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抗性种质N9659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抗白粉基因,并对陕西关中地区白粉优势小种表现为高抗。为了研究其抗白粉基因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辉县红、阿勃、陕160和阿勃21个缺(单)体系分别与N9659进行杂交,F1和F2苗期接种关中地区白粉流行小种。结果显示,组合辉县红×N9659、阿勃×N9659、陕160×N9659及阿勃21个缺(单)体系和N9659杂交组合所有F1均表现为高抗白粉,F2白粉抗感比例除组合阿勃5BM×N9659偏离3∶1外,其他组合均符合3∶1,表明N9659苗期白粉抗性由1对位于染色体5B上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 标签: 小麦 白粉病 基因定位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原真菌构成及其体外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对患者1164份生殖道标本致病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ROSCO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药敏情况。结果共分离9种295株念珠菌,其中自念珠菌为85.76%,近平滑念珠菌为7.46%,光滑念珠菌为3.39%,其他念珠菌为3.39%。295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敏感性分别为99.66%、97.29%、89.83%、72.22%、46.44%和36.61%。结论本地区生殖道念珠菌病患者致病菌分布以白念珠菌为主,体外药敏显示制霉菌素、酮康唑和氟康唑有较好敏感性。

  • 标签: 生殖道念珠菌病 病原真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由大豆疫霉菌引起大豆疫霉根腐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本研究对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大豆疫霉根腐初步筛选,以期探讨野生大豆抗性水平、分布和获得抗性野生大豆资源.通过苗期接种大豆疫霉菌对412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有13.4%资源抗大豆疫霉根腐,15.3%资源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对野生大豆资源来源分析表明,抗大豆疫霉根腐野生大豆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抗性最丰富.

  • 标签: 野生大豆 抗性 大豆疫霉菌 大豆疫霉根腐病 筛选 大豆资源
  • 简介:近年来,研究者已经评价大量具有潜在诊断价值标志物,尤其是应用念珠菌特异性抗原血清抗体早期诊断侵袭性念珠菌有了长足进展。如HWP1、ENO1等IgG抗体单个或多个组合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念珠菌,不仅适用于免疫正常患者,而且适用于免疫受损患者,因此,在临床上具有潜在巨大应用价值。

  • 标签: 侵袭性念珠菌病 抗体 IGG 早期诊断 HWP1抗体
  • 简介:许多非哺乳动物免疫功能与哺乳动物免疫系统中天然免疫很相似,而且一些在哺乳动物模型中表达真菌毒力因子对非哺乳动物致病也具有相似性。在医学与药学实验中,非哺乳动物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以及不受伦理学制约等优势。因此,非哺乳动物可以作为研究宿主对真菌天然免疫反应以及筛选抗真菌药物简单而实用实验模型。此外,这些宿主所具有的清晰遗传学特征和保守天然免疫系统为在分子上水平研究提供了便利。

  • 标签: 非哺乳动物 模型 真菌病
  • 简介:2006年6月~12月我科应用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嘉瑞,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和1%环吡酮胺软膏(商品名:爽肤王,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对其I临床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马拉色菌毛囊炎 布替萘芬 环吡酮胺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肿瘤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和实体器官移植发展,机会性真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性曲霉病是肿瘤和移植患者死亡重要原因。尽管不断有新抗真菌药物问世,侵袭性曲霉病总体治愈率仅为50%左右^[1]。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困难,导致抗真菌治疗延误。2002年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和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研究组(EORTC/MSG)提出根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真菌学证据及组织病理,将侵袭性真菌诊断分为3级,即确诊、拟诊和疑诊,为临床研究和流行学研究制定出规范诊断标准^[2]。

  • 标签: 侵袭性曲霉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试验 (1 3)-β—D葡聚糖试验
  • 简介:玉米矮花叶是玉米重要病毒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方法,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开发2个分子标记Indel186-9和SCAR112,检测100份常用玉米自交系标记基因型,结合100份玉米自交系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进行2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种质资源中高抗病材料较少,亟待进行抗病改良。本试验所用自交系包括不同血缘,抗源主要来源于PB和四平头种质。Indel186-9标记和SCAR112标记选择符合率均达到80%,同时使用两者选择符合率达到91.67%,其中抗病选择符合率达到100%。Indel186-9和SCAR112标记分别可以使抗病级别从平均7.26级提高到平均2.4级,平均7.63级提高到平均4.27级。试验证明2个标记均可用于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选择,正确组合使用可提高对玉米抗矮花叶材料选择效率。

  • 标签: 玉米 矮花叶病 甘蔗花叶病毒(SCMV) 分子标记 选择效率
  • 简介:大麦黄花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麦种植区域主要病毒病害,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Barleyyellowmosaicvirus)及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Barleymildmosaicvirus)引起,自然条件下病毒寄生于禾谷多黏菌中,通过感染大麦根部导致病害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RNA-seq数据,获得感染BaMMV后上调表达基因HORVU1Hr1G069640(WRKY55)。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WRKY55在感品种中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抗病材料,说明WRKY55参与到大麦感染黄花叶过程。WRKY55全长870bp,在415~594位核苷酸之间含有WRKY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基因位于独立进化分枝。组织表达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根部和幼嫩组织中表达,而其他成熟部位表达较少甚至没有。农杆菌介导烟草亚细胞定位实验发现WRKY55位于整个细胞。酵母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实验未检测到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实验未检测到WRKY55与感基因编码蛋白eIF4E和PDIL5-1存在物理相互作用。这些结果显示WRKY55参与到大麦黄花叶感染。

