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连玉如撰写的学术专著《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新德国问题”探索》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围绕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后出现的“新德国问题”,对统一德国在变化了的国际关系中外交政策的连续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原则和操作两个层次、历史和现今两个时期、内政和外交两个领域进行了较为

  • 标签: 国际关系 德国 外交政策 《新世界政治与德国外交政策》
  • 简介:二十世纪初,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的扩张野心也在不断膨胀。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根主线.统治阶级本着实用主义精神,以寻求资本最大利益为终极轴心,在整个二十世纪初,紧紧围绕着这一轴心,依据时局的变化。以外交对象的强弱和时间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政策走向。大体而言。美国对拉关与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始终如一地采用扩张主义政策。而对欧洲列强与日本则间隙地采取孤立主义到扩张主义再到孤立主义的政策

  • 标签: 孤立主义政策 扩张主义政策 资产阶级利益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外交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外交政策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也体现了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变化。这些对中国应对边界问题,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发挥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中国外交的三个时代分期入手,按照中国与国际体系关系的变化,分析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演化,阐述对外政策变化对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对外政策 边界问题 国际体系
  • 简介:本文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外交政策的演变,并阐明该时期两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与1904年“英法协约”的关系,认为法国主要是为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而英国主要是为了遏制俄国才最终签订“英法协约”的。

  • 标签: 法国 德国 英国 俄国 1904年“英法协约”
  • 简介:美国外交政策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杨平□[美]哈里·哈丁编者按:本刊执行主编杨平应美国新闻署邀请,于1997年5月23日~6月19日对美国有关机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期间走访了许多知名机构和专家学者,如“美中全国关系委员会”主席大卫·兰普顿、...

  • 标签: 美国外交政策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文化差异 自然条件 国际环境 人的历史观
  • 简介:“埃利希-阿尔特事件”是“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当局谋杀波兰两个享有国际声望的犹太工人领袖埃利希和阿尔特而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外交事件。1941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卫国战争,将羁押两年之久的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出狱,并允诺他们组建国际性的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当发现这一计划威胁到苏联的现行体制时,又将他们打入图圄,并用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取而代之。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波兰的长远利益,秘密处死了阿尔特(埃利希此前已自杀)。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抗议和反苏浪潮,为了平息事端,斯大林不得不派苏联犹太人代表团出使盟国,以修旧好。

  • 标签: “埃利希-阿尔特事件” 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 苏联外交政策 美国
  • 简介:珍宝岛事件作为中苏间一次边境武装冲突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很大冲击。它使得中国在面对战争威胁,完全被孤立的形势下逐渐使外交贴近国际形势的现实,绝地逢生,从而迈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步伐,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 标签: 珍宝岛事件 中国外交 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
  • 简介:冷战结束后,研究层次由国际体系层次向国内单位层次的回落及其拓展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趋向,重视研究国家对外政策中的国内根源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而在纷繁复杂的国内根源中,思想因素以其在外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无疑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思想观念对政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帮助决策者认清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影响决策者对战略形势的评估与判断以及本身内化为政治体制中的一部分。

  • 标签: 美国外交政策 思想逻辑 思想史 国际关系研究 透析 冷战结束
  • 简介:西柏坡时期,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新中国即将诞生。此时,中国外交向何处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奉行和平的革命的对外政策的原则,抛弃旧中国外交的传统,把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相继确立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西柏坡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 社会主义国家 国内外形势 “一边倒”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我国的独立和主权,积极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使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迅速扩大,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坚定力量。外交政策是指导国家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谋求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独立自主。邓小平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

  • 标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要内容 世界和平 和平与稳定 反对霸权主义 国际新秩序
  • 简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和指挥中心,是我们党开展外交工作的主要地方。党根据抗战形势的变化发展,及时调整抗战外交方针,实现了外交政策由抗日的外交政策到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不仅巩固了边区政权,也为新时期我党的外交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 标签: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外交政策
  • 简介:“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中国的总体外交政策契合无间.实际上,它是习近平主席创新外交策略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关于执政思想和外交政策两篇重要演说的对比和综合分析,可以根据中国外交政策目标构建分析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组织性原则.

  • 标签: 中国外交政策 丝绸之路 经济带 习近平 组织性原则 执政思想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国际国内双重视野下日本外交政策中的美国因素。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时代背景,描绘了日本战后的困境以及美国如何独占日本,中苏两国为何放弃驻军日本。第二部分分析了美国战后政策的发展演化。第三部分是梳理吉田茂外交政策中的美国因素,探讨当时的三项政策如何在美国影响下变化。最后则是对日本在美影响下外交政策的特点与影响的总结。

  • 标签: 日美关系 外交政策 日美同盟 日本右翼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 标签: 俄罗斯 俄美关系 对美政策 忍让 抗争
  • 简介:本文作者针对德国新总理默克尔所面临的内政形势、改革任务及外交政策等问题,拜访了一些德国前政要、资深议员及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之坦诚地进行了交谈,将相应看法和观点尽可能作了梳理归总,以期为探析德国新政府的态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 标签: 德国 默克尔 内政 改革 外交政策走向
  • 简介:朝鲜核试验后,中国政府发表了语气极为严厉的声明,并积极在各方斡旋,重启六方会谈,争取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由此体现出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更有所为,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把周边安全与稳定摆在对外关系的首要位置;新的国家利益观;务实外交;建设和谐世界主张。

  • 标签: 中国 朝鲜核试验 外交
  • 简介: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体现了美国民众对其过去四年执政成绩的肯定。未来四年,奥巴马会基本延续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方针政策,并在一些问题上力图有所突破。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会变,亚太地区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将完成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将继续下去。美国将进一步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斗争,推进阿拉伯世界的"民主化"进程。美国将全面推动美俄关系的发展,并始终关注朝核问题。然而,目前美国的国内、国际局势并不乐观,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将受到诸多挑战。美国的政治"极化"和社会分化造成了大量矛盾,对奥巴马第二任期的施政将造成不利影响。北约内部矛盾重重,美国希望利用北约主导全球事务的构想很难实现。西亚北非地区的不稳定局势牵制美国战略重心转移。未来阿富汗的局势将不容乐观。鉴于国际形势和美国实力的变化,奥巴马在其新任期内的外交目标很难完全实现,美国外交战略的实施将不会一帆风顺。

  • 标签: 美国大选 奥巴马政府 外交政策 巧实力外交 再平衡战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世纪30年代前后英国在国际危机外交事务中表现出忍让、妥协、直至后来的绥靖政策,其结局给世界带来危险的战争.这与一战后英国强势处理国际事务、20年代采取“扶德抑法”和满足通过条约、国际联盟下的维护集体安全体系有关.英国的这种“和平外交”决策和英法满足德意日的侵略利益的做法,实际上袒护了法西斯的侵略行动,其结果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前后 英国 和平外交 国际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