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情绪对于人类认知过程的作用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以284名中小学生为被试,采用经过标准评定的影片为刺激材料诱发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效的即时情绪,运用最后通牒游戏实验范式,考察情绪效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效对决策有显著影响,个体在积极效下的出价显著高于在消极效下的出价。

  • 标签: 情绪 效价 决策
  • 简介:本研究试图通过实验检验自尊对词汇效的记忆偏好。实验采用2×3两因素混合设计,包括被试的自尊水平及三种词汇效(积极词汇、中性词汇和消极词汇)。先对被试进行自尊分组,然后让其记忆词}12材料,最后对其自由回忆的词f12量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自尊存在记忆偏好。高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显著高于比低自尊者;对于消极信息的记忆偏好,二者没有显著差异;(2)高、低自尊者对积极信息的记忆都显著高于消极信息的记忆。

  • 标签: 自尊 词汇效价 记忆偏好
  • 简介:为探讨正负效面部表情图片识别的差异,采用独立呈现范式呈现正负效面部表情图片,控制呈现时间和提示线索位置,并利用眼动仪记录识别过程中的眼动指标。结果发现:(1)在识别速度和正确率上,加工积极面部表情图片高于加工消极面部表情图片,显示出积极表情优势。(2)呈现时间没有改变正负效表情图片加工之间的差异。(3)存在提示线索位置效应,即提示线索在嘴部有利于面部表情识别。(4)面部表情识别遵循“眼部-嘴部-眼部”的规律。结果提示不同性质面部表情的加工机制不同,加工深度作用小于线索作用。

  • 标签: 面部表情 效价 呈现时间 提示线索 眼动
  • 简介:思维压制指的是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某一目标思维从意识中移除的心理过程。压制某目标思维会产生矛盾效应,即试图压制反而会激活被压制目标。本研究采用思维压制的即刻测量(onlinemeasure)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压制是否会产生即刻激活效应(immediateenhancementeffect)以及目标词效如何影响该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压制负性词时出现了即刻激活效应,而压制正性词时并未出现上述效应。由此推论,被压制目标词的威胁性,可能是影响即刻激活效应是否出现的一个因素。

  • 标签: 思维压制 即刻激活效应
  • 简介:本研究从情绪、效两个角度探讨儿童特质理解与线索理解的关系。372名4、5、7岁儿童完成了贴标签和行为预测两类特质推理任务。实验一显示,所有年龄段儿童都能完成对情绪性特质害羞和胆小的推理,且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情绪评定呈显著正相关;实验二显示,所有年龄段均能完成双重性质特质助人为乐和自私的推理,特质和行为评定与效、情绪评定均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则只有效评定进入方程。结果说明,儿童完成情绪性特质推理任务时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密切,而对双重性质特质推理时更多的与效理解能力有关。

  • 标签: 情绪线索 效价线索 特质理解 儿童
  • 简介:儿童什么时候都可以学习电脑和上网,但不同年龄的孩子,电脑网络活动有所不同,父母的指导也不同,可将2-18岁的孩子分为6个年龄段。

  • 标签: 上网 儿童 网络活动 年龄段 电脑 孩子
  • 简介: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提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认为,人们为了维护当前积极自尊,主观上会远离过去失败而亲近过去成功。本研究采用线段评估法,选取31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自尊水平、事件效与时距对过去事件时距估计的影响,以检验该理论的文化普适性。结果表明:对过去事件的时距估计,自尊水平、事件效及其交互作用在同一时距里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时距的主效应及其与事件效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负效水平上存在显著时距差异,在正效水平上无显著时距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基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 标签: 时间自我评价理论 过去事件 时距估计 自尊水平 事件效价
  • 简介:<正>学校教育的内外都有外语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长期以来,素称必要。但是,其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对此,许多人提出了批评,这不仅在我国,其他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推兰(Dillec.K.C)认为传统的外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为了克服缺陷走向成功,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所谓“掌握外语”是什么意思?“学习外语”又是指什么?“外语学习成功”需要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怎样?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迄今还远远没有解决。但是,相对地说,有关的探索已初见成效。私意以为,讨论以往的外语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不能对全部的外语进行讨论,这里仅以英语为例作一讨论。

  • 标签: 学校教育 记忆广度 外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学 学习者 英语教学
  • 简介:采用Most(2000)的持续动态的实验范式,以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为非期望刺激,研究其生态意义信息对无意视盲的影响。研究发现:(1)相对于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被试对负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更高;而对正性面孔和中性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无显著性差异;(2)相对于圆圈,抽象面孔和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的觉察率更高,而抽象面孔与真实面孔作为非期望刺激时的觉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负性的、精细的非期望刺激的无意视盲率更低,即生态意义信息强的非期望刺激更易捕获注意。

  • 标签: 无意视盲 非期望刺激 生态意义信息 注意捕获
  • 简介:“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effectsofexplicitinstructionsto“becreative”),是指在创造力测验或实验任务中,明确要求“要有创造性”(becreative)的指导语,能够促进被试的创造性表现的现象。该效应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最大化表现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和注意控制理论。在指导语中对“创造性”作出解释、创造性任务的类型以及被试特征,都会影响“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的产生。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要有创造性”指导语效应发生的机制,从设置创造性目标、根据任务特征施加精细指导、结合学生特征实施个性化教学三个方面,设计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 标签: 创造力 要有创造性 指导语效应 创造性教学
  • 简介:<正>要把我国的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下去,必须运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作指导。当前教改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把有关的教育科学理论普及到教师、家长和学生中去,使他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它。《3·3·3系列智能学具》就是一种把心理学理论“物化”的工具,即通过师生共同操作演示了“教与学”、“知识和能力”、“外因和内因”的辩证关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方法体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具所“物化”的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作些简析。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育与发展 最近发展区域 关键问题 操作演示 教与学
  • 简介:青少年的成长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问题,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站在历史的高度把青少年的成长比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寄托在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上。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健康 青少年成长 读物 诠释 专家