  • 标签: 大麦 大麦黄花叶病 BaYMV/BaMMV WRKY转录因子 抗病机制
  • 简介:报道以反复多发脓肿为表现播散型隐球菌病患者1例。患者男,68岁,因"全身反复多发性脓肿1a,伴低热2个月余"入院,该患者以背部脓肿起,反复发作累及肺部、骨骼、皮肤等多部位,多次组织及血标本病原学检查、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给予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后在右髂部脓肿切开组织物中培养到新生隐球菌。经脓肿切开引流及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脓肿消退,症状消失,改用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4个月后停药,并已随访至今7个月,患者未有发热及新脓肿出现。

  • 标签: 多发脓肿 播散型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
  • 简介:从河北351×莆薯76-16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甘薯种质C180,具高抗蔓割兼抗甘薯瘟Ⅰ型菌系、品质优良、抗病基因遗传力高、配合力好等特点,是抗病育种上已成功利用核心亲本。福建省利用C180亲本材料直接或间接育成20多个甘薯新品系,其中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品种8个。这些衍生品种主要用于我国南方薯区,多数分布在福建,推广面积较大有金山57、福薯3282和泉著723等品种。

  • 标签: 甘薯 C180 抗病亲本 育种
  • 简介:疣粒野生稻对白叶枯高抗甚至免疫。粳稻品种8411与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获得了2个高抗所有栽培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均不能抵御国际广致病菌系P6新种质SH5和SH76,遗传分析鉴定出新种质含有1个抗P6小种显性基因。本研究以高感白叶枯水稻品种IR24及携带不同抗性基因16个材料为参照,对分蘖期、孕穗期SH5和SH76分别接种11个白叶枯小种,抗性分析表明SH5和SH76抗谱广,与IRBB21(Xa21)抗谱一致,与IRBB5(xa5)、IRBB7(Xa7)和Asominori(Xa17)较相近。用Xa21分子标记pTA248和XA21检测,确定SH5和SH76不携带Xa21基因,前期研究结果证实新种质中不含xa5和Xa7;与Asominori杂交试验表明其抗性基因与Xa17基因不等位。这些结果表明SH5和SH76中存在1个抗P6小种新基因。

  • 标签: 疣粒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 简介:小GTP结合蛋白属于Rho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蛋白,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和抗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筛选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侵染诱导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5)cDNA文库,分离获得1个Rop家族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aRop2(TriticumaestivumRop2)。TaRop2包含1个591bp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含19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分子量为21.52kD,理论等电点为9.49。通过在烟草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发现TaRop2分布于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RT-PCR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盐处理、非亲和条锈菌小种CYR32和亲和混合白粉菌菌株侵染时,TaRop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但被干旱、高温、低温和ABA处理抑制。说明TaRop2可能参与小麦防卫和抗逆反应过程。

  • 标签: 小麦 条锈菌 小GTP结合蛋白 防卫反应 胁迫反应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茄镰刀菌引起足部透明丝孢霉病。方法询问病史及体检,取足部皮损行皮肤病理检查、真菌培养及致病菌形态学观察、鉴定。结果致病菌为茄镰刀菌,给予局部病灶切除及伊曲康唑治疗,随访3个月,病灶明显缩小。结论本病例证实为茄镰刀菌引起足部透明丝孢霉病,经口服伊曲康唑及局部病灶切除治疗,疗效明显。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透明丝孢霉病 伊曲康唑 切除术
  • 简介:一、主办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二、办班宗旨:通过讲授有关深部真菌基础知识、最新研究进展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及难点,了解真菌分类、常见真菌诊断和处理、真菌病理、抗真菌药研究进展等内容;通过演示真菌标本取材及检验方法等,了解真菌标本取材和检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习班还将特别邀请美国Bulmer教授和Richard教授就真菌难点问题做精辟、深入讲解。学习班注重实用性,通过此次学习,

  • 标签: 深部真菌病 学习 检验方法 主办单位 基础知识 抗真菌药
  • 简介: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抗侵入和抗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材料仅占创新种质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抗扩展特性,可作为双抗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抗扩展性鉴定方法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防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 标签: 甘薯 茎线虫病 抗侵入 抗扩展
  • 简介:目的播散性隐球菌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男,72岁,红皮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播散性隐球菌。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对该病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氟康唑 红皮病
  • 简介:着色芽生菌(chromoblastomycosis)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致病真菌常通过皮肤微小外伤侵入,损害好发于四肢远端暴露部位。临床表现为疣状增生性斑块或结节,病程持久,迁延不愈。最近我们用伊曲康唑治愈1例着色芽生菌病患者,报告如下。

  • 标签: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治疗
  • 简介:目的报告1例茄镰刀霉引起皮肤透明丝孢霉病。方法从患者皮损取材作真菌镜检、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切片均发现真菌菌丝,3次培养均为同一菌株生长。镜下可见大分生孢子基部细胞短、钝圆,小分生孢子呈假头状着生,可见厚壁孢子。根据以上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茄镰刀菌。结论对于透明丝孢霉病应早期诊断,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并有效控制基础疾病。

  • 标签: 茄病镰刀菌 透明丝孢霉病 皮肤
  • 简介:为了发掘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中具有禾谷镰孢菌茎基腐(crownrot)抗性材料,采用禾谷镰孢菌苗期接种试验方法,研究了82份小麦种质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抗性。结果表明,在鉴定材料中没有发现高抗材料;中抗材料13份,占总数15.8%,包括CI12633、红蚰子、FHB143、Tiszataj和紫秆子等;大多数材料为感材料。值得注意是不同小麦材料对禾谷镰孢菌赤霉病和茎基腐具有不同抗性水平,两种病害没有正相关性,暗示小麦茎基腐和赤霉病抗性机制可能不同,因此,需要广泛挖掘具有茎基腐抗性小麦资源。

  • 标签: 小麦 禾谷镰孢菌 茎基腐病 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