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魏晋南朝的录尚书事,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般由尚书省以外的公卿级官员兼任。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尚书省的'政本'地位密切相关。首先,以尚书省以外的要员任职录尚书事,能够增强尚书省处理政务的能力;其次,其他部门的要员有参与和掌握尚书事务的需要;最后,王朝有意用外来人员录尚书事,以形成录尚书事与尚书省长官的权力制衡。录尚书事首先必须总管尚书奏事。审署上奏文书、参与和主持公卿博议和尚书省的议政,是录尚书事'职无不总'的重要体现。

  • 标签: 外官录 尚书事 录尚书
  • 简介: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依照周礼"改定内",使北魏的嫔御制度发生了相当程度的汉化。本文通过考察两种史料中"贵嫔"、"贵华"、"充华",发现前两者属于新体制的"夫人",后者则是其中的九嫔。同时,《魏书》中用来称呼帝王嫔妃的"夫人"、"嫔"是为了表明这位嫔妃的名号属于礼制中的夫人或九嫔,而不是嫔妃的泛称。结论认为新制度袭用了汉族王朝遗留下来的很多称号,北魏自己创制的名号也不背离嫔御名称方面的文化传统。

  • 标签: 北魏 嫔御 名号 改制
  • 简介:<正>我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北京、承德等地的古代建筑,严格按照清廷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技术规定进行营建,习惯称为“式建筑”。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调查了河南各地近三百座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发现这些建筑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其建筑手法和结构特征,与式建筑差别很

  • 标签: 地方建筑 官式建筑 明清时期 早期建筑 古代建筑 正心
  • 简介:延续唐、宋之制,元代国家对涉及违律为婚和义绝的婚姻予以强制离异,但在具体规定上产生了明显变化,其解决婚姻冲突、救济婚姻双方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实践中,判决离婚并不是国家对民众婚姻的单方面干预,民众往往主动寻求官府对婚姻进行判决。作为司法者的官府,则希望在“厚风俗”的同时能够“免词讼”,通过法律宣传、民间调解以及提高司法效率等措施减轻诉讼压力。在具体的判决中,官府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法律规定判离,有时会出于现实的考量断以“已婚为定”,体现出“法意”与“人情”的衡平。判决离婚所展现出的这一图景正是元代、民法律实践的一个缩影。

  • 标签: 元代 判决离婚 违律为婚 义绝 法律实践
  • 简介:宋以唐之职事“寓禄秩,叙位著”,其排列顺序称为“阶序”。唐职事本自有品,品谓九品正从上下,品高者位高,品低者位卑。然列入阶序之职事却有高品反处下位、低品反居上列者。故学者或疑宋代“品变得无关紧要”。本文以所属机构为单位分析阶序与品之间的关系,发现阶序的构成原则为机构优先、品次之、机构内部按品顺序排列,卑品居于高品之上的现象仅存在于不同机构的职事之间。

  • 标签: 北宋前期 排列顺序 构成原则 官品 机构 优先
  • 简介:中国的古代的任资格制度,从属于封建君主集权制,名义上是为了管理国家——治民,实际上是为巩固一朝一姓的封建统治服务的。它在中国古代延续了二千余年,有一套系统的组织机构,一套较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有一定的理论体系。

  • 标签: 中国 古代 任官资格制度 组织机构 规章制度 儒家道统
  • 简介:因为一幅书法作品,竟使海峡两岸一对父子结束了四十年生离之苦。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讲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蒋介石侍从室中校参谋、现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项德颐和他的妻子、原国民政府军政部军医署少校译电室主任易雪冰,在杭州西子湖畔,同生离40多年的跨越海峡归来的儿子团聚了。

  • 标签: 侍从官 团圆记 官父子
  • 简介:<正>无论从历史的、科学的,或是艺术的任何一种角度来说,山西省应县城内的佛寺释迦塔——辽道宗清宁时期竣工的大木塔,都堪称是中华瑰宝。似是不负重望,1974年7月28日在第四层主像内,辽代末年填充的佛界宝物出世:罕见的辽代刻本、写本、书

