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探讨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方法对我院住院诊断为乙肝并且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4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与HBV的关联性.测定再障病人T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40例乙肝患者同时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乙肝8例,急性黄疸型乙肝2例,乙肝肝硬化30例,急性再障为2例均为急性黄疸型乙肝,慢性再障为38例。40例患者入院前均未使用过影响血象的药物,20例予以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我们发现,予以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慢性再障有所改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18例未抗病毒治疗的有乙肝病史的慢性再障,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死亡率高,预后差。2例急性再障因肝衰竭其他合并症死亡1例,好转1例。测定T细胞亚群提示CD3、CD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5),CD8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O.5)。结论乙肝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HBV有关联性。其发病机理似乎系干细胞缺陷而非细胞免疫介导,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乙肝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治疗原发性肝病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为主,血液病方面对症支持治疗,随肝病好转血液病逐渐同时恢复,预后较好。急性乙肝合并急性再障疗效差,死亡率高。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3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33例非血液性疾病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都开展骨髓检验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按照I级到V级的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按照I级到V级的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骨髓检验后,可以更好的了解骨髓组织结构情况,对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骨髓检验 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共收治的3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出血护理等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精心护理,8例基本治愈,18例好转,5例无变化,有效率为86.7%。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会表现为极重度全血细胞减少症状,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非常大,而且导致该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如环境毒素、遗传、病毒感染等。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中便围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疗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常发的血液系统疾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情相对危重,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就是起病速度快、病情进展迅速,主要临床表现形式包括感染、发热、出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衰竭疾病,临床中一般会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制剂的疗效,讨论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以及促进造血治疗方法。

  • 标签: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诊治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分析,在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收治患者中选取70例为对象,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5例,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情况,总结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患者24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3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人群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FGF、VEGF在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骨髓组织中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对比治疗前提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FGF、VEGF表达水平可以为临床监测骨髓基质的改善情况,评价疗效提高可靠、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真实世界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医院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48例根据中医辨证予对应的中药方剂联合安雄治疗;西药组42例予环孢菌素A(CsA)联合安雄治疗。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外周血Hb、PLT均有显著改善(P<0.01,P<0.05),WBC、N改善不明显(P>0.05);西药组仅Hb有显著改善(P<0.01),WBC、PLT、N改善均不明显(P>0.05);对中医证侯的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组。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雄激素相结合环孢素 A治疗方法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 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展调查数据分析资料,抽取自 2016年 02月至 2018年 01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一组归入 31例,试验组运用雄激素(十一酸睾酮胶丸)相结合环孢素 A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雄激素(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方法,计算两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值、药物不良反应合计值。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值( 93.55%)大于对照组评估指标结果( 74.19%),证明数值指标检测后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合计值( 3.23%)比较对照组评估指标结果( 9.68%),未证明数值指标检测后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行雄激素相结合环孢素 A治疗的效果较优。

  • 标签: 雄激素 环孢素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措施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8/20),护理满意度为95%(19/2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14/20),护理满意度为75%(15/2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或消除活动后乏力感,使体温降至正常,使患者学会自我保护,并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真实世界门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及疗效。方法评估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治疗176例AA患者的诊断流程、治疗方案及疗效。结果患者出现症状至首次就诊中位时间7(5~120)个月,就诊原因包括出血(52.3%)、贫血(51.7%)、感染(6.8%)。诊断流程中168例(95.5%)患者完成髂骨骨髓穿刺(骨穿),仅22例(17.1%)完善了多部位骨穿(胸骨分类);骨髓活检完成率85.1%(143/168);只有59.5%(100/168)和58.9%(99/168)完成了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86例(48.5%)完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筛查;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完成率最低,仅45例(26.8%)。环孢素A(CsA)联合雄激素及左旋咪唑为最常见治疗方案,总计77例(43.8%),其次为CsA联合雄激素45例(25.6%),单用CsA者24例(13.6%),单用雄激素者16例(9.1%),14例(7.9%)患者确诊后选择中药或未治疗。根据门诊复诊频率将176例患者分为复诊规律组(每年≥4次)130例(73.9%)和复诊欠规律组(每年<4次)46例(26.1%)。复诊规律组6个月有效率较高(52.5%对28.0%,P=0.005),12个月高质量缓解率更好(40.7%对16.7%,P=0.027),24个月复发率更低(4.4%对36.4%,P=0.001)。结论真实世界治疗的AA患者诊断流程需重视多部位骨穿检查并完成PNH克隆筛查、流式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造血祖细胞培养检查;门诊规律复诊患者可获得高质量缓解,复发率低,推荐每年至少复诊4次。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真实世界 门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4例,分成实验组17例,对照组17例,对照组给予雄激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0.58%,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调整雄激素的剂量之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没有对治疗产生影响。结论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受到患者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环孢素A 雄激素 再生障碍性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雄激素相结合环孢素A治疗方法应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治疗的6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开展调查数据分析资料,抽取自2016年02月至2018年01月,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一组归入31例,试验组运用雄激素(十一酸睾酮胶丸)相结合环孢素A治疗方法,对照组运用雄激素(十一酸睾酮胶丸)治疗方法,计算两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值、药物不良反应合计值。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值(93.55%)大于对照组评估指标结果(74.19%),证明数值指标检测后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合计值(3.23%)比较对照组评估指标结果(9.68%),未证明数值指标检测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行雄激素相结合环孢素A治疗的效果较优。

  • 标签: 雄激素 环孢素A 再生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