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解析高分辨率蛋白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蛋白质标记技术、核磁脉冲技术及谱仪硬件技术等密切相关,而液相核磁共振技术已经突破了蛋白质分子量的限制,甚至可以对几万或几十万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结构和动力分析。近年来,关于蛋白质动力研究一直是蛋白质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各项关于动力研究的技术和理念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应用于蛋白质多个位点,并同时进行动力研究的手段。本文主要阐述顺磁弛豫增强核磁新技术对蛋白质溶液动力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 标签: 顺磁弛豫增强 核磁共振 蛋白质动态 蛋白质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采用TCD评估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动力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磁共振扫描确诊,并以同期接受门诊检查的患者50列作为对照,分别采用TCD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对两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MCA段患侧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健侧,二者的比值则显著低于门诊患者,而ACA段则呈相反规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CA段虽有患侧血流速度略高于健侧,比值略高于门诊患者的情况,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MCA段PI值进行比较,则可见脑梗死患者的健侧值与门诊患者基本接近,均显著高于患侧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患者实施TCD检查可以通过其血流动力指标的变化信息反映侧支循环情况,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治疗小于及预后的评估提供有效一句,颇具临床。

  • 标签: TCD 大脑中动脉区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改善,而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心率、血压,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变化更为平稳,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维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果,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瞬时波强(WaveIntensity,WI)技术评价青、中年肥胖者血流动力与心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WI技术检测42例肥胖者(肥胖组)和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双侧颈动脉,比较两组WI各参数。结果肥胖组颈动脉瞬时加速度波强(W1)、瞬时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血管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较对照组增高(P<0.01);R-W1时间(R-1st)、W1-W2时间(1st-2nd)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WI技术能够综合评价肥胖者早期心脏、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瞬时波强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 肥胖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及搏动指数(PI)。分别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流动力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研究组患者右侧大脑Vs、双侧PI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侧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BIS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镇静,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比两组患者在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T3(拔管后10min)时血流动力及BIS值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流动力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在T2时BI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平稳心率,改善血流动力指标,促进患者自我意识恢复。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血流动力学 气管拔管 BIS值
  • 简介:Ferron逐时比色法中Al-Ferron体系反应动力常被视为准一级反应,由此可推得相应的拟合方程并测得相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b,显色剂Ferron作为反应物之一其用量必然直接影响测量的结果。以不同OH/Al比的聚合氯化铝溶液为研究对象,抓住Ferron浓度这一核心要素,对Al-Ferron体系反应动力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Ferron]≥2.0×10^-3mol/L是确保动力速率常数kb准确测量的基本保证。

  • 标签: Ferron比色法 Ferron浓度 准一级反应 动力学反应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且均对血流动力较稳定。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老年性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74例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中药治疗)和观察组(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各有患者37例。治疗1个月后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5.68%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4.59%的有效率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CSA时选用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单纯中药治疗,值得将该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推拿 中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3例,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变化,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R、CO、CVP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HR、CO、CV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水平,同时此期间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危重症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快通道心脏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2例经快通道心脏麻醉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麻醉诱导,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加用右美托咪定,比对两组患者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变化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诱导后1min、插管后5min、10min心率、血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提高血流动力稳定性,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快通道心脏麻醉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流动力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96例,根据患者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分为出血组(45例)和无出血组(51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就诊的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彩超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参数进行测定,并将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出血组、无出血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较高(P<0.05);平均血流速度较慢(P<0.05);门静脉内径扩大(P<0.05);肝硬化出血组、无出血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论临床应用彩超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改变的观察不仅无创简便,且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病情进展情况的判断、治疗方案的指导及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肝硬化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上消化道出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2-028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危重患者血流动力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76例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接受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舒适护理的38例患者归入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指标变化情况,同时,由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显著改善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再加上有效的舒适护理,帮助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融)S)血流动力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产儿RDS60例,随机分为常频通气(CMV)模式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模式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保温、营养支持、保证内环境的平稳以及预防感染等。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CM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和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血气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通气8-12h后心率、TCS02、PH值、PCP2以及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FOV模式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CMV模式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FOV与CMV治疗早产儿RDS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血流动力,但HFOV治疗可更快速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症状,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机械通气模式 呼吸窘迫 早产儿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