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刘少奇两访苏联黄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新中国建立前后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尽管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他国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应当借鉴。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也为了争取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

  • 标签: 刘少奇 斯大林 中共代表团 毛泽东 王稼祥 向社会主义过渡
  • 简介:扫除文盲是列宁文化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宁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扫盲运动是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苏联文化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一个资本主义发展薄弱、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战线和文化战

  • 标签: 扫盲运动 扫除文盲 文化知识 革命理论 苏维埃政府 扫盲教育
  • 简介:<正>据英国《社会主义法律评论》1982年第2期报导,七十年代是苏联法律教育大发展的十年。在1970—1980这十年间,苏联的法学院虽然还是4所,但是法律系的数目却由原来的30个增加到46个。在1980年,法律专业合格的毕业生有15,700人,差不多是1970年毕业的7,900人的一倍。1981年至1982学年,所有法学院和法律系注册的学生有97,700人,其中29,100人为正规的全日制学生,其余或是夜校生,或是校外生。此外,中等专科学校还培养

  • 标签: 法律教育 苏联 大发展 七十年 社会主义 法律系
  • 简介: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在国内进行以政治改革为先导、以'公开性'为动力的全面改革,在国际交往中则推出以谋求缓和、增进共识、实现和平共处为主导思想的'新政治思维'。在新思维的指导之下,苏联近三年来的对外方针和外交活动引人注目。特别是戈尔巴乔夫1986年7月28日在苏联远东重镇海参崴发表全面阐述苏联亚太政策的讲话以来,苏

  • 标签: 外交活动 谢瓦尔德纳泽 苏美关系 政治改革 国际交往 勃列日涅夫
  • 简介:苏联社会正在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这里目前所发生的许多变化,不能认为是通常意义上的改革。所谓改革,其目的理应是使现有体制更臻完善,更加先进。可是苏联今天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改变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由一种制度去代替另一种制度,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是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结局如何,难以预料。不过,现在就可以大胆地预言:苏联退回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当然,苏联与东欧各国的情况不尽相同,这里没有正式提出由社会主义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方针路线,但是,赞成这种

  • 标签: 苏联经济 苏联社会 现有体制 改革现状 部长会议主席 社会政治制度
  • 简介:石油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现代化的工业、农业、运输业和服务性行业等,乃至整个社会生活,无不同石油发生密切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石油生产发展很快,六十年代初苏联的石油产量不到美国的一半。1974年已达到4.59亿吨,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石油生产国。

  • 标签: 石油形势 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工业原料 服务性行业 石油生产国
  • 简介:<正>美国研究苏联政策的第一代专家三十年前,对苏联政策的解释,基本上为一批原来的盂什维克、托洛茨基分子、前共产党人或至少是当年的同路人所独占,这些人对马列主义造诣颇深,而且数十年来一直密切注视着苏联以及国际共运的发展。他们彼此在看法上未必能取得一致,再说他们的见解也不见得都正确。然而,他们毕竟都具有相当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苏联内部的动向、对斯大林及其信徒们的意图,能够把握住实质,能够猜测到苏联所可能作出的反应。

  • 标签: 苏联 托洛茨基分子 同路人 斯大林 马列主义 国际共运
  • 简介:历史极难掩盖,因为事实无法更改。历史又极易涂抹,因为有人希望颠倒黑自,同时有人容易偏听偏信。被颠倒和被偏信的历史有时极难还原。

  • 标签: 战俘 苏联 历史 颠倒
  • 简介: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Ⅱ)张会森黑龙江大学七社会在发展变化,语言中不断出现新词语。在本文"六"部分中我们谈了外来词的借用。新词的另一部分是俄罗斯人自己利用俄语既有的手段构成的"俄语词"。这类词是大量的。本文仅取大众传媒中常见的,涉及政治、经济生活领域的一...

