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在把握马克思经典文本基础上深入其思想内在逻辑,揭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重要思想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宏大精深叙事结构涵涉历史唯物主义、多向度解放形式和共产主义运动三大部分,全面阐述了认识人类社会根本方法、实现人类解放根本路径和社会形态演变根本目的,彰显了人类解放理论彻底革命性及其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关系。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叙事结构哲学高度,反思和检审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类解放理论实现方式学术探究与实践探索,有助于拓展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学术空间和创造性地探寻实现人类解放具体方式。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解放理论 社会形态
  • 简介:前言乡镇是县以下农村行政区域,乡镇政府是国家最低一级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政府,一方面承担着中央和上级政府下达行政任务,直接管理广阔乡村社会;另一方面担负着联系国家与农村重要沟通职能,是乡村民情上传重要渠道。因此,乡镇政府正处在国家与社会连接点上,

  • 标签: 乡镇政府改革 文献综述 国家与社会 路径 中国 行政区域
  • 简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独立二级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系统的确定基础理论。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发展本质理论、条件理论、道路理论、主体理论、阶段理论、规律理论和研究方法等七个方面,理解这一学科基础理论,并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基础理论 七个方面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经历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本话语兴起,以及国外发生两次堪称马克思主义史上重大人本话语转向,但人本话语长期未能在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扎根。中共十一届三全会以改革开放重启现代化大门,迎来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人道主义思潮,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本话语转向,中共十六届三全会前后提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这次转向重要标志。中国当代人本话语面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性困境双重超越,其出路是回到马克思,实现人本话语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以及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飞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人本话语 现代性
  • 简介:自十六届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尤其是十七届六全会以来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日益成为了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一个重大课题,但到目前为止有关该问题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在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试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原则及其内涵作一些新探索。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六届六中全会 意识形态建设 幸福 和谐
  • 简介: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曾强调指出:“我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1]他还强调说,对于我们这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国家来说,如果“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邓小平 理论与实践 农村人口 改革开放 政治局势
  • 简介:一.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一般界说“公平正义”,这样词语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就为大家所熟知。2010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当时,温总理说了一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赢得了现场一片掌声。那什么才是公平正义呢?公平正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公正,是“等利害交换善行”,即给人应该得到回报或交换。它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标准、正当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反映是人们从道义上、愿望上追求利益关系特别是分配关系合理性价值理念和价值标准。公平正义以“每个人得到他应该得到”为基本表现形式,在利益分配过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在人与人恩怨里,

  • 标签: 社会公平正义 思想库 邓小平 北京人民大会堂 2010年 国务院总理
  • 简介:现实维度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面临着精神诉求困境、实践方式困境、传媒整合困境和话语转换困境。如何克服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制约因素,走出传播困境,需要在传播实践过程化解理想化与世俗化矛盾、精英化与草根化矛盾、碎片化与统一化矛盾、外来化与本土化矛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困境 矛盾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含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又包含对中国认同。对马克思主义认同集中表现为对无产阶级及其世界性认同;对中国认同则集中表现为对中华民族及其民族性认同。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必须与他们对中华民族认同结合起来,才能阐明。就其对马克思主义功能认同而言,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工具;就其对马克思主义目的认同而言,中华民族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重要主体和自觉历史工具。这种双重认同将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目的与手段有机地统一起来,取得了伟大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同时又受到来自国际马克思主义阵营和中国传统文化阵营怀疑和责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同问题,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双重认同 功能认同 目的认同
  • 简介: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最新发展,注重对席卷美国、欧洲金融危机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进行深度思考;注重对社会主义在西方实现之可能性几种理解;注重对马克思理论之时代意义进行召唤与传扬;注重对与马克思理论相关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政治哲学进行重新解释。这些内容相互之间并没有完全隔离,毋宁说它们是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学者在面对大致相同对象——如资本逻辑、资本主义制度——时形成几种政治哲学理路,彼此之间有着很高关联度和问题交集。与此同时,这些内容既有对直接现实问题论析,也有对理论问题阐述,但理论与现实其实也不是完全分开,而是理论研究建立在对现实观察基础之上,现实研究又提升到理论省思层面之上,这也就使得美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始终保持着一种理论与现实张力,始终因为其强烈"实践性"指向而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 标签: 美国 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 简介: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现象”再一次在西方世界生成,西方人每每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这位伟大思想家,这一次也不例外。“马克思现象”生成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它说明:马克思主义产生情势还没有被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剖析、对世界发展趋势预测还依然有效,马克思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永恒价值,马克思主义依然是全世界人民追求正义与进步事业一面旗帜。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现象”给我们以重要启示,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反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以及“指导思想多元论”。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马克思现象 意识形态
  • 简介:马克思对女性问题探讨是从哲学抽象原则出发。他在思维方式上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原则,打破了思维与存在二元对立关系,把哲学研究对象转移到了现实的人实践活动之上。正是这样,马克思才可能消除理性和感性二元对立,提升了感性在哲学史上重要地位,为确立女性问题在哲学上地位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还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产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生产从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从而论证了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哲学基础。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原则 女性主义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女性问题
  • 简介:新马克思主义批判视阈下地理空间包含了诸多人化、意向性关系,其命运轨迹含蕴了从空间形塑、空间成长、空间异化到空间重构内在演进逻辑。空间受到资本控制并屈从于资本逻辑,资本对利益追逐直接塑造了资本主义城市化空间面貌;剩余资本第二循环、空间生产、弹性积累、时空压缩以及空间竞争等多种力量推动了空间成长;非对称交换关系下资本全球化流动不断加剧空间结构关系异化;资本霸权新秩序侵占了空间主权秩序并引发一轮轮空间危机,空间重构是反对资本霸权必经之路。