  • 标签: 大藏经 音义 辽朝 千字文 阿含经 陀罗尼
  • 简介:唐前期外按照何种方式与比例分配月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天圣令·田令》及所附唐令的细致解读,结合《夏侯阳算经》及吐鲁番文书等材料,明确了唐前期外月料分配方式与比例,进而推演出唐前期外的经济待遇结构。一般认为,唐前期官员的经济待遇,无论内外,都是视其品而定,属于品级制的俸禄制度。实际上唐前期外经济待遇中的主要部分视其职务而定,属于职务收入。这种以职务为核心的经济待遇结构与唐宋间的官员等级结构演变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外官 月料 职田 经济待遇
  • 简介:从1924年起,奉天省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地方建设项目,为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由于奉天几大银号各自独立并拥有部分自主权,奉系军队不仅能够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取得数额巨大的军费,而且能够利用各大银号的这一特点,在未经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动用超过政府预算的经费.为此,奉天省长王永江实施了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改革,将奉天三大政府附属银号合并为统一的东三省银号,并加强了奉天省政府对它的控制.这一举措不仅限制了奉系军队的特权,使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不经预算核准就任意动用经费,而且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

  • 标签: 王永江 东三省 官银号
  • 简介: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说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 标签: 殷周 《周礼》 冢宰 辅相 宰相 源流
  • 简介:沧海笑,滔滔两岸潮冯梦龙曾在《警世通言》中说的“天下四绝”.其余三样在冯那个时代就销声匿迹了.唯有这”钱塘江潮”今人古人都看得见。

  • 标签: 海浪 古镇 风流 《警世通言》 钱塘江
  • 简介:本文以都的变迁为线索,展示了"观念的力量"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由名与实共同组成的制度嵌入作为整体的制度体系之中,其变化有待于"观念的力量"与皇权的推动,从而显示出一定的轨迹。秦代统治者从作为一方诸侯之"家"的场域出发,试图以"公天下"的方式整合大一统的国家。经过两汉家天下与私天下的形态后,由"共天下"而再次走向"公天下"。"都"亦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轮回:秦汉之际的都是行政指向的的中央派出机构,具有"公"的色彩;从汉代开始,"私天下"的色彩日重,作为皇帝耳目与爪牙的监察系统日渐发达,司隶校尉和刺史在职能上替代了都;隋重铸一统帝国,"公天下"成为精英阶层的主流认识,官制改革又使都再次走向"公"。

  • 标签: 司隶校尉 都官从事 公天下 私天下 共天下
  • 简介:大家知道,《周礼》又被称作《周》,因为该书系以六职官而分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伪《古文尚书·周》还记述周朝设有太师、太傅、太保等三公。而《礼记·王制》《周礼·春》则载有为后人所熟悉的所谓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称制。

  • 标签: 《周礼》 三公 《周官》 古文尚书 官司 周朝
  • 简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期间,清政府财政竭蹶。企图靠滥铸大钱、铁钱和滥发票、宝钞摆脱困境。所谓宝钞,即以制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自清文宗咸丰三至九年(1853~1859年),先后发行计有伍百文、壹千文、壹仟伍百文、贰千文、伍千文、拾千文、伍拾千

  • 标签: “福建永丰官银钱局” 大清宝钞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公元627—649年),是一个政治修明,百清廉,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 标签: “贞观之治” 唐太宗 年代 清廉 盛世 李世民
  • 简介:北魏迁都伊始,洛阳城建里坊之制未备,迁至洛阳的官僚贵族家庭的居住比较随意。如杨椿为弘农杨氏家族创居景宁里的情况即是如此。后来随着门阀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官僚贵族在居住问题上开始更多地考虑到身份地位,居住地的选址是否吉利也被考虑进来了。

  • 标签: 北魏 洛阳市 门阀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
  • 简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击败清政府和沙俄,侵略势力大举进入中国内地.为了巩固在中国的侵略地位和加强自身实力,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千方百计地从中国占有和掠夺矿产资源.安徽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位于南部的铜山,既蕴藏丰富的铁矿和铜矿,又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交通十分便利,成为这一时期日本在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日本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努力,是20世纪前期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和掠夺的一个缩影,在日本侵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日本 铜官山矿 清政府 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