分井出现井间干扰、后效果不佳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加密井施工参数优化技术,对加密井的目标缝长、加砂规模、前置液比、平均砂比以及排量等进行优化,以保障加密井的效果。

  • 标签: 加密井 压裂 井间干扰 参数优化
  • 简介:针对大港油田歧口凹陷和沧东南皮凹陷储层井深,低孔低渗,后自喷能力弱液不能及时排出等问题,为了改善返排效果,提高产量,开展了国内外后返排技术调研,对主要的五项后返排技术开展其技术性、经济性、油气层保护以及安全环保等因素分析,研究形成了适合于大港油田的探井增产措施快速返排技术,2015年现场应用5口井,施工安全环保无事故,工艺成功率100%,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大港油田 增产措施 快速返排 优化研究 应用
  • 简介:低渗气藏气井产能测试中,常常出现利用测试数据计算的气井无阻流量值小于实际测试产量的现象。以河流相沉积低渗储层为例,通过单井模拟方法,探讨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渗透岩性边界是造成计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实际产量的主要原因,且河道砂的宽度越小,测试中气井产量越高,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越大。对低渗裂缝性储层中的气井,当储层渗透率各向异性特别明显时,也可出现类似狭窄条带边界影响的现象。

  • 标签: 低渗气藏 测试产能 边界影响
  • 简介:摘要:根据某油田外低渗透储层的地质特征,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水平井下压裂开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裂开发能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影响效果的主要参数有带数、半长、导率、间距和角。确定了水平井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杆数为3条,长度为100英寸,导度为35200米,角9O。为水平井现场裂开发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 标签: 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压裂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对水资源丰富的屋顶板而言,进入障碍更为严重,统计数字表明,某些采矿区50%的屋顶事故是由于顶板在吸水或漏水时造成周围岩石强度恶化。因此,丰富水条件下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及关键控制技术的研究对提高相似巷道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以下对水力基本顶沿空留巷顶板变形特征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水力压裂基本顶沿 空留巷顶板 变形特征研究
  • 简介:摘要:当前,施工数据采集、现场指挥、现场施工操作等工作均由仪器车辆完成,仪器车内的数据和施工现场的录像均未被传送至远方的监测中心,因此不能实现在线对施工现状的实时监测和指挥。由于地质条件恶劣,通信条件差,资料采集与监控难度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人员在现场指挥;对于一些紧急情况,组织专家咨询是很有难度的。因此,本项目拟进行酸化施工的远程指挥与决策系统研究,借助酸化施工的信息化应用软件,使技术人员能够在自己的工作间内,将工程参数、工程参数以及相关的音频、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达到了远程会诊、远程监测的目的。为解决现场酸化现场通信条件差,数据采集和监控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现场数据采集与监控的方法。文章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总体规划思想和关键技术。

  • 标签: 压裂酸化施工 远程指挥 智能支持系统决策系统
  • 简介:针对低渗透油田低产液量新井和厚油层油井单井产量偏低的实际情况,从储层改造角度对油井低产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储层特点和油井低产原因,采用缝内转向工艺和多级充填工艺对储层进行改造,有效地提高压裂缝在储层平面和纵向的改造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明显,为低渗透油田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 标签: 低渗透油田 低产新井 厚油层 裂缝转向 多级充填
  • 简介:非常规试油井口与套管头的连接方式不同,泵注头不同,井口主通径不同,要求压力等级高(70MPa、105MPa),能带泵送桥塞,远程控制,高压投球。结合河南油田非常规试油特点,研究配套了简易套管头完井试油井口装置、标准套管头完井试油井口装置和水平井泵送桥塞射孔试油井口装置,形成了河南油田非常规试油井口配套技术系列。

  • 标签: 河南油田 非常规压裂 配套技术 井口装置
  • 简介:酸化技术是解决水热型地热系统增产增灌的有效手段,针对北京地区低孔低渗的碳酸盐岩热储层酸化改造机理开展研究。以北京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模型建立、室内酸盐反应实验、GCTS三轴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的基础上,考虑表皮系数,优化了传统地热井产量计算模型,并对碳酸盐岩储层酸化作用机理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酸化作用会在井筒周围形成蜂窝状结构,降低储层强度,有利于形成人工裂缝。改造效果与储层构造特征、矿物组成相关,天然裂缝、岩脉、矿石条带以及节理等结构弱面越发育,酸化效果越好,碳酸盐岩含量越高,酸化效果越好。最后针对北京某地热井建立酸化增产技术方案,实现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