  • 标签: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批判 空间命运
  • 简介:在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语言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有必要从语言哲学高度,以语言指称和意义关系为中心,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言体系转变学理内涵。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是在西方社会历史实践约定俗成地指称外部对象,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指称转变问题;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意义也是在主体以语言把握其所指对象过程获得,而马克思主义语言体系大众化转变势必指涉意义变迁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语言体系 语言哲学
  • 简介:在1917年十月革命过程以及革命胜利后一段时间里,列宁持理想化民主思想,其原因是将巴黎公社经验绝对化,轻视俄国经济文化落后性对民主建设不利影响,对无产阶级国家存在长期性和民主演进曲折性估计不足。经历国内战争以后,他转变为现实民主思想,主张由党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民主,同时加强党内监察与监督;加强国家机构和国家机构管理能力,同时必须反对官僚主义;致力于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重视法制建设。

  • 标签: 列宁 民主思想 理想化民主 现实民主 无产阶级民主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实质和核心。从内在逻辑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在整体上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一致性,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从而增强人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同和信仰自觉性,增强社会实践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石 理论逻辑 思维逻辑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基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国思想界与理论界在三个方面扩展了对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理解:一是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孰轻孰重问题上,与西方传统知识观偏重普遍性不同,强调了特殊性地位;二是在从普遍到特殊,即普遍原则运用问题上,批判了机械(教条)运用方式,肯定了启发式(创造性)运用方式;三是在从特殊到普遍问题上,弱化了类型(本质)普遍性,强调了范例普遍性及建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扫清了理论障碍,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基础 普遍性与特殊性
  • 简介:本文运用雷蒙·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概念,分析英国两个后朋克乐队"四人组"和"斯克利蒂·波利蒂"反霸权艺术实践过程。他们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有影响,但至今尚未得到充分分析和讨论。文章首先总结乐队出现以及了解并熟悉霸权概念历史条件,其次通过分析他们挑战政治与音乐主流观念歌曲,考察两支乐队相关音乐实践反霸权意义。文章还指出乐队在用作品表达激进性同时也与当时音乐产业做出了一定程度妥协。与此前研究不同是,这篇文章没有局限在"基础/上层建筑"静态模式,而是把乐队作品置于音乐产业发展轨迹中进行动态地讨论,深入地剖析了他们与社会现实互动非常复杂又充满矛盾过程。

  • 标签: 四人组 斯克利蒂·波利蒂 霸权 文化唯物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是由各阶级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政治组织。作为政治组织,政党给人印象似乎只有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这一目标,实际上并未否定政党具有其他职能。政党“特定阶级利益集中代表者”、“特定阶级政治力量领导力量”也明确指明了政党社会属性。执政党社会管理更关系到执政安全,以及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景。

  • 标签: 社会管理 执政党 创新研究 基层党建 国家政治权力 阶级利益
  • 简介:国内外关于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认识,比如,对布尔什维克“一党专政”等问题理解,存在着一些不科学或不正确成分,特别是不少西方学者极力歪曲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攻击列宁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是所谓“取代论”,攻击新型苏维埃政权是“极权主义”“党治制”国家,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背历史事实。因此,分析和批判对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误解和歪曲,恢复列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本来面目,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 标签: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 俄国革命 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