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为确定整体效应试验模拟中的重要热工水力现象,本文以AP1000为例,对AP系列非能动核电厂全厂断电工况下的事故现象进行了识别和排序。通过分析非能动全厂断电的事故进程划分了事故阶段,并基于核电厂设计进行了系统分解;通过对法规进行技术分析,获得了非能动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的安全要求和评判指标;通过对主回路冷却剂系统(RCS)、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内热工水力现象的识别和重要度判断,得到了非能动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现象识别与排序表。研究结果表明:非能动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可分为主回路自然循环、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自然循环和长期冷却三个阶段;主冷却剂系统的水体积,尤其是稳压器内的水体积是全厂断电事故中应关注的核心评判指标;在系统部件内识别出的热工水力现象,按其对评估指标的影响程度,可进行现象重要度排序。

  • 标签: 全厂断电 非能动 现象识别与排序 安全判据 事故阶段
  • 简介: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很多功能依赖参数阈值的判决。阈值表征系统状态,更是构成反应堆保护系统是否启动的基准参考。常规的阈值监测数据固定单一,缺乏与时间、工况等的相关性,缺乏对多个阈值的综合考虑。在安全前提下采用阈值监测优化,包括通用的数据处理及有效滤波、阈值浮动,从单一参数扩展到多参数阈值判决,提高了系统阈值判决的准确性、完备性、实时性和鲁棒性,降低了堆芯熔化及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概率,提升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 标签: DCS I&C系统 阈值 数据处理 判决优化
  • 简介:管理部门审查作为管理改进的高级工具如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将不断推进核电厂管理改进,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文章指出,为了更好的应用管理部门审查这项工具,避免其流于形式、空虚化、表面化,管理部门审查组织部门可通过做好前期材料准备、合理安排审查会、加强发现问题跟踪等方式实现有效的管理部门审查.

  • 标签: 核电厂 管理部门审查 管理改进
  • 简介:介绍了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导则,重点是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组成和特点,并对福岛核事故后大亚湾和岭澳核电厂所做的改进进行了介绍.

  • 标签: 严重事故 管理 导则
  • 简介:秦山核电厂是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核电厂,它对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秦山核电厂15年的核安全审评和监督情况,对我国核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今后我国核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 标签: 核安全 秦山核电厂 审评 监督
  • 简介:硼稀释事故可在电厂所有运行模式下发生,是对核电厂的安全造成威胁的主要事故之一。本文概要地叙述了压水堆硼稀释事故的原因、后果和在设计中的预防及改进措施。

  • 标签: 压水堆 核电厂 硼稀释事故 安全管理 事故预防
  • 简介:数字化控制是核电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厂数字化控制系统(DigitalControlSystem,DCS)的应用在提高核电厂系统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以事件链模型为基础的传统安全分析技术面临挑战。为提高核电厂DCS的安全性能,需要关注安全工程领域的新研究成果,将其引入到核电安全领域并加以研究。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和过程(Systems-TheoreticAccidentModelingandProcesses,STAMP)安全模型,对比分析了其与传统安全模型的优缺点,说明了基于STAMP的风险分析(STAMP-BasedHazardAnalysis,STPA)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根据STAMP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对STAMP在我国核电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核电安全分析 STAMP STPA 展望
  • 简介:结合核电厂现有核安全、电力生产、风险等已有设备等级,以及考虑工业安全、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维修经济性等多种因素,针对AP1000机组设计特点,提出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目标的设备可靠性分级原则,并介绍了AP1000核电厂的设备可靠性等级以及设备可靠性分级的分析过程,增加了设备工作频度、工作环境和功能设备组的判定。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总结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应用经验。

  • 标签: AP1000 三门核电 设备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分级
  • 简介:为保证国产化的核电厂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其实施验证和确认(V&V)过程.为使V&V过程顺利进行,建立适用的V&V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提出了V&V体系的建立,该体系包括:明确具有层级关系的V&V指导文件;定义支持DCS研发生命周期的V&V过程;指定DCS软件完整性等级的划分方案以及确定V&V独立性、人员资质和工具的要求.该V&V体系适用于核电厂DCS软件研发项目,并对促进自主化开发和取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电厂 集散控制系统 验证和确认 验证和确认过程
  • 简介:电厂事故下,裂变产物气溶胶沉积在热构件表面降低安全壳气空间内放射性。其中,由于构筑物、部件壁面温度梯度的存在,热泳沉积对气溶胶颗粒沉积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采用符合安全壳气溶胶特性的公式计算了其在安全壳壁面的热泳沉积。结果表明热泳沉积效果随气溶胶粒径的增加而减弱;安全壳内壳表面温度梯度的提高,可以加强气溶胶的热泳沉积,从而提升安全壳内气溶胶的去除效果,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水平。