  • 标签: 苏联解体 大众传媒 俄罗斯社会 形容词 俄语 社会经济制度
  • 简介:1977年苏联宪法中提出的'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概念,到底是什么含义?它是否符合苏联的国情?本文想对此作些评述。苏联'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这一理论,最早见于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当时他宣称:'在苏联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不同民族的新的历史性人们共同体——苏联人民'。

  • 标签: 共同体苏联 历史性共同体 新的历史性
  • 简介:苏联共产党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党,规定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党员"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于是党的权力逐步向上一级机关集中,全党的领导权最终就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国家结构的联邦制服从于共产党的集权制,这是维系苏联稳定存在的命脉.但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中央在领导政治体制改革时自愿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共产党不再管理国家机关,苏共的集权体制被打破,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失去了管理党和国家的权力.在苏共中央丧失集权后,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却不再有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这注定了苏联解体的结局.

  • 标签: 苏联共产党 政治局 书记处 中央集权 苏联解体
  • 简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笑话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笑话作品用于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更容易地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当然,笑话的使用要适可而止,遵循一定的原则。

  • 标签: 历史教学 苏联 笑话
  • 简介: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和苏联模式,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它曾经取得过光辉成就,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反思苏联模式,是为了总结其“得”与“失”,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 标签: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苏联演变及其教训的思考之一马坚苏联演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世纪性的悲剧。它留下的深刻教训,值得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作为自己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鉴戒。否则就可能像一位诗人仿《阿房宫赋》所说的:“苏共之亡,...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意识形态领域 苏联演变 戈尔巴乔夫 坚持马克思主义 敌对势力
  • 简介:<正>为适应苏联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苏联很多学者近两年来十分重视对中国改革的研究,以从中获取中国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和应引以为戒的问题。塔斯社社会主义国家部第一副主编希波瓦洛夫说:“苏联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总是充分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经验和作法,尤其重视中国的经验。”

  • 标签: 苏联 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改革 国内经济 副主编 波瓦
  • 简介:一、成就前景普遍对中国的成功经验表示赞赏。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保持了原有政权结构'的情况下解决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问题,取得了'世界吃惊的成就','生产力得到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这个'亚洲巨人的面貌已变得令人不敢相认',他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小康水平迈进。

  • 标签: 经济改革 小康水平 生活水平 合作潜力 令人 经贸联系
  • 简介:<正>苏联经济在八十年代中,也象过去那样,继续稳定而生气勃勃地增长,并未出现危机,劳动人民获得充分就业。但是,也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下面是苏联中央统计局局长、列夫·伏罗达尔斯基教授就八十年代苏联经济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答本国记者问。

  • 标签: 苏联 充分就业 中央统计局 生产力 劳动人民 危机
  • 简介:宋庆龄曾在1927年、1953年、1957年三次到访苏联。这三次访问宋庆龄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927年,她以孙中山遗孀、国民党左派领袖的身份到访,受到斯大林的接见;1953年,她以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到访,先后与朱可夫、斯大林会面;1957年,她与毛泽东一起率领中国党政代表访苏,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这三次访问给宋庆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许多美好的回忆,即便后来中苏关系出现裂痕,宋庆龄始终对苏联保持着一份别样的情感。

  • 标签: 宋庆龄 苏联 1927年 中国代表团 国民党左派 党代表会议
  • 简介: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不仅不利于苏联政治的健康运行,而且也成为苏联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障碍,甚至可以说,它是苏联解体、苏共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逢迎拍马成了政治忠诚苏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等级鲜明的科层制官僚体系,而干部任命制、终身制更是强化了官僚体系的等级结构。由于上级掌握着对下级干部的录用、晋升与奖惩的权力,而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只是名义上的,这就在苏联直接促成了唯上的官场文化,即只对上负责,并赋以政治忠诚;而对下、对群众可以不负责

  • 标签: 苏联解体 形式主义 民主政治发展 干部任命制 镜鉴 官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