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启蒙'和现代性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现实性'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重新认识和解释,开辟了一条异于现代西方哲学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道路。现代性的'启蒙机制'和其历史生成中的内在矛盾,透视了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突破现代性局限的理论尝试,并在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两者的比较视域中铺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同时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生成逻辑
  • 简介:基于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科学地提出了一整套国家理论。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重新论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本质和消亡的理论。列宁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历史考察,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片面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列宁创造性地回答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科学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和民主的历史任务。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新政权的主要任务不是加强专政和暴力,而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 标签: 列宁 国家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
  • 简介:社会形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不是一种历史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指的是,只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并同时排除偶然性历史作用的一种严格决定论。与之相比,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不论在“三形态论”或“五形态论”的理解下都实现了对历史决定论的否定,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不是抽象的必然,而是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即是大量偶然性积累下的必然;历史必然性为历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历史偶然性则是其蕴含的多种可能性;社会形态结构是在“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

  • 标签: 社会形态理论 历史决定论 必然性 偶然性 现实的人的活动
  • 简介: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伴随并引领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维度,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所有重要理论中的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建构中,应当将人的发展理论置于重要的地位,确立并建构人的发展基本原理,将人的发展价值取向全面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人的发展基本原理的建构,应当遵循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的发展价值取向 人的发展理论 人的发展基本原理
  • 简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且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创新,特别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从而为其后我们党继续推进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重大理论问题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理论。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等因素和我国国民经济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有所放缓。新形势下,一些质疑我国经济发展道路、诋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言论和观点开始出现,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话语体系 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曾荣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2期撰文认为,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为主线的思想理论体系。抗战全面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从思想政治工作人手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问题。而根据抗战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毛泽东在思想政治理论创新的基础上。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思想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不同于以往的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的萌芽。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的要素。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论述了联合体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联合体社会的“主体”不是“资本”或“国家权力”等外在力量,而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和生产者”。另外,联合体本质上是以相互主体地、能动地、有意识地联合在一起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这才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怎样产生了联合体的要素(主体及物质条件),马克思又是怎样理解的?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并试图阐明这一问题的基本点。

  • 标签: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 联合体 联合劳动 合作工厂
  • 简介: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的对立中进行分析,方可凸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解读,和其对待现代性的辩证态度与现实取向。正是这样的理论旨趣,为正处于现代化进程攻坚阶段的我国所走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可能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依据,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深化改革寻取更为广博多元的理论借鉴、问题导源和思想启示。但是,只有确证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理论气质上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意义,才能使之真正为我所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二者关系进行诠解,才能得以更加明晰。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批判理论 中国道路
  • 简介:赵士发教授新近出版的佳作《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著》),可以说是他数年前出版的《世界历史与和谐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研究》的续编,或者说是其中基本论点的深化和具体化。故《新著》最鲜明的创新点,是依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以现代化新视野、新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这里既彰显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拓展,更显示了著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新思想、新方

  • 标签: 中国化 中的马克思主义 化理论
  • 简介:马克思与苏格兰启蒙哲学的关系是一项以往受到忽视的重要学术议题。基于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人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苏格兰启蒙哲学以崭新的经验理性主义和关于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而走在了时代前列,并引导启蒙精神向社会物质领域纵深推进。具体而言,苏格兰启蒙学派分别在历史观、正义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三个层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话语与问题意识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深入挖掘苏格兰启蒙学派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传承与分殊,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品质与理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本质内涵,以及在今日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下重建劳动主体性与解放的力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标签: 苏格兰启蒙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2017年10月21日,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上海市马研会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上海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成功召开。来自中央编译局、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学术研讨会 社会发展 科技思想 上海市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受访者简介]杨春贵,男,1936年出生。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春贵教授是新中国培养的较早一代哲学研究生,196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开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69年下放广西从事理论工作,1978年调入中央党校哲学部工作,从此扎根党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哲学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辩证唯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 原则
  • 简介: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法治社会是执政党和政府统筹社会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从根本上讲,社会建设是在与国家建设的联动中获得自身的规定性的,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多元治理主体进行的持续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行为和过程。社会治理主要从制度层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建设必须要在社会领域构建一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互动式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法治社会建设是关乎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是人治取向还是法治取向的关键问题,也是破解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社会建设 社会治理 法治社会 国家与社会
  • 简介:本文在对音乐的哲学诠释中遵从着两个基本方向:其一是强调音乐独有的内在自律性,其二是以不同的方式和出于不同的理由否定这一独立性。虽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反映论'的旗帜下主要强调音乐艺术的社会条件,因此成为反对'纯'音乐理论的坚决支持者,但本文作者坚持认为这样两种态度都是片面的,并且思考这一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布洛赫的思想,寻求在一种宣言式意图之中的更高的综合('恒星的纯化',但同样真实地植根于'新的地球')。根据文本作者的观点,只有将音乐的自律性主题和社会制约性的主题和谐融合在一起,音乐才可以从根本上决定人类的本质。

  • 标签: 音乐 自律性 社会限定性 反映论 综合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开始得并不晚,几乎可以说是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同步。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是融入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之中的,所以它在众多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声音中表现得并不抢眼。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和观点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而且这一批判对整个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以及我国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批判仍没有突破西方马克思主义惯有的"重批判、轻替代"的局限。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自由 技术资本主义 霸权 启蒙悖论
  • 简介:具有"实践型"与"理论型"双重面相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历史进程应当包含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两个方面。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点问题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很好实现上述两个维度的有机协同。界定这一问题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二元互动关系格局出发,深刻把握结合是关键、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为中介、以解决中国具体重大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三重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维度从建党后就逐渐由非自觉向自觉展开,在推进实践化的进程中也逐步迈开了理论化步伐。从理论与实践双位叠合的视角而言,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整逻辑起点的生成。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逻辑起点 理论与实践 毛泽东 六届六中全会
  • 简介: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 标签: 信息帝国主义 列宁 信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信息
  • 简介: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派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旨在批判、改造和重建资本主义社会理论体系,另辟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其中,最具影响的莫过于赖希的微观革命论和性革命论、弗洛姆的社会性格革命论和爱的说教以及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他们着力于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出发去重塑人和社会,同时也并不否认经济变革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尽管如此,由于他们把人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心理特征,把心理层面的变革看作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根本内容,却无视经济政治条件和环境对一般(而非个别)心理问题的决定作用,从而颠倒了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之间的关系,最终陷入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幻象。

  • 标签: 精神分析学 人的自由和解放 抽象的人 解放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