  • 标签: 气溶胶 热泳沉积 裂变产物 严重事故
  • 简介:本文针对田湾核电厂铀-钆燃料的燃料管理策略,探讨了相关的主要安全问题。它主要包括燃料管理论证的范围、铀-钆燃料芯块熔化温度的限值、相关的事故分析以及铀-钆燃料设计运行经验。最后指出了对我国压水堆核电厂燃料管理的经验反馈。

  • 标签: 田湾核电厂 燃料管理 铀-钆燃料
  • 简介:本文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和气载流出物排放氚的化学类别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给出了可能的排放量。结合对环境生物、空气中氚的监测经验,分析了开展核电厂液态流出物和气载流出物中不同化学类别氚监测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开展相关监测和剂量评估模式改进的有关建议。

  • 标签: 核电厂 流出物 化学类别 监测
  • 简介:岭澳核电厂3、4号机组作为刚投入运行的新建核电厂,在装料运行后一年内发生了20起运行事件。本文通过对发生的运行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事件的原因主要是在以下3个方面:调试与运行衔接、数字化控制系统(DCS)和人因管理。针对这些事件和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经验反馈建议,可供同类核电厂进行参考。

  • 标签: 运行事件 DCS 经验反馈
  • 简介:柏崎·刈羽核电厂在超设计基准地震发生后未造成严重事故,证明了日本核电厂具备抵御超设计基准地震的能力;日本在地震后如何检查、修复和恢复核电厂的运行值得密切关注;文中对一址多堆、地震与应急、业主与责任和地质地震调查提出了见解。

  • 标签: 核电厂 设计基准 地震
  • 简介:美国联邦法规10CFR.Part50《DomesticLicensingofProductionandUtilizationFacilities》所规定的"二步法"核电厂许可证管理程序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美国执行.为了进一步降低新建核电厂的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美国在1989年颁布了新的联邦法规10CFRPart52《EarlySitePermits;StandDesigndardCertifications;andCombinedLicensesforNuclearPowerPlants》,即"一步法"核电厂许可证管理程序.新的联邦法规已被新设计的核电厂,如AP1000所采用.根据中国核安全法规HAF0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的规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核设施的许可证管理一直执行"类似于两步法"的许可证管理程序.本文介绍了中关两国相应的核电厂许可证管理程序的要求,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 标签: 核电厂 许可证 法规
  • 简介:本研究对象为某核电厂取水泵房基坑边坡。根据边坡设计的开挖支护方案,采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边坡的开挖支护过程进行了仿真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边坡采用深搅桩加固、支护桩、预应力锚索等工程措施后,上台边坡和基坑边坡开挖后引起的位移和应力均较小,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 标签: 边坡 开挖支护 数值模拟 ANSYS
  • 简介:通过对日本柏崎·刈羽核电厂在2007年7月16日新潟地震中的主要震害情况的描述,分析说明该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基本情况,最后提出核电厂抗震设计与评价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 标签: 地震 核电厂 设计基准地震动 抗震评价
  • 简介:为对我国核电厂选址、水资源论证及用水指标提供参考,本文调研了美国核电厂的冷却方式、取水量和相关水资源问题,分析了美国在核电厂取水等方面的法规标准要求。美国核电厂水资源条件有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部分地区已开始逐步淘汰直流循环冷却方式。分析了不同冷却类型核电厂的取水水平,直流循环冷却方式和自然通风冷却方式的取水水平分别约为4.8xl0-2m3·S-1·MW-1和1.2x10.-3m3·S-1·MW-1。

  • 标签: 美国 核电厂 取水水平 水资源条件
  • 简介:国家核安全局于2017年8月发布了《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的技术政策(试行)》,鼓励核电厂逐步开展相关维修活动的优化研究,并建立维修有效性和风险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维修规则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技术政策的条款进行解读,使核电厂营运单位更充分地理解和执行技术政策,以推进风险指引型维修规则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 标签: 维修有效性 技术政策 风险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