  • 标签: 碳酸盐岩 地热系统 酸化压裂 天然裂缝
  • 简介:研究区位于双桥地热田外围,地热勘查资料较少。区内某地热井井深2800m,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将用于办公区地热供暖。但其出水量受制于深部热储层渗透性能或沉积物堵塞地热流体通道等原因,小于邻近地热井,亟需引进酸化增产手段,提高地热井产能。通过地热井的成功实施,分析了地热地质特征,采用实验室模拟、数值模拟等手段,对酸液浓度、用量、设备选型等工程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制定了酸化增产技术方案,指导进行酸化技术应用,酸化前后出水量从968m3/d增加至2163m3/d,水温从43.5℃增加至46℃,实现了出水量增产123%以上,出水温度增温2.5℃,增产效果显著。

  • 标签: 地热井 碳酸盐岩热储 酸化压裂 地热增产试验
  • 简介:在1999年春天,BurlingtonResources公司开始对圣胡安盆地Lewis页岩层段的增产措施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液态CO2加砂(干)作业在Lewis页岩中的可行性,并比较液态CO2加砂与用水基系统油井产量的变化。通过产量对比和试井资料定量评价干式技术的效果。Lewis页岩分布于整个圣胡安盆地,是深度大约为4000ft的Mesaverde组中的一部分。在1999年处理的井中,有26口井采用了液态CO2加砂技术,这是一种无水增产措施。其余的井(46口)则用氮气泡沫水基液体进行。先前对Lewis页岩层段的研究工作认为当凝胶液进入低渗透且具有天然裂缝的地层中时,能引起渗透率的降低。通过采用干式方法采用无水基液对Lewis页岩层段进行和支摔可以消除或减少对天然或人工裂缝的渗透率的伤害。

  • 标签: 液态二氧化碳 加砂压裂 圣胡安盆地 渗透率 页岩 增产措施
  • 简介:针对碳酸盐岩储层,长庆油田已形成了以普通酸酸、稠化酸酸、多级注入酸酸-闭合酸化为主的三大酸工艺技术系列且取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但对致密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效果不理想.为此,2000~2002年先后开展了碳酸盐岩储层加砂理论研究和四口井现场试验,以期克服酸蚀裂缝长度的局限性,提高缝长,获得更好的改造效果.从储层改造的技术思路、实施效果、取得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碳酸盐岩 储层 加砂压裂工艺 气田 岩石 孔隙度
  • 简介:龙凤山气田是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气藏,水平井分段改造中采用的可钻桥塞通径小,结束后需将桥塞钻掉,既延长投产周期,又增加施工风险。大通径免钻桥塞配套可溶球的分段技术中,大通径桥塞拥有足够大的流通通道,可溶球在阶段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完较短时间内可形成流道,允许桥塞留在井筒内,不干扰后期放喷或生产。室内开展了可溶性球在不同温度清水、原胶液和返排液中的溶蚀实验,发现可溶球在清水中几乎不溶解,在原胶液或返排液中均可溶解,在95℃返排液中完全溶解需要约90h,完全满足分段时间的需要。在龙凤山气田3口井进行了大通径免钻桥塞射孔联作分段先导试验,注入总液量15078m3,最高泵注压力66.9MPa,停泵压力15~34MPa,平均注入排量7.8m3/min,后日产气14.16×104m3,日产油22t,与易钻桥塞工艺相比节约施工时间6d,节省费用43万元。该技术施工后可直接进行放喷投产,充分发挥了投产一体化优势,在致密低渗气藏开采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通径免钻桥塞 可溶球 分段压裂 先导试验 龙凤山气田
  • 简介:摘要:文章以某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矿区井下的瓦斯灾害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水力技术对井下瓦斯进行抽采,以此来提高抽采效率,缩短抽采时间,解决矿井瓦斯突出问题。期望通过本文的能够对水力技术在煤矿瓦斯抽采中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 标签: 水力压裂技术 煤层 瓦斯